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李靈 崔鑒
子元茂,太和八年襲爵。加建武將軍。以寬雅著稱。囗又例降。拜司徒司馬,尋除振威將軍、南征別將、彭城鎮副將,民吏安之。賞帛百匹、谷二百斛。太和二十年,年四十四,卒,贈顯武將軍、徐州刺史,謚曰順。
子秀之,字鳳起。初除京兆王參軍,轉員外散騎侍郎。襲爵,拜尚書都官郎。
秀之弟子云,字鳳升。司空參軍,轉外兵參軍、本州治中。
子云弟子羽,字鳳降。征南法曹參軍。
子羽弟子岳,字鳳歭。員外郎、大司馬祭酒。秀之等早孤,事母孝謹,兄弟并容貌魁偉,風度審正,而皆早卒。
鳳升子道宗,武定末,直閤將軍。
道宗弟道林,司徒中兵參軍。
元茂弟宣茂,太和初,拜中書博士。稍遷司空諮議,轉司馬,監營構事。出除寧朔將軍,試守正平郡,不拜。兼定州大中正。坐受鄉人財貨,為御史所劾,除名為民。從駕征新野,又從討樊鄧。持節、兼散騎常侍、東南二道使。景明中,除平陽太守,以罪左遷步兵校尉。正始初,除太中大夫,遷光祿大夫。宣茂議明堂之制,以五室為長,與游肇往復,肇善之。遷平東將軍、幽州刺史。延昌二年卒,年五十九。遺言薄葬。贈本將軍、齊州刺史,謚曰惠。
子藉之,字脩遠。性謹正,粗涉書史。歷員外郎、給事中、司徒諮議參軍、前將軍、太中大夫。著《忠誥》一篇,文多不載。永熙初卒,年五十四。贈中軍將軍、定州刺史。
子徹,字伯倫。武定末,司空主簿。
藉之弟志,字敬遠,有氣尚。州主簿。
子長瑜,郡功曹。
敬遠弟幼遠,性粗暴,每為劫盜,刺史錄殺之。
宣茂弟叔胤,舉秀才,著作佐郎。歷廣陵王諮議、南趙郡太守。在位九載,有政績。景明三年卒,年三十六。謚曰惠。
子弼,字延軌。位至相州錄事參軍。
弼弟翼,字景業。初為蕩寇將軍、齋帥。又除員外郎,遷尚書郎,仍齋帥。建義初,遇害河陰。贈平北將軍、定州刺史。
叔胤弟仲胤,自中書學生,歷公府主簿、從事中郎、諫議大夫、尚書左丞。卒,賜帛一百匹、布五十匹、綿五十斤,贈鎮遠將軍、光州刺史,謚曰恭。
少子子仁,尚書主客郎。
崔鑒,字神具,博陵安平人。父綽,少孤,學行修明,有名于世。與盧玄、高允、李靈等俱被征,語在《允傳》。尋以母老固辭,后為郡功曹而卒。鑒頗有文學,自中書博士轉侍郎。延興中受詔使齊州,觀省風俗,行兗州事。以功賜爵廬縣子。出為奮威將軍、東徐州刺史。鑒欲安悅新附,民有年老者,表求假以守、令,詔從之。又于州內冶銅以為農具,兵民獲利。卒,贈冠軍將軍、青州刺史、安平侯,謚曰康。
子合,字貴和,少有時譽。襲爵桐廬子,為中書學生、主文中散、太尉諮議參軍、本州大中正。出為常山太守,卒于郡,時年二十七。
長子脩義,有風望,襲爵。自司徒默曹參軍再遷寧遠將軍、新野太守。還,除太尉掾,出為冀州征東府長史。卒,年四十五。
長子放寬,襲爵。齊受禪,例降。
合弟秉,少有志氣。太和中,為中書學生,拜奉朝請,轉徐州安東府錄事參軍。陽平王頤之為定州,秉復為衛軍府錄事參軍,帶毋極令。時甄琛為長史,因公事言競之間,秉以拳擊琛,墜于床下。琛以本縣長,笑而不論。其豪率若此。
彭城王勰征壽春,秉從行,招致壯俠,以為部卒。勰目之,謂左右曰:"吾當寄膽氣于此人。"后為司空主簿,轉掾、城門校尉、長兼司空司馬。遷長史,加輔國將軍。出除左將軍、廣平內史,大納財貨,為清論所鄙。入為司徒左長史。未幾,除平東將軍、光祿大夫。尋加安西將軍,出除燕州刺史。時天下多事,遂為杜洛周攻圍。秉堅守歷年,朝庭遣都督元譚與秉第二子仲哲赴救。譚敗,仲哲死之。秉遂率城民奔定州,坐免官。尋除撫軍將軍,行相州事,轉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
孝昌末,冀州流民聚于河外,因立東冀州,除秉為刺史,加征東將軍。不之任。永安二年,遷衛將軍、右光祿大夫。秉年老被疾,上表辭事,詔不許。元顥入洛,秉避居陽武。二年,除散騎常侍、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太昌中,除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常侍,左光祿如故。頻以老病乞解。永熙三年去職。天平四年薨,年七十八。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定瀛滄三州諸軍事、本將軍、尚書令、司徒公、定州刺史,謚曰靖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