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 列傳第八十九◎氐 吐谷渾 宕昌 高昌 鄧至 蠻 獠
高昌者,車師前王之故地,漢之前部地也。東西二千里,南北五百里,四面多大山。或云昔漢武遣兵西討,師旅頓弊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因云"高昌"。亦云其地有漢時高昌壘,故以為國號。東去長安四千九百里,漢西域長史、戊己校尉并居于此。晉以其地為高昌郡,張軌、呂光、沮渠蒙遜據河西,皆置太守以統之。去敦煌十三日行。國有八城,皆有華人。地多石磧。氣候溫暖,厥土良沃,谷麥一歲再熟,宜蠶,多五果,又饒漆。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而味甚佳。引水溉田。出赤鹽,其味甚美。復有白鹽,其形如玉,高昌人取以為枕,貢之中國。多葡萄酒。俗事天神,兼信佛法。國中羊馬,牧在隱僻處以避寇,非貴人不知其處。北有赤石山。七十里有貪汗山,夏有積雪,此山北鐵勒界也。
世祖時,有闞爽者,自為高昌太守。太延中,遣散騎侍郎王恩生等使高昌,為蠕蠕所執(zhí)。真君中,爽為沮渠無諱所襲,奪據之。無諱死,弟安周代立,和平元年,為蠕蠕所并。蠕蠕以闞伯周為高昌王,其稱王自此始也。太和初,伯周死,子義成立,歲余,為其兄首歸所殺,自立為高昌王。
五年,高車王可至羅殺首歸兄弟,以敦煌人張孟明為王。后為國人所殺,立馬儒為王,以鞏顧禮、曲嘉為左右長史。二十一年,遣司馬王體玄奉表朝貢,請師迎接,求舉國內徙。高祖納之,遣明威將軍韓安保率騎千余赴之,割伊吾五百里,以儒居之。至羊榛水,儒遣禮、嘉率步騎一千五百迎安保,去高昌四百里而安保不至。禮等還高昌,安保亦還伊吾。安保遣使韓興安等十二人使高昌,儒復遣顧禮將其世子義舒迎安保。至白棘城,去高昌百六十里,而高昌舊人情戀本土,不愿東遷,相與殺儒而立曲嘉為王。
嘉字靈鳳,金城榆中人。既立,又臣于蠕蠕那蓋。顧禮與義舒隨安保至洛陽。及蠕蠕主伏圖為高車所殺,嘉又臣高車。初前部胡人悉為高車所徙,入于焉耆,焉耆又為嚈噠所破滅,國人分散,眾不自立,請王于嘉。嘉遣第二子為焉耆王以主之。熙平元年,嘉遣兄子私署左衛(wèi)將軍、田地太守孝亮朝京師,仍求內徙,乞軍迎援。于是遣龍驤將軍孟威發(fā)涼州兵三千人迎之,至伊吾,失期而反。于后十余遣使,獻朱像、白黑貂裘、名馬、鹽枕等,款誠備至,惟賜優(yōu)旨,卒不重迎。三年,嘉遣使朝貢,世宗又遣孟威使詔勞之。延昌中,以嘉為持節(jié)、平西將軍、瓜州刺史、泰臨縣開國伯,私署王如故。熙平初,遣使朝獻。詔曰:"卿地隔關山,境接荒漠,頻請朝援,徙國內遷。雖來誠可嘉,即于理未忄占。何者?彼之氓庶,是漢魏遺黎,自晉氏不綱,困難播越,成家立國,世積已久。惡徒重遷,人懷戀舊,今若動之,恐異同之變。爰在肘腋,不得便如來表。"神龜元年冬,孝亮復表求援內徙,朝廷不許。正光元年,肅宗遣假員外將軍趙義等使于嘉。嘉朝貢不絕。又遣使奉表,自以邊遐,不習典誥,求借《五經》、諸史,并請國子助教劉變以為博士,肅宗許之。
嘉死,贈鎮(zhèn)西將軍、涼州刺史,子堅立。于后,關中賊亂,使命遂絕。普泰初,堅遣使朝貢,除平西將軍、瓜州刺史、泰臨縣伯,王如故,又加衛(wèi)將軍。至永熙中,特除儀同三司,進為郡公。后遂隔絕。
鄧至者,白水羌也,世為羌豪,因地名號,自稱鄧至。其地自亭街以東,平武以西,汶嶺以北,宕昌以南。土風習俗,亦與宕昌同。其王像舒治遣使內附,高祖拜龍驤將軍、鄧至王,遣貢不絕。
鄧至之西有赫羊等二十國,時遣使朝貢,朝廷皆授以雜號將軍、子男、渠帥之名。
蠻之種類,蓋盤瓠之后,其來自久。習俗叛服,前史具之。在江淮之間,依托險阻,部落滋蔓,布于數州,東連壽春,西通上洛,北接汝潁,往往有焉。其于魏氏之時,不甚為患,至晉之末,稍以繁昌,漸為寇暴矣。自劉石亂后,諸蠻無所忌憚,故其族類,漸得北遷,陸渾以南,滿于山谷,宛洛蕭條,略為丘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