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六 列傳孝感第七十四◎趙琰 長孫慮 乞伏保 孫益德 董洛生 楊引 閻元明 吳悉達 王續生 李顯達 張升 倉跋 王崇 郭文恭
時有齊州人崔承宗,其父于宋世仕漢中,母喪,因殯彼。后青徐歸國,遂為隔絕。承宗性至孝,萬里投險,偷路負喪還京師。黃門侍郎孫惠蔚聞之曰:"吾于斯人見廉范之情矣。"于是吊贈盡禮,如舊相識。
王續生,滎陽京縣人也。遭繼母憂,居喪杖而后起。及終禮制,鬢發盡落。有司奏聞,世宗詔標旌門閭,甄其徭役。
李顯達,潁川陽翟人也。父喪,水漿不入口七日,鬢發墮落,形體枯悴。六年廬于墓側,哭不絕聲,殆于滅性。州牧、高陽王雍以狀奏,靈太后詔表其門閭。
張升,滎陽人。居父母喪,鬢發墜落,水漿不入口,吐血數升。詔表門閭。
倉跋,滎陽京縣人也。喪母,水漿不入口五日,吐血數升,居憂毀瘠,見稱州里。有司奏聞,出帝詔標門閭。
王崇,字乾邕,陽夏雍丘人也。兄弟并以孝稱。身勤稼穡,以養二親。仕梁州鎮南府主簿。母亡,杖而后起,鬢發墜落。未及葬,權殯宅西。崇廬于殯所,晝夜哭泣,鳩鴿群至。有一小鳥,素質墨眸,形大如雀,棲于崇廬,朝夕不去,母喪始闋,復丁父憂,哀毀過禮。是年,陽夏風雹,所過之處,禽獸暴死,草木摧折。至崇田畔,風雹便止,禾麥十頃,竟無損落,及過崇地,風雹如初。咸稱至行所感。崇雖除服,仍居墓側。于其室前生草一根,莖葉甚茂,人莫能識。至冬中,復有鳥巢于崇屋,乳養三子,毛羽成長,馴而不驚。守令聞之,親自臨視。州以聞奏,標其門閭。
郭文恭,太原平遙人也。仕為太平縣令。年逾七十,父母喪亡。文恭孝慕罔極,乃居祖父墓次,晨夕拜跪。跣足負土,培祖父二墓,寒暑竭力,積年不已,見者莫不哀嘆。尚書聞奏,標其門閭。
史臣曰:"塞天地而橫四海者,唯孝而已矣。然則始敦孝敬之方,終極哀思之道,厥亦多緒,其心一焉。蓋上智稟自然之質,中庸有企及之義,及其成名,其美一也。趙琰等或出公卿之緒,籍禮教以資;或出茅檐之下,非獎勸所得。乃有負土成墳,致毀滅性,雖乖先王之典制,亦觀過而知仁矣。
《魏書》 北齊·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