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李孝伯 李沖
出為安平將軍、相州刺史、假節、趙郡公。敦勸農桑,禁斷淫祀。西門豹、史起,有功于民者,為之修飾廟堂。表薦廣平宋翻、陽平路恃慶,皆為朝廷善士。初,廣平人李波,宗族強盛,殘掠生民。前刺史薛道扌剽親往討之,波率其宗族拒戰,大破扌剽軍。遂為逋逃之藪,公私成患。百姓為之語曰:"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安世設方略誘波及諸子侄三十余人,斬于鄴市,境內肅然。以病免。太和十七年卒于家。安世妻博陵崔氏,生一子玚。崔氏以妒悍見出,又尚滄水公主,生二子:謐、郁。
玚,字琚羅。涉歷史傳,頗有文才,氣尚豪爽,公強當世。延昌末,司徒行參軍,遷司徒長兼主簿。太師、高陽王雍表薦玚為其友,正主簿。
于時民多絕戶而為沙門。玚上言:"禮以教世,法導將來,跡用既殊,區流亦別。故三千之罪,莫大不孝,不孝之大,無過于絕祀。然則絕祀之罪,重莫甚焉。安得輕縱背禮之情,而肆其向法之意也?正使佛道,亦不應然,假令聽然,猶須裁之以禮。一身親老,棄家絕養,既非人理,尤乖禮情,堙滅大倫,且闕王貫。交缺當世之禮,而求將來之益,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斯言之至,亦為備矣。安有棄堂堂之政,而從鬼教乎!又今南服未靜,眾役仍煩,百姓之情,方多避役。若復聽之,恐捐棄孝慈,比屋而是。"沙門都統僧暹等忿玚鬼教之言,以玚為謗毀佛法,泣訴靈太后,太后責之。玚自理曰:"竊欲清明佛法,使道俗兼通,非敢排棄真學,妄為訾毀。且鬼神之名,皆通靈達,稱自百代正典,敘三皇五帝,皆號為鬼。天地曰神祇,人死曰鬼。《易》曰'知鬼神之情狀';周公自美,亦曰'能事鬼神';《禮》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是以明者為堂堂,幽者為鬼教。佛非天非地,本出于人,應世導俗,其道幽隱,名之為鬼,愚謂非謗。且心無不善,以佛道為教者,正可未達眾妙之門耳。"靈太后雖知玚言為允,然不免暹等之意,猶罰玚金一兩。
轉尚書郎,加伏波將軍。隨蕭寶夤西征,以玚為統軍,假寧遠將軍。玚德洽鄉閭,招募雄勇,其樂從者數百騎,玚傾家賑恤,率之西討。寶夤見玚至,乃拊玚肩曰:"子遠來,吾事辦矣。"故其下每有戰功,軍中號曰"李公騎"。寶夤又啟玚為左丞,仍為別將,軍機戎政,皆與參決。寶夤又啟為中書侍郎。還朝,除鎮遠將軍、岐州刺史,坐辭不赴任,免官。建義初,于河陰遇害,時年四十王。初贈鎮東將軍、尚書右仆射、殷州刺史;太昌中,重贈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
玚俶儻有大志,好飲酒,篤于親知,每謂弟郁曰:"士大夫學問,稽博古今而罷,何用專經為老博士也?"與弟謐特相友愛,謐在鄉物故,玚慟哭絕氣,久而方蘇,不食數日,期年之中,形骸毀悴。人倫哀嘆之。玚三子。
長子義盛,武定中,司徒倉曹參軍。
玚弟謐,字永和。在《逸士傳》。
謐弟郁,字永穆。好學沉靜,博通經史。自著作佐郎為廣平王懷友,懷深相禮遇。時學士徐遵明教授山東,生徒甚盛,懷征遵明在館,令郁問其五經義例十余條,遵明所答數條而已。稍遷國子博士。自國學之建,諸博士率不講說,朝夕教授,惟郁而已。謙虛雅寬,甚有儒者之風。遷廷尉少卿,加冠軍將軍,轉通直散騎常侍。建義中,以兄玚卒,遂撫育孤侄,歸于鄉里。永熙初,除散騎常侍、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兼都官尚書,尋領給事黃門侍郎。三年春,于顯陽殿講《禮》,詔郁執經,解說不窮,群難鋒起,無廢談笑。出帝及諸王公凡預聽者,莫不嗟善。尋病卒,贈散騎常侍、都督定冀相滄殷五州軍事、驃騎大將軍、尚書左仆射、儀同三司、定州刺史。
子士謙,儀同開府參軍事。
李沖,字思順,隴西人,敦煌公寶少子也。少孤,為長兄滎陽太守承所攜訓。承常言:"此兒器量非恒,方為門戶所寄。"沖沉雅有大量,隨兄至官。是時牧守子弟多侵亂民庶,輕有乞奪,沖與承長子韶獨清簡皎然,無所求取,時人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