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州郡三
南鄭令,漢舊縣。
城固令,漢舊縣。
沔陽令,漢舊縣。
西鄉令,蜀立曰南鄉,晉武帝太康二年更名。
魏興太守,魏文帝以漢中遺民在東垂者立,屬荊州。江左還本。領縣十三。(疑)去州一千二百;去京都水六千七百。
西城令,漢舊縣,屬漢中。
鄖鄉令,本錫縣,二漢舊縣,屬漢中,后屬魏興;魏、晉世為郡,后省。武帝太康五年,改為鄖鄉。何志晉惠帝立,非也。
錫縣令,前漢長利縣,屬漢中,后漢省。晉武帝太康四年復立,屬魏興。五年,改長利為錫。
廣城令,《永初郡國》、何、徐并有,不注置立。
興晉令,魏立曰平陽,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旬陽令,前漢有,后漢無,晉武帝太康四年復立。
上庸令,《晉太康地志》、《永初郡國》、徐并屬上庸,何無。
長樂令,《永初郡國》、何、徐并屬晉昌。本蜀郡流民。
廣昌子相,何志屬上庸,晉成帝立。晉地記,武帝太康元年,改上庸之廣昌為庸昌,二年省。疑是魏所立。
安晉令,《永初郡國》、何、徐屬晉昌。本蜀郡流民。
延壽令,《永初郡國》、何、徐屬晉昌。本蜀郡流民。
宣漢令,《永初郡國》、何、徐屬晉昌。本建平流離民。
新興太守,《永初郡國》、何、徐云新興、吉陽、東關三縣,屬晉昌郡。何云晉元帝立,本巴、漢流民。宋末省晉昌郡,立新興郡,以晉昌之長樂、安晉、延壽、安樂屬魏興郡,宣漢屬巴渠郡,寧都屬安康郡!队莱蹩酚杏腊部h,何、徐無。今亦無復新興縣。何云巴東夷人。今領縣二。
吉陽令,本益州流民。
東關令,本建平流民。
新城太守,故屬漢中,魏文帝分立,屬荊州。江左還本。領縣六,戶一千六百六十八,口七千五百九十四。去州陸一千五百;去京都水五千三百。
房陵令,漢舊縣,屬漢中,《太康地志》、王隱無。
綏陽令,魏立,后改為秭歸,晉武帝太康二年,復為綏陽。
昌魏令,魏立。
祁鄉令,何志魏立!稌x太康地志》作"沶"(音祁)。
閬陽令,何志不注置立。
樂平令,何志不注置立。
上庸太守,魏明帝太和二年,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北巫為上庸郡。景初元年,又分魏興之魏陽,錫郡之安富、上庸為郡。疑是太和后省,景初又立也。魏屬荊州,江左還本。《永初郡國》有上庸、廣昌。何有廣昌。領縣七,戶四千五百五十四,口二萬六百五十三。去州陸二千三百;去京都水六千七百。
上庸令,漢舊縣,屬漢中。
安富令,《晉太康地志》、《永初郡國》、何、徐并有。
北巫令,何志晉武帝立。按魏所分新城之北巫,應即是此縣,然則非晉武立明矣。
微陽令,魏立曰建始,晉武帝改。
武陵令,前漢屬漢中,后漢、《晉太康地志》、王隱并無。
新安令,《永初郡國》、何、徐有。何云本建平流民。
吉陽令,《永初郡國》云北吉陽,何、徐無。
晉壽太守,晉地記云,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瓊表立。何志故屬梓潼。而益州南晉壽郡悉有此諸縣!队莱蹩贰⑿煊钟心蠒x壽、南興、樂南、興安縣。何無南興樂,云南晉壽,惠帝立,余并不注置立。今領縣四,去州陸一千二百;去京都水一萬。
晉壽令,屬梓潼。何志晉惠帝立。按《晉起居注》,武帝太康元年,改梓潼之漢壽曰晉壽。漢壽之名,疑是蜀立,云惠帝立,非也。
白水令,漢舊縣,屬廣漢,《晉太康地志》屬梓潼。
邵歡令,《永初郡國》、何、徐并有,不注置立,疑是蜀立曰昭歡,晉改也。
興安令,《永初郡國》、何、徐并有,不注置立。
華陽太守,徐志新立!队莱蹩、何并無,寄治州下。領縣四。戶二千五百六十一,口萬五千四百九十四。
華陽令。
興宋令。
宕渠令。
嘉昌令,徐不注置立。
新巴太守,晉安帝分巴西立。何、徐又有新歸縣,何云新立,今無。領縣三。戶三百九十三,口二千七百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