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至道中,有布衣鄭元輔者,嘗依自化之姻吏部令史張崇敏家。元輔時從自化丐索,無所得,心銜之。乃詣檢上書,告自化漏泄禁中語及指斥、非所宜言等事。太宗初甚駭,命王繼恩就御史府鞫之,皆無狀,斬元輔于都市。自化坐交游非類,黜為郢州團練副使。未幾,復舊職。咸平三年,加正使。
景德初,雍王元份洎晉國長公主并上言:自化藥餌有功。請加使秩,領遙郡。上以自化居太醫之長,不當復為請求,令樞密院召自化戒之。雍王薨,坐診治無狀,降為副使。二年,復舊官。是冬卒,年五十七。遺表以所撰《四時養頤錄》為獻,真宗改名《調膳攝生圖》,仍為制序。
自化頗喜為篇什,其貶郢州也,有《漢沔詩集》五卷,宋白、李若拙為之序。又嘗纘自古以方技至貴仕者,為《名醫顯秩傳》三卷。
馮文智,并州人。世以方技為業。太平興國中詣都自陳,召試補醫學,加樂源縣主簿。端拱初,授少府監主簿,逾年轉醫官,加少府監丞。嘗隸并代部署。淳化五年,府州折御卿疾,文智診療獲愈,御卿表薦之,賜緋,加光祿寺丞。咸平三年,明德太后不豫,文智侍醫,既愈,加尚藥奉御,賜金紫。六年,直翰林醫官院。東封,轉醫官副使。祀汾陰,又加檢校主客員外郎。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
自建隆以來,近臣皇親、諸大校有疾,必遣內侍挾醫療視,群臣中有特被眷遇者亦如之。其有效者,或遷秩、賜服色。邊郡屯帥多遣醫官、醫學隨行,三年一代。出師及使境外、貢院鎖宿,皆令醫官隨之。京城四面,分遣翰林祗候療視將士。暑月,即令醫官合藥,與內侍分詣城門寺院散給軍民。上每便坐閱兵,有被金瘡者,即令醫官處療。
咸平中,有軍士嘗中流矢,自頰貫耳,眾醫不能取,醫官閻文顯以藥傅之,信宿而鏃出。上嘉其能,命賜緋。
又有醫學劉赟亦善此術。天武右廂都指揮使韓晸從太祖征晉陽,弩矢貫左髀,鏃不出幾三十年。景德初,上遣赟視晸,赟傅以藥出之,步履如故。晸請見,自陳感激,愿得死所,又極稱赟之妙。特賜赟白金,遷醫官。
沙門洪蘊,本姓藍,潭州長沙人。母翁,初以無子,專誦佛經,既而有娠,生洪蘊。年十三,詣郡之開福寺沙門智巴,求出家,習方技之書,后游京師,以醫術知名。太祖召見,賜紫方袍,號廣利大師。太平興國中,詔購醫方,洪蘊錄古方數十以獻。真宗在蜀邸,洪蘊嘗以方藥謁見。咸平初,補右街首座,累轉左街副僧錄。洪蘊尤工診切,每先歲時言人生死,無不應。湯劑精至,貴戚大臣有疾者,多詔遣診療。景德元年卒,年六十八。
又有廬山僧法堅,亦以善醫著名,久游京師,嘗賜紫方袍,號廣濟大師,后還山。景德二年,以雍王元份久被疾,召赴闕,至則元份已薨。法堅復歸山而卒。
蘇澄隱字棲真,真定人。為道士,住龍興觀,得養生之術,年八十余不衰老。后唐明宗嘗下詔召之,又令宰相馮道致書諭旨,歷清泰、天福中繼有聘命,并辭疾不至。開運末,契丹主兀欲立,求有名稱僧道加以恩命,惟澄隱不受。當時公卿自馮道、李崧、和凝而下,皆在鎮陽,日造其室與談宴,各賦詩以贈。周廣順、顯德中,詔存問之。
太祖征太原還,駐蹕鎮陽,召見行宮,命中使掖升殿,謂之曰:"京師作建隆觀,思得有道之士居之,師累辭召命,豈懷土耶?"對曰:"大梁帝宅,浩穰繁會,非林泉之士所可寄跡也。"上察其意,亦不強之,賜茶百斤、絹二百匹。又幸其觀,問曰:"師年逾八十而氣貌益壯,善養生者也。"因問其術,對曰:"臣之養生,不過精思練氣爾,帝王養生即異于是。老子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欲而民自正。'無為無欲,凝神太和,昔黃帝、唐堯享國永年,得此道也。"上大悅,賜紫衣一襲、銀器五百兩、帛五百匹。年僅百歲而卒。
丁少微,毫州真源人。為道士,持齋戒,奉科儀尤為精至。嘗隱華山潼谷,密通陳摶所居,與摶齊名,少微志尚清潔,摶嗜酒適性,其道不同,未嘗相往還。少微善服氣,多餌藥,年百余歲,康強無疾。始,卜居山上,起壇場凈室,通夕朝禮,五十余年未嘗稍懈。太平興國三年,召赴闕,以金丹、巨勝、南芝、玄芝為獻。留數月,遣還山。七年冬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