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二年正月,以主客員外郎謝亮為陜西撫諭使兼宣諭使,從事郎何洋為太學博士,持詔書賜乾順。亮西入關,鄜延經略使王庶遺亮書曰:"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專之可也。夏國為患小而緩,金人為患大而急。方其挫銳熙河,奔北鄜延,秋稼未登,兵士困餓。閣下茍能仗節督諸路協同義舉,雖未足盡雪舊恥,亦可驅逐渡河,全秦奠枕,徐圖恢復矣。"亮不能用,遂由環慶入西夏。慶歷后,夏國主嘗以賓禮見使者,亮至,乾順乃倨然見之,留居幾月,始與約和罷兵。亮歸,而夏之兵已躡其后,襲取定邊軍。
明年,亮還行在。二月,金帥婁宿連陷長安、鳳翔,隴右大震。夏人諜知關陜無備,遂檄延安府言:"大金割鄜延以隸本國,須當理索,敢違拒者,發兵誅討之。"帥臣王庶檄報曰:"金人初犯本朝,嘗以金肅、河清畀爾,今誰與守?國家以奸臣貪得,不恤鄰好,遂至于此。貪利之臣,何國無之,豈意夏國躬蹈覆轍!比聞金人欲自涇原徑搗興、靈,方切寒心,不圖尚欲乘人之急。幕府雖士卒單寡,然類皆節制之師,左支右吾,尚堪一戰。果能辦此,何用多言。"因遣諜間其用事臣李遇,夏人竟不出。是歲,開封尹宗澤奏疏請北伐,且言乞遣辯士西說夏國,東說高麗,俾出助兵。
三年,知樞密院事張浚使川、陜,謀北伐,欲通夏國為援,奏請國書,詔從之。七月,浚西行,復以主客員外郎謝亮假太常卿,權宣撫處置司參議官,再使夏國。
四年正月,浚遣亮往,迄不得其要領而還。十月,環慶路統制慕洧叛,降于夏國。
紹興元年二月,同州觀察副使劉惟輔棄德順軍輸款于夏,夏人拒不受。八月,詔以夏本敵國,毋復班歷日。十一月,川、陜宣撫副使吳玠始遣人通夏國書。
二年九月,呂頤浩言:"聞金、夏交惡,夏國屢遣人來吳玠、關師古軍中,宜令張浚通問,以撢其情。"是歲,余睹謀結燕云之人圖女直,粘罕覺,欲誅之,余睹父子遁入夏國,夏人以其兵少不納。四年十二月,吳玠奏夏國數通書,有不忘本朝意。五年,乾順改元大德。
七年正月,吳璘奏西蕃三十八族首領趙繼忠來歸,用可扼西夏右臂。十月,偽齊知同州李世輔謀執金帥撒里曷歸宋,不克,遂奔夏。世輔父母親族在延安者,金人殺之無遺類。
九年,夏人陷府州。靈芝生于后堂高守忠家,乾順作《靈芝歌》,俾中書相王仁宗和之。乾順以世輔為靜難軍承宣使、鄜延岐雍等路經略安撫使。世輔請兵,將報延安之役,夏主俾先討別種酋豪號"青面夜叉"者,世輔擒之以報。乾順乃為出兵,遣文臣王樞、武臣訛等隨之。世輔軍至延安,撒里曷走耀州,世輔購得害其父母者,殺之東城。聞金人降赦,歸宋河南地,乃說王樞等降宋。訛不從,世輔抽刀斫之,不中;遂縛樞,命王晞韓護送行在。五月丙午,世輔以其眾三千人歸宋,授世輔護國承宣使、樞密行府前軍都統制,賜名顯忠。
六月四日,乾順殂,年五十七。在位五十四年,改元天儀治平四年,天祐民安八年,永安三年,貞觀十三年,雍寧五年,元德八年,正德八年,大德五年。謚曰圣文皇帝,廟號崇宗,墓號顯陵。子仁孝嗣。
仁孝,崇宗長子也。紹興九年六月,崇宗殂,即位,時年十六。十月,詔還王樞及夏國之俘百九十人。十一月,仁孝尊其母曹氏為國母。十二月,納后罔氏。
十年,夏改元大慶。三月,詔胡世將與夏人議入貢,夏人不報。
十一年六月,夏樞密使慕洧弟慕濬謀反,伏誅。仁孝上尊號曰制義去邪。十一年九月,夏國饑。
十三年三月,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涌出黑沙。歲大饑,乃立井里以分振之。十三年,夏改元人慶。始建學校于國中,立小學于禁中,親為訓導。
十四年,彗星見坤宮,五十余日而滅,占其分在夏國。
十五年八月,夏重大漢太學,親釋奠,弟子員賜予有差。
十六年,尊孔子為文宣帝。
十七年,改元天盛。策舉人,始立唱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