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
執中輔政一紀,年益高。五年,臥疾甚,賜寬告。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參起居,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許朝朔望,儀物廩稍,一切如居位時。入見,帝曰:"自相位致為臣,數十年無此矣。"對曰:"昔張士遜亦以舊學際遇,用太傅致仕,與臣適同。"帝曰:"當時恩禮,恐未必爾。"執中頓首謝。其在政府,嘗戒邊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寬民力。雖居富貴,未嘗忘貧賤時。斥緡錢萬置義莊,以贍宗族。性復謹畏,至于迎順主意,贊飾太平,則始終一致,不能自克。
卒,年七十四。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視其病為恨,輟視朝三日,贈太師,追封清源郡王,謚曰正獻。
鄭居中,字達夫,開封人。登進士第。崇寧中,為都官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至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初,居中自言為貴妃從兄弟,妃從蕃邸進,家世微,亦倚居中為重,由是連進擢。會妃父紳客祝安中者,上書涉謗訕,言者并及居中,罷知和州,徙潁州。明年,歸故官,遷給事中、翰林學士。大觀元年,同知樞密院。時妃寵冠后宮,于居中無所賴,乃用宦官黃經臣策,以外戚秉政辭。改資政學士、中太一宮使兼侍讀。
蔡京以星文變免,趙挺之相,與劉逵謀盡改京所為政。未幾,徽宗頗悔更張之暴,外莫有知者。居中往來紳所,知之,即入見言:"陛下建學校、興禮樂,以藻飾太平;置居養、安濟院,以周拯窮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譴乎?"帝大悟。居中退語禮部侍郎劉正夫,正夫繼請對,語同。帝意乃復向京。京再得政,兩人之助為多。
居中厚責報,京為言樞密本兵之地,與三省殊,無嫌于用親。經臣方恃權,力抗前說,京言不效。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與張康國比而間京。都水使者趙霖得龜兩首于黃河,獻以為瑞。京曰:"此齊小白所謂'象罔',見之而霸者也。"居中曰:"首豈宜有二?人皆駭異,而京獨主之,殆不可測。"帝命棄龜金明池,謂"居中愛我",遂申前命,進知院事。四年,京又罷。居中自許必得相,而帝覺之,不用。妃正位中宮,復以嫌,罷為觀文殿學士。
政和中,再知樞密院,官累特進。時京總治三省,益變亂法度。居中每為帝言,帝亦惡京專,尋拜居中少保、太宰,使伺察之。居中存紀綱,守格令,抑僥幸,振淹滯,士論翕然望治。丁母憂,旋詔起復。逾年,加少傅,得請終喪。服除,以威武軍節度使使佑神觀。還領樞密院,加少師。連封崇、宿、燕三國公。
朝廷遣使與金約夾攻契丹,復燕云,蔡京、童貫主之。居中力陳不可,謂京曰:"公為大臣。國之元老,不能守兩國盟約,輒造事端,誠非妙算。"京曰:"上厭歲幣五十萬,故爾。"居中曰:"公獨不思漢世和戎用兵之費乎?使百萬生靈肝腦涂地,公實為之。"由是議稍寢。其后金人數攻,契丹日蹙,王黼、童貫復議舉兵,居中又言:"不宜幸災而動,待其自斃可也。"不聽。燕山平,進位太保,自陳無功,不拜。
入朝,暴遇疾歸舍,數日卒,年六十五。贈太師、華原郡王,謚文正。帝親表其隧曰:"政和寅亮醇儒宰臣文正鄭居中之墓。"
居中始仕,蔡京即薦其有廊廟器。既不合,遂因蔡渭理其父確功狀,追治王珪。居中,珪婿也,故借是撼之,然卒不能害。
子修年、億年,皆至侍從。億年遭靖康之難,沒入于金。后遣事劉豫,晚得南歸,秦檜以婦氏親擢為資政殿大學士,位視執正。檜死,亦竄死撫州。
時又有安堯臣者,亦嘗上書論燕云之事,其言曰:
宦寺專命,倡為大謀,燕云之役興,則邊釁遂開;宦寺之權重,則皇綱不振。
昔秦始皇筑長城,漢武帝通西域,隋煬帝遼左之師,唐明皇幽薊之寇,其失如彼。周宣王伐玁狁,漢文帝備北邊,元帝納賈捐之之議,光武斥臧宮、馬武之謀,其得如此。藝祖撥亂反正,躬擐甲胄,當時將相大臣,皆所與取天下者,豈勇略智力,不能下幽燕哉?蓋以區區之地,契丹所必爭,忍使吾民重困鋒鏑!章圣澶淵之役,與之戰而勝,乃聽其和,亦欲固本而息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