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卷四十二
測景
儀鳳四年五月。太常博士檢校太史令姚元辯奏。于陽城測影臺。依古法立八尺表。夏至日中測影有一尺五寸。正與古法同。調露元年十一月十一日。于周立測影臺所得圭。長二尺七寸。
開元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命太史監南宮說。及太史官大相元太等。馳傳往安南朗蔡蔚等州。測候日影。回日奏聞。數年伺候。及還京。與一行師一時校之。安南景。北極高二十一度六分。冬至日影。長在表北七尺九寸四分。春秋二分。影二尺九寸三分。夏至。影在表南三寸三分。(測影使者大相元太云。交州望極。纔出地二十余度。以八月自海中南望老人星。殊高。老人星下。眾星粲然。其明大者。甚眾。圖所不載。莫辨其名。大率去南極二十度已上。其星皆見。自古渾天家。以為常沒地中。伏而不見之所也。)蔚州橫野軍。北極高四十度。冬至。影一丈五尺八寸九分。春秋二分。影六尺六寸二分。夏至。影在表北二尺二寸九分。此二所為中土南北之極。其朗襄蔡許河南府滑太原等州。各有使住。并差不同。一行以南北日影校量。用句股法算之。大約南北極相去。纔八萬余里。其諸州測影尺寸如左。林邑國。北極高十七度四分。(冬至。影在表北六尺九寸。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二尺六寸五分。夏至。影在表南五寸七分。)安南都護府。北極高二十一度六分。(冬至。影在表北七尺九寸四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二尺九寸三分。夏至。影在表南三寸三分。)朗州武陵。北極高二十九度五分。(冬至。影在表北一丈五寸三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四尺四寸七分。夏至。影在表北七寸七分。)襄州。(恒春分。影在表北四尺八寸。)蔡州武津館。北極高三十三度八分。(冬至。影在表北一丈二尺三寸八分。夏至。影在表北一尺三寸六分。)許州扶溝。北極高三十四度三分。(冬至。影在表北一丈二尺五寸。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五尺三寸七分。夏至。影在表北一尺四寸四分。)河南府告成。北極高三十四度七分。(冬至。影在表北一丈二尺七寸一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五尺四寸五分。夏至。影在表北一尺四寸九分。)汴州浚儀太岳臺。北極高三十四度八分。(冬至。影在表北一丈二尺八寸五分。春秋分。影在表北五尺五寸。夏至。影在表北一尺五寸三分。)滑州白馬。北極高三十五度三分。(冬至。影在表北一丈三尺。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五尺五寸六分。夏至。影在表北一尺五寸七分。)太原府。(恒春分。影在表北六尺。)蔚州橫野軍。北極高四十度。(冬至。影在表北一丈五尺八寸九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六尺六寸二分。夏至。影在表北二尺二寸九分。)
地震
貞觀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松叢二州地震。壞人廬舍。二十年九月十五日。靈州地震。有聲如雷。二十三年八月。晉州地震。壞人廬舍。壓死者五十余人。三日。又震。十一月五日。又震。
永徽元年四月一日。地震。六月十二日。又震。上以晉地屢震。謂群臣曰。朕政教不明。使晉地屢有震動。侍中張行成曰。天陽也。地陰也。君象陽。臣象陰。君宜動轉。臣宜安靜。今晉州地震。彌旬不休。臣恐女謁用事。大臣陰謀。且晉州陛下本封。今地屢震。尤彰其應。曹愿深思遠慮。以杜其萌。帝深然之。
九年三月丙辰。嶲州地震。晝夜八十震。壞廬舍。死傷者百余人。
十五年閏正月。京師地震半刻已下。
開元二十二年二月十八日。秦州地震。令右丞相蕭嵩。致祭山川。又令倉部員外郎韋伯陽往宣慰。存恤所損之家。委隨事處置聞奏。(先是。秦州百姓聞州西北地下殷殷有聲。俄而地震。廨字及居人廬舍悉崩毀。地裂而復合。經時不定。壓死官吏及百姓四千余人。)
至德元年十一月。河西地震。有聲。坼裂陷廬舍。張掖酒泉尤甚。二年三月。河西又震。
大歷四年二月十六夜。京師地震。有聲如雷。
建中四年三月甲子。京師地震。生毛或白或黃。有長尺余者。其年五月辛巳夜。京師地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