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2)
飯遺黃稻粒,花發五釵松。
金骨藏靈塔,神光照遠峰,
微茫竟何是?老衲話遺蹤。
李白祠二首
千古人豪去,空山尚有祠。
竹深荒舊徑,蘚合失殘碑。
云雨羅文藻,溪泉系夢思。
老僧殊未解,猶自索題詩。
謫仙樓隱地,千載尚高風。
云散九峰雨,巖飛百丈虹。
寺僧傳舊事,詞客吊遺蹤。
回首蒼茫外,青山感慨中。
雙峰
凌崖望雙峰,蒼茫竟何在?
載拜西北風,為我掃浮靄。
蓮花峰
夜靜涼颯發,輕云散碧空。
玉鉤掛新月,露出青芙蓉。
列仙峰
靈峭九萬丈,參差生曉寒。
仙人招我去,揮手青云端。
云門峰
云門出孤月,秋色坐蒼濤。
夜久群籟絕,獨照宮錦袍。
芙蓉閣二首
青山意不盡,還向月中看。
明日歸城市,風塵又馬鞍。
巖下云萬重,洞口桃千樹。
終歲無人來,惟許山僧住。
書梅竹小畫
寒倚春霄蒼玉杖,九華峰頂獨歸來。
柯家草亭深云里,卻有梅花傍竹開。
登泰山五首
一
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
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
云梯掛青壁,仰見蛛絲微。
長風吹海色,飄遙送天衣。
峰頂動笙樂,青童兩相依。
振衣將往從,凌云忽高飛。
揮手若相待,丹霞閃余暉。
凡軀無健羽,悵望未能歸。
二
天門何崔嵬,下見青云浮。
泱漭絕人世,逈豁高天秋。
暝色從地起,夜宿天上樓。
天雞鳴半夜,日出東海頭。
隱約蓬壺樹,縹緲扶桑洲。
浩歌落青冥,遺響入滄流。
唐虞變楚漢,滅沒如風漚。
藐矣鶴山仙,秦皇豈堪求?
金砂費日月,頹顏竟難留。
吾意在龐古,冷然馭涼颼。
相期廣成子,太虛顯遨游。
枯槁向巖谷,黃綺不足儔。
三
峰互攢簇,掩映青芙蓉。
高臺倚巉削,傾側臨崆峒。
失足墮煙霧,碎骨顛崖中。
下愚竟難曉,摧折紛相從。
吾方坐日觀,披云笑天風。
赤水問軒后,蒼梧叫重瞳。
隱隱落天語,閶闔開玲瓏。
去去勿復道,濁世將焉窮!
四
塵網苦羈縻,富貴真露草!
不如騎白鹿,東游入蓬島。
朝登太山望,洪濤隔縹緲;
陽輝出海云,來作天門曉。
遙見碧霞君,翩翩起員嶠。
玉女紫鸞笙,雙吹入晴昊。
舉首望不及,下拜風浩浩。
擲我玉虛篇,讀之殊未了;
傍有長眉翁,一一能指道。
從此煉金砂,人間跡如掃。
五
我才不救時,匡扶志空大。
置我有無間,緩急非所賴。
孤坐萬峰顛,嗒然遺下塊,
已矣復何求?至精諒斯在。
淡泊非虛杳,灑脫無蒂芥。
世人聞予言,不笑即吁怪;
吾亦不強語,惟復笑相待。
魯叟不可作,此意聊自快。
泰山高次王內翰司獻韻
歐生誠楚人,但識廬山高。
廬山之高猶可計尋丈,若夫泰山,
仰視恍惚,吾不知其尚在青天之下乎?
其已直出青天上?我欲仿擬試作《泰山高》,
但恐培塿之見未能測識高大,筆底難具狀。
扶輿磅礴元氣鐘,突兀半遮天地東;
南衡北恒西泰華。俯視傴僂誰爭雄?
人寰茫昧乍隱見,雷雨初解開鴻蒙;
繡壁丹梯,煙霏靄靁;海日初涌,照耀蒼翠。
平麓遠抱滄海灣,日觀正與扶桑對。
聽濤聲之下瀉,知百川之東會。
天門石扇,豁然中開;幽崖邃谷,襞積隱埋。
中有逐世之流,龜潛雌伏,
餐霞吸秀于其間,往往怪譎多仙才。
上有百丈之飛湍,懸空絡石穿云而直下,
其源疑自青天來。
巖頭膚寸出煙霧,須臾滂沱遍九垓。
古來登封,七十二主;后來相效,
紛紛如雨;玉檢金函無不為,只今埋沒知何許?
但見白云猶復起,封中斷碑無字,
天外日月磨;剛風飛塵過眼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