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昊前后仕蜀五十年。昶之世,位兼將相,秉利權,資貨歲入鉅萬,奢侈尤甚,后堂妓妾曳羅綺數百人。昶與江南李景通好,遣其臣趙季札至江南,購得李紳武宗朝入相制書,還以遺昊。昊結彩樓置其中,盡召成都聲妓,昊朝服前迎歸私第,大會賓客宴飲,所費無算。以帛二千匹謝季札。
初,王衍降莊宗,昊草其表;昶之降也,其表亦昊所為。蜀人潛署其門曰"世修降表李家",見者哂之。有集二十卷,目為《樞機應用集》。
孝連后至司農少卿。昊孫德鏻至國子博士,德錞進士及第。
毋守素字表淳,河中龍門人。父昭裔,偽蜀宰相、太子太師致仕。守素弱冠起家,偽授秘書郎,累遷戶部員外郎、知制誥,真拜中書舍人、工部侍郎,出為云安榷鹽使。召見其二子克溫、克恭,并賜緋;以次子克恭尚昶女,授檢校水部員外郎。
廣政二十年,拜工部尚書。時昭裔判鹽鐵,衰老不能親職,委其務于判官李光遠,事多留滯。昶患之,命守素代判使務。父子相代,時頗榮之。俄改判度支,領彭州刺史,又判鹽鐵。
守素奉親頗勤至,雖隆暑暮歸,必朝服執簡以申昏定之禮。蜀亡入朝,授工部侍郎,籍其蜀中莊產茶園以獻,詔賜錢三百萬以充其直,仍賜第于京城。歲余,為兄之子岳州司法正己訟其居父喪娶妾免,正己亦坐奪一官。開寶初,起為國子祭酒。
太祖征河東,命權知趙州。及平嶺表,移知容州,兼本管諸州水陸轉運使。先是,部民有逋賦者,或縣吏代輸,或于兼并之家假貸,則皆納其妻女以為質。守素表其事,即日降詔禁止。六年,卒,年五十三。
昭裔性好藏書,在成都令門人勾中正、孫逢吉書《文選》、《初學記》、《白氏六帖》鏤板,守素赍至中朝,行于世。大中祥符九年,子克勤上其板,補三班奉職。次子克恭,尚昶女鑾國公主,仕為光祿少卿,歸宋,至左監門衛將軍。
歐陽迥,益州華陽人。父玨,通泉令。迥少事王衍,為中書舍人。后唐同光中,蜀平,隨衍至洛陽,補秦州從事。知祥鎮成都,迥復來入蜀。知祥僣號,以為中書舍人。廣政十二年,拜翰林學士。明年,知貢舉、判太常寺。遷禮部侍郎,領陵州刺史,轉吏部侍郎,加承旨。二十四年,拜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監修國史。嘗擬白居易諷諫詩五十篇以獻,昶手詔嘉美,赍以銀器、錦彩。
從昶歸朝,為右散騎常侍,俄充翰林學士,就轉左散騎常侍。嶺南平,議遣迥祭南海,迥聞之稱病不出。太祖怒,罷其職,以本官分司西京。開寶四年,卒,年七十六。贈工部尚書。
迥性坦率,無檢操,雅善長笛。太祖常召于偏殿,令奏數曲。御史中丞劉溫叟聞之,叩殿門求見,諫曰:"禁署之職,典司誥命,不可作伶人之事。"上曰:"朕嘗聞孟昶君臣溺于聲樂,迥至宰司尚習此技,故為我所擒。所以召迥,欲驗言者之不誣也。"溫叟謝曰:"臣愚不識陛下鑒戒之微旨。"自是不復召。迥好為歌詩,雖多而不工,掌誥命亦非所長。但在蜀日,卿相以奢靡相尚,迥猶能守儉素,此其可稱也。
《宋史》 元·脫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