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錢忱,字伯誠,吳越王俶五世孫。父景臻,尚仁宗第十女秦魯國大長公主,生忱,神宗命賜名,除莊宅副使、騎都尉。
帝嘗諭景臻曰:"主賢,宜有子,為擇嘉配。"娶唐介孫女,又晁迥外孫。忱從二家游,伯父勰在翰苑,因得識一時名卿。
哲宗愛之,常使侍左右。徽宗覃八寶恩,為邕州觀察使,遷武寧軍觀察留后。喜其靖共,除瀘州節度使。欽宗加檢校少保,尋納節。高宗立,復拜檢校少保、瀘川節度使、中太一宮使,御書"忠孝之家"四字賜之,進開府儀同三司。紹興十五年,以秦魯主終喪,除少保,封榮國公。三十年,遷少師,仍舊節,致仕,給真奉。明年卒,年八十余,贈太師。子端禮,自有傳。
邢煥,字文仲,開封人。以父任調孟州汜水縣主簿,監在京藥局、平準務、茶場,以勞改宣德郎、莫州司錄。移知開封府陽武縣,都大提舉開德、大名府堤埽。歷開封府士、工、儀曹。
詔納其女為康王妃。靖康初,主管亳州明道宮。王即位,升右文殿修撰,進徽猷閣待制。諫議大夫衛膚敏言,后父不當班從臣,遂改光州觀察使,除樞密都承旨。煥屢奏馬伸言事切當,宗澤忠勞可倚,黃潛善、汪伯彥誤國,其言多所裨益。
遷保靜軍承宣使。苗、劉之變,煥自度不能爭,乃病免。兼提舉萬壽觀,求去不已,改江州太平觀,遂徙居忠州。
紹興二年,入對,首陳川、陜形勢利害,請幸荊南,分兵以圖恢復,凡數百言,帝甚嘉之。復以為都承旨,引疾不拜。擢慶遠軍節度使、提舉洞霄宮。
煥涉學有文,節儉自持,未嘗恃恩私請,識者取焉。是年,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恭簡,加贈少師,追封嘉國公。
潘永思,賢妃叔父也。妃初進封,詔以梁師成第賜永思。建炎初,為閣門宣贊舍人、帶御器械。
元祐太后在虔,帝遣永思迎歸,權三省、樞密事。盧益頗與之交結,為諫官吳表臣所論,范宗尹請出永思,帝曰:"未可,姑罷祿以困之,庶知悔過。"遂奪職。既而辛企宗言永思嘗捕魔賊有功,復為帶御器械。
未幾,大理推治偽告,事連永思,帝曰:"永思雖戚里,既有過,安可廢法!"乃罷職就逮。獄成,追一官。尋復為閣門宣贊舍人,遷同知閣門事。永思乞增給飱錢,戶部言其不應格法,乃止。紹興八年,自右武郎擢右武大夫、知閣門事,尋卒。
吳益,字叔謙,蓋字叔平,俱憲圣皇后弟也。益,建炎末,以恩補官,累遷干辦御輦院、帶御器械。蓋,紹興五年,以恩補官,累遷宣贊舍人。帝與后皆喜翰墨,故益、蓋兄弟師法,亦有書名。后受冊推恩,益加成州團練使,蓋加文州刺史。帝為置皇后宅大小學教授,以王纟茲為之。纟茲明經,善訓導,益、蓋折節事之。
益娶秦檜長孫女,又與王繼先交相薦引,故三家姻族皆躐美官。益歷官至保康軍節度使,加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初,既建節,以檜故,授文資,直秘閣。檜進徽宗御制,辭免加恩,帝乃特命賜益三品服,累加秘閣修撰,直徽猷閣。以檜提舉編修寬恤詔令,又加益直寶文閣。檜死,其子熺復請于帝,又升敷文閣待制。中丞湯鵬舉言,益以庸瑣之才,恃親昵之勢,乞褫職名,以示至公,帝謂:"鵬舉所論甚切當,然朕于奠檜日,諭檜妻子,許以保全其家,今若遽出其婿則傷恩,臣僚無得更有論列。"自是不復遷。顯仁太后葬,為攢宮總護使,始進少保。孝宗嗣位,進少傅,又進太師,封太寧郡王。乾道七年,卒,年四十八,謚莊簡,追封衛王。
蓋官至寧武軍節度使,亦累升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少保,封新興郡王。乾道二年,卒,年四十二。贈太傅,追封鄭王。
益子琚,習吏事,乾道九年,特授添差臨安府通判,其后歷尚書郎、部使者,換資至鎮安軍節度使,復以才選,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寧宗初,乃得祠,奉朝請。尋知鄂州,再知慶元府,位至少師,判建康府兼留守,卒。方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執喪,大臣請太后垂簾,冊立寧宗。琚言于后曰:"垂簾可暫不可久。"后遂以翌日徹簾。琚嘗使金,金人嘉其信義。琚死后,宋遣使至金議和,屢不合,金人言南使中惟吳琚言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