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卷三十一
開元十一年冬。將有事于南郊。中書令張說奏稱。準令;实奂狸惶焐系邸7篝弥。事出周禮。取其質也。永徽二年。高宗享南郊用之。顯慶元年修禮。改用袞冕。事出郊特牲。取其文也。自則天已來用之。若遵古制。則應用大裘。若便于時。則袞冕為美。令所司造二冕呈進。上以大裘樸略。冕又無旒。既不可通用于寒暑。乃廢而不用之。自是。元正朝會。用袞冕及通天冠。大祭祀依郊特牲。亦用袞冕。自余諸服。雖著在令文。不復施用。
二十六年。肅宗為皇太子。受冊。太常所撰儀注。有服絳紗袞之文。太子以為與皇帝所稱同。上表辭不敢當。請有司易之。上令百官詳議。尚書左丞相裴耀卿。太子太師蕭嵩等奏曰。謹按衣服令;侍泳叻S羞h游冠。三梁。加金附蟬九首。施珠翠。黑介幘。發纓綏。犀簪。導絳紗袞。白紗中單。皂領。褾。白裙襦。方心曲領。絳紗蔽膝。革帶。劍佩。綬等。謁廟還宮。元日冬至朔日。入朝釋奠則服之。其絳紗袞。則是冠衣之內。一物之數。與裙襦劍佩等無別。至于貴賤之差。尊卑之異。則冠為首飾。名制有殊。并珠旒及裳彩章之數。多少有別。自外不可事事差異。亦有上下通服。名制是同。禮重則具服。禮輕則從省。今以至敬之情。有所不敢。衣服不可減省。稱謂須更變名。望所撰儀注。不以絳紗袞為稱。但稱為具服。則尊卑有差。謙光成德。議奏。上手敕改為朱明服。下所司行用焉。
章服品第
舊儀有朝服亦名具服。一品已下。五品已上。陪祭朝享。拜表大事。則服之。六品已下。唯無劍佩綬。又有公服。亦名從省服。一品已下。五品已上。朔望朝謁。及見東宮。則服之。六品已下。去紛鞶囊。皆雙綬。又九品已上。朔望朝參者。十月一日已后。二月三十日已前。并服蔥褶。五品已上。著珂傘。
貞觀四年八月十四日。詔曰。冠冕制度。以備令文。尋常服飾。未為差等。于是三品已上服紫。四品五品已上服緋。六品七品以綠。八品九品以青。婦人從夫之色。仍通服黃。至五年八月十一日。敕七品以上。服龜甲雙巨十花綾。其色綠。九品以上。服絲布及雜小綾。其色青。至龍朔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孫茂道奏稱。準舊令。六品七品著綠。八品九品著青。深青亂紫。非卑品所服。望請改。六品七品著綠。八品九品著碧。朝參之處。聽兼服黃。從之。
咸亨五年五月十日敕。如聞在外官人百姓。有不依令式。遂于袍衫之內。著朱紫青綠等色短衫襖子;蛴陂傄。公然露服。貴賤莫辨。有斁彝倫。自今以后。衣服下上。各依品秩。上得通下。下不得僭上。仍令有司嚴加禁斷。
上元元年八月二十一日敕。一品已下文官。并帶手巾。算袋。刀子。礪石。其武官欲帶者。亦聽之。文武三品已上服紫。金玉帶十三銙。四品服深緋。金帶十一銙。五品服淺緋。金帶十銙。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并銀帶。九銙。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并?石帶。九銙。庶人服黃銅鐵帶。七銙。前令九品已上。朝參及視事。聽服黃。以洛陽縣尉柳延服黃夜行。為部人所毆。上聞之。以章服紊亂。故以此詔申明之。朝參行列。一切不得著黃也。
文明元年七月五日詔。八品已下。舊服青者。并改為碧。
神龍二年九月二十七日敕。停京官六品已下著緋蔥褶令。各依本品為定。
景云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制。令內外官。依上元元年敕。文武官咸帶七事。(謂佩刀。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鹗。?韘等。)其腰帶一品至五品。并用金。六品至七品。并用銀。八品九品。并用?石。
開元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敕。百官所帶跨巾算袋等。每朔望朝參日著。外官衙日著。余日停。其年七月二十五日敕。珠玉錦繡。既令禁斷。準式。三品已上飾以玉。四品已上飾以金。五品已上飾以銀者。宜于腰帶及馬鐙酒杯杓依式。自外悉斷。
十九年六月敕。應諸服蔥褶者。五品已上。通用綢綾及羅。六品已下小綾。除?頭外。不得服羅縠。及著獨窠繡綾。婦人服飾。各依夫子。五等以上諸親婦女。及五品已上母妻。通服紫。九品已上母妻。通服朱。五品已上母妻。衣腰襻褾。緣用錦繡。流外及庶人。不得著綢綾羅縠。五色線t履。幾?色衣不過十二破。渾色衣不過六破。帽子皆大露面。不得有掩蔽。正朝會及大禮陳設事。緣供奉官攝官者。并依攝官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