卷四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百二十一
◎方技下○賀蘭棲真 柴通玄 甄棲真 楚衍 僧志言 僧懷丙 許希 龐安時 錢乙 僧智緣 郭天信 魏漢津 王老志 王仔昔 林靈素 皇甫坦 王克明 莎衣道人 孫守榮
賀蘭棲真,不知何許人。為道士,自言百歲。善服氣,不憚寒暑,往往不食。或時縱酒,游市廛間,能啖肉至數斤。始居嵩山紫虛觀,后徙濟源奉仙觀,張齊賢與之善。景德二年,詔曰:"師棲身巖壑,抗志煙霞,觀心眾妙之門,脫屣浮云之外。朕奉希夷而為教,法清靜以臨民,思得有道之人,訪以無為之理。久懷上士,欲覿真風,爰命使車,往申禮聘。師其暫別林谷,來儀闕庭,必副招延,無憚登涉。今遣入內內品李懷赟召師赴闕。"既至,真宗作二韻詩賜之,號宗玄大師,賚以紫服、白金、茶、帛、香、藥,特蠲觀之田租,度其侍者。未幾,求還舊居。大中祥符三年卒,時大雪,經三日,頂猶熱,人多異之。
紫通玄,字又玄,陜州閿鄉人。為道士于承天觀。年百余歲,善辟谷長嘯,唯飲酒。言唐末事,歷歷可聽。太宗召至闕下,懇求歸本觀。真宗即位,屢來京師。召對,語無文飾,多以修身慎行為說。祀汾陰,召至行在,命坐,問以無為之要。所居觀即唐軒游宮,有明皇詩石及所書《道德經》二碑。上作二韻詩賜之,并賚以茶、藥、束帛。詔為修道院,蠲其田租,度弟子二人。明年春,通玄作遺表,自稱羅山太一洞主,遣弟子張守元、李守一詣闕,以龜鶴為獻;又召官僚士庶言生死之要。夜分,盥濯,然香庭中,望闕而坐,遲明卒。
時又召河中草澤劉巽、華山隱士鄭隱、敷水隱士李寧。巽年七十余,以經傳講授,躬耕自給。授大理評事致仕,賜綠袍、笏、銀帶。隱以經術為業,遇道士傳辟谷煉氣之法,修習頗驗,居華山王刁巖逾二十年,冬夏裳衣皮裘。寧精于藥術,老而不衰,常以藥施人,人以金帛為報,輒拒之。景德中,萬安太后不豫,驛召寧赴闕,未至而后崩。大中祥符四年,賜號正晦先生。上并作詩為賜,加以茶、藥、繒帛。獨隱辭賜物不受。
甄棲真,字道淵,單州單父人。博涉經傳,長于詩賦。一應進士舉,不中第,嘆曰:"勞神敝精,以追虛名,無益也。"遂棄其業,讀道家書以自樂。初訪道于牢山華蓋先生,久之出游京師,因入建隆觀為道士。周歷四方。以藥術濟人,不取其報。祥符中,寓居晉州,性和靜無所好惡,晉人愛之。以為紫極宮主。
年七十有五,遇人,或以為許元陽,語之曰:"汝風神秀異,有如李筌。雖老矣,尚可仙也。"因授煉形養元之訣,且曰:"得道如反掌,第行之惟艱,汝勉之。"棲真行之二三年,漸反童顏,攀高攝危,輕若飛舉。乾興元年秋,謂其徒曰:"此歲之暮,吾當逝矣。"即宮西北隅自甃殯室。室成,不食一月,與平居所知敘別,以十二月二日衣紙衣臥磚塌卒。人未之奇也。及歲久,形如生,眾始驚,傳以為尸解。
棲真自號神光子,與隱人海蟾子者以詩往還。論養生秘術,目曰《還金篇》,凡兩卷。
楚衍,開封阼城人。少通四聲字母,里人柳曜師事衍,里中以先生目之。衍于《九章》、《緝古》、《綴術》、《海島》諸算經尤得其妙。明相法及《聿斯經》,善推步、陰陽、星歷之數,間語休咎無不中。自陳試《宣明歷》,補司天監學生,遷保章正。天圣初,造新歷,眾推衍明歷數,授靈臺郎,與掌歷官宋行古等九人制崇天歷。進司天監丞,入隸翰林天文。皇祐中,同造《司辰星漏歷》十二卷。久之,與周琮同管勾司天監。卒,無子,有女亦善算術。
僧志言,自言姓許,壽春人。落發東京景德寺七俱胝院,事清璲。初,誦經勤苦,志言忽造璲,跪前愿為弟子。璲見其相貌奇古,直視不瞬,心異之,為授具戒。然動止軒昂,語笑無度,多行市里,褰裳疾趨,舉指書空,佇立良久;時從屠酤游,飲啖無所擇。眾以為狂,璲獨曰:"此異人也。"
人有欲為齋施,輒先知其至,不俟款門,指名取供。溫州人林仲方自其家以摩衲來獻,舟始及岸,遽來取去。仁宗每延入禁中,徑登坐結趺,飯畢遽出,未嘗揖也。王公士庶召即赴,然莫與交一言者。或陰卜休咎,書紙揮翰甚疾,字體遒壯,初不可曉,其后多驗。仁宗春秋漸高,嗣未立,默遣內侍至言所。言所書有"十三郎"字,人莫測何謂。后英宗以濮王第十三子入繼,眾始悟。大宗正守節請書,言不顧,迫之,得"潤州"字。未幾,守節薨,贈丹陽郡王。見寺童義懷,撫其背曰:"德山、臨濟。"懷既落發,住天衣,說法,大為學者所宗,其前知多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