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裴叔業 夏侯道遷 李元護 席法友 王世弼 江悅之 淳于誕 李苗
其叔業爪牙心膂所寄者:裴智淵,左中郎將,封浚儀縣;王昊,左軍將軍,封南汝陰縣;趙革,右中郎將,封西宋縣。并開國男,食邑各二百戶。李道真,右軍將軍,封睢陽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胡文盛,右軍將軍,封剛陽縣;魏承祖,右軍將軍,封平春縣。并開國子,食邑各三百戶。
承祖,廣陵寒人也。依隨叔業,為趨走左右。壯健,善事人,叔業待之甚厚。及出為州,以為防閣。善撫士卒,兼有將用。自景明以后,常為統軍,南北征伐,累有戰功。歷太原太守,至光祿大夫、安南將軍。蕭衍遣將圍義陽,士民應之。三關既陷,州城時甚縣急。以承祖持節,行撫軍將軍,率師討之。大破賊眾,解義陽之圍,還復三關,遂為名將。終于并州刺史。
衣冠之士,預叔業勛者:安定皇甫光、北地梁祐、清河崔高客、天水閻慶胤、河東柳僧習等。
光,美須髯,善言笑。仕蕭鸞,以軍勛至右軍將軍。入國,為輔國將軍,假南兗州刺史。卒于渤海太守。
兄椿齡,薛安都婿也。隨安都于彭城內附,歷位司徒諮議、岐州刺史。光未入朝而椿齡先卒。
椿齡子璋,鄉郡相。
璋弟玚,為司徒胡國珍所拔,自太尉記室超遷吏部郎。性貪婪,多所受納,鬻賣吏官,皆有定價。后以丞相、高陽王雍之婿,超拜持節、冠軍將軍、豫州刺史。為政殘暴,百姓患之。罷州后,仍遇風病。久之,除安南將軍、光祿大夫。太昌初卒,年五十八。贈衛大將軍、尚書左仆射、雍州刺史。子長卿,司州主簿、秘書郎中、太尉司馬。
祐,叔業之從姑子也。好學,便弓馬。隨叔業征伐,身被五十余創。景明初,拜右軍將軍,賜爵山桑子。出為北地太守,清身率下,甚有治稱。歷驍騎將軍、太中大夫、右將軍。從容風雅,好為詩詠,常與朝廷名賢泛舟洛水,以詩酒自娛。遷光祿大夫,加平北將軍。端然養志,不歷權門。出為平西將軍、京兆內史,當世嘆其抑屈。卒官,贈本將軍、涇州刺史。
高客,博學,善文札,美風流。景明初,拜散騎侍郎。出為揚州開府掾,帶陳留太守。卒官。
慶胤父汪,參薜安都平北將軍事。安都入國,聽汪還南。慶胤博識洽聞,善于談論,聽其言說,不覺忘疲。景明初,為李元談輔國府司馬。卒于敷城太守。
僧習,善隸書,敏于當世。景明初,為裴植征虜府司馬。稍遷北地太守,為政寬平,氐羌悅愛。肅宗時,至太中大夫,加前將軍,出為潁川太守。卒官。
夏侯道遷,譙國人。少有志操。年十七,父母為結婚韋氏,道遷云:"欲懷四方之志,不愿取婦。"家人咸謂戲言。及至婚日,求覓不知所在。于后訪問,乃云逃入益州。仕蕭鸞,以軍勛稍遷至前軍將軍、輔國將軍。隨裴叔業至壽春,為南譙太守。兩家雖為姻好,而親情不協,遂單騎歸國。拜驍騎將軍,隨王肅至壽春,遣道遷守合肥。肅薨,道遷棄戍南叛。
會蕭衍以莊丘黑為征虜將軍、梁秦二州刺史,鎮南鄭,黑請道遷為長史,帶漢中郡。會黑死,衍以王鎮國為刺史,未至,而道遷陰圖歸順。先是,仇池鎮將楊靈珍阻兵反叛,戰敗南奔。衍以靈珍為征虜將軍、假武都王,助戍漢中,有部曲六百余人,道遷憚之。衍時又遣其左右吳公之等十余人使南鄭。道遷乃偽會使者,請靈珍父子,靈珍疑而不赴。道遷乃殺使者五人,馳擊靈珍,斬其父子,并送使者五首于京師。
江悅之等推道遷為持節、冠軍將軍、梁秦二州刺史。道遷表曰:"臣聞知機其神,趨利如響。臣雖不武,敢忘機利。伏惟陛下,澤被區宇,德濟蒼生,八表同忻,品物咸賴。臣頃亡蟻賊,匹馬歸闕,自斯搏噬,罄竭丹款。但中于壽陽,橫為韋纘所謗。理之曲直,并是楊集朗、王秉所悉。臣實愚短,豈能自安?便逃竄江吳,茍存視息。蕭衍梁州刺史莊丘黑與臣早舊,申臣為長史。值黑亡歿專任,天時素愿,機會在茲。遇武興私署侍郎鄭洛生來此,臣即披露誠款,與其共契機要,報武興王楊紹先并其中叔集起等,請其遣軍以為腹背。即遣左天長由寒山路馳啟,復會通直散騎常侍臣集朗還至武興。臣聞其至,知事必克。集朗果遣鄭右留使至臣間,密參機舉。會有蕭衍使人吳公之至,知臣懷誠,將歸大化,遂與府司馬嚴思、臧恭,典簽吳宗肅、王勝等,共楊靈珍父子密相構結,期當取臣。臣幸先覺,悉得戮思、恭等。臣即遣鄭猥馳告集朗,急求軍援。而武興軍未到之間,蕭衍白馬戍主尹天寶不識天命,固執愚迷,乃率部曲驅掠民丁,敢為不逞。臣即遣軍主江悅之率諸軍主席靈坦、龐樹等領義勇應時討撲。而樹銳氣難裁,違悅之節度,輕進失脫,天寶因此直到南鄭,重圍州城。梁秦士庶,僉云危棘,以義逼臣,勸為刺史,須藉此威,鎮靖內外。臣赤誠奉國,茍取濟事,輒捐小跡,且從權宜,假當州位。重遣皇甫選由斜谷道以事啟聞。臣即親率士卒,四日三夜,交鋒苦戰,武興之軍,乘虛躡后。天寶兇徒,因宵鳥散,進既摧破,退失巢穴,潛舍軍眾,依山傍險,突入白馬。集朗與二弟躬擐甲胄,率其所領,登即擒斬。戍內戶口,即放還民。斯由皇威遐振,罪人授首,兇狡時殄,公私慶快,非但梁秦竭力,實關集朗赴接之機。臣前已遣軍主杜法先還洵陽,構合徒黨,誘結鄉落;令晉壽土豪王僧承、王文粲等還至西關,共興大義。當今庸蜀虛弱,楚鄧懸危,開拓九區,掃清六合,形要之利,在于此時,進趣之略,愿速處分。臣以愚陋,猥當推舉。事定之后,便即束身,馳歸天闕。但物情草創,猶有參差。蕭衍魏興太守范珣、安康太守范泌共前巴西太守姜脩,屯聚川東,尚規舉斧,登遣討襲,具于別啟。集朗兄弟并議,曰臣往日歸誠,誓盡心力,超蒙榮獎,灰殞匪報。但留臣權相綏獎,須得撲滅珣等,便即首路。伏愿圣慈,特垂鑒照。謹遣兼長史臣張天亮奉表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