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卷二十九
天寶十載三月敕。禮標納火之禁。語有鉆燧之文。所以燮理寒燠。節宣氣候。自今以后。寒食并禁火三日。干元元年九月三日。上降誕日。宜為天平地成節。休假三日。至寶應元年九月一日。其休假三日宜停。前后各一日。永泰元年。太常博士獨孤及上表曰。臣聞天有春夏秋冬之氣。時也。時有分至啟閉之候。節也。至若寒食上巳端午重陽;蛞砸蛉顺缟。亦播風俗。況歷運光啟。圣人降生。固宜紀載誕之辰。與八節同號。故元宗生日。命曰天長節。肅宗生日。命曰天平地成節。并以飲食宴樂。布慶萬方。使賜及同軌。風流后代。陛下纂祖宗之純懿。與天地同德。禮樂必循。憲章咸備。而誕圣日未有嘉名。伏愿以十月十二日。為天興節。王公士庶。上壽作樂。并如開元干元故事。表奏不報。建中元年四月癸卯。上誕之日也。初。代宗時。每歲端午及降誕日四方貢獻者數千。悉入內庫。及是。上以為非旨。不納。
貞元四年九月。重陽節。賜宰臣百僚宴于曲江亭。帝賦詩錫之云。早衣對庭燎。躬化勤意誠。時比萬機暇。適與佳節并。曲池潔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氣澄。臺殿秋光清。朝野慶年豐。高會多歡聲。永懷無荒誡。良士同斯情。仍敕中書門下。簡定有文辭士應制。同用清字。上自考其詩。以劉太真李紓等四人為上等。鮑防于邵等四人為次。張蒙殷亮等二十三人為下。李晟馬燧李泌三宰相詩。不加考第。
五年正月十一日敕。四序嘉辰。歷代增置。漢崇上巳。晉紀重陽;蛘f禳除。雖因舊俗。與眾宴樂。誠洽當時。朕以春方發生。候維仲月。句萌畢達。天地同和。俾其昭蘇。宜助暢茂。自今以后。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內外官司。并休假一日。先敕百僚。以三令節集會。今宜吉制嘉節以征之。更晦日于往月之終。揆明辰于來月之始。請令文武百寮。以是日進農書。司農獻穜稑之種。王公戚里上春服。士庶以尺刀相遺。村社作中和酒。祭句芒神。聚會宴樂。名為饗句芒祈年谷。仍望各下州府。所在頒行。
六年二月。百官以中和節。晏于曲江亭上。賦詩以錫之。其年。以中和節。始令百官進太后所撰兆人本業記三卷。司農獻黍粟種各一斗。
八年正月詔。在京宗室。每年三節。宜集百官列宴會。若大選集。賜錢一百千。非大選集。錢三分減一。又詔。三節宴集。先已賜諸衛將軍錢。其率府已下?少n錢百千。
九年二月。中書門下奏狀。以中和節初賜宴錢。給百官宰臣以下。于曲江合宴。供辦為府縣之弊。請分給是錢。令諸司各會于他所。從之。自是三節公宴悉分矣。
十二年二月。以寒食節。御麟德殿。內宴。于宰臣位后。施畫屏風。圖漢魏名臣。仍紀其嘉言美行。題之于下。
其年四月庚午。上降誕之日。近歲。常以此時會沙門道士于麟德殿講論。至是。兼召儒官。講論三教。
十四年三月上巳日。賜宰臣百官宴于曲江亭。時徐州節度使張建封來朝。上寵遇之。特令與宰相同榻而食。
十五年九月。詔自今以后。二月一日。九月九日。每節前放開屠一日。
永貞元年十二月。太常奏。太上皇正月十二日降誕;实鄱率娜战嫡Q。并請休假一日。從之。
元和二年正月。詔停中和重陽二節賜宴。其上巳日仍舊。其年二月。御史大夫李元素。太常卿高郢等上言。元宗肅宗降誕日。據太常博士王涇奏。按禮經及歷代典故。并無降誕日為節假之說。惟國朝開元十七年。左丞相源干曜。以八月五日。是元宗降誕之辰。請以此日為千秋節。休假一日。群臣因獻甘露萬歲酎酒。士庶村社宴樂。由是天下以為常。干元元年。太子太師韋見素。以九月三日肅宗降誕之辰。又請以此日為天平地成節。休假一日。自后代宗德宗順宗即位。雖未別置節日。每至降誕日。天下亦皆休假。臣以為干曜見素等所奏以為節假者。蓋當時臣子之心。喜君父圣壽無疆。以為榮慶。今園陵既修。升祔將畢。謹尋禮意。不合更存休假之名。請付尚書省集百官與學官參議。敕宜依者。臣等聞君子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故可言不可行。君子不言。伏以元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五圣。威靈在天已久。而當時慶誕猶存。正可言不可行之禮。請依王涇奏議。并停。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