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卷第九
游子悲其故鄉,心愴悢以傷懷。漢書,高祖曰:游子悲故鄉。廣雅曰:愴愴悢悢,悲也。悢,力上切。毛詩曰:嘯歌傷懷。蒼頡篇曰:懷,抱也。撫長劍而慨息,泣漣落而沾衣。左氏傳曰:晉子朱怒撫劍從之。說文曰:慨,太息也。周易曰:泣血漣如。古詩曰:淚下沾衣裳。攬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楚辭曰:思美人兮攬涕而□眙。又曰:氣于邑而不可止。又曰:哀生人之長勤。國語,桓公問于史伯曰:王室多故。夫何陰曀之不陽兮,嗟久失其平度。陰曀,喻昏亂也。楚辭曰:欲俟時而須臾,日陰曀其將暮。毛萇詩傳曰:陰而風曰曀。于計切。諒時運之所為兮,永伊郁其誰愬?爾雅曰:諒,信也。宋衷春秋緯注曰:五運,五行用事之運也。楚辭曰:獨郁結其誰語。說文曰:愬,亦訴字。
亂曰:夫子固窮游藝文兮,樂以忘憂惟圣賢兮? 論語,子曰:君子固窮。又曰:游于藝。又曰:樂以忘憂。達人從事有儀則兮,行止屈申與時息兮?毛詩曰:我從事獨賢。莊子曰:形體保神,各有儀則。周易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道光明。家語,孔子曰:君子之行己也,可以屈則屈,可以伸則伸。周易曰: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是也。君子履信無不居兮,雖之蠻貊何憂懼兮?周易曰:履信思乎順。論語曰: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文選考異
注“栒縣有豳鄉詩豳國”:袁本、茶陵本作“有栒縣豳國”五字。案:此尤延之據地理志改補,是也。
注“又云文公城郇”:袁本、茶陵本無“文”字。案:此亦據志,是也。
我獨罹此百殃:茶陵本“罹”作 “離”,云五臣作“罹”字。袁本云善作“離”。案:此尤本以五臣亂善,非也。五臣以“離”是古“罹”字,故從而改之,其實班自用“離”字矣。
注“時亦世也”:袁本、茶陵本無“亦”字。
注“秦昭王時”:袁本“秦”上有“又匈奴列傳曰”六字。茶陵本與尤同。說見下。
注“而得其地”:袁本作“于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筑長城以拒胡”十六字。茶陵本與尤同。案:此及上條,皆茶陵、尤所見,非。袁本是也。匈奴列傳可證。
遂舒節以遠逝兮:茶陵本無“兮 ”字,云五臣有。袁本有。又下文“過泥陽而太息兮” 句,袁、茶陵二本皆無“兮”字,但不著校語。
注“傷李夫賦曰”:袁本、茶陵本“夫”下有“人”字。案:有者是也。
注“牛羊下來”:案:“牛羊” 當作“羊牛”,此因正文云“牛羊”,因依以改注耳。凡引古但取義同,不嫌語倒。善每知此。各本皆非。
寤曠怨之傷情兮:袁本、茶陵本 “曠怨”作“怨曠”。案:注復舉正文云“思君子為怨曠”,蓋尤本誤倒。
不耀德以綏遠:袁本、茶陵本下有“兮”字,亦不著校語。下文“隮高平而周覽”、“ 游子悲其故鄉”、“撫長劍而慨息”三句同。
注“諸疏遠屬也”:案:“諸” 下當有“趙”字,蒙恬列傳文也。各本皆脫。陳云別本有“趙”字。
登鄣隧而遙望兮:袁本、茶陵本 “鄣”作“障”。茶陵本有校語云善作“鄣”。案:注中“障”字三見,皆不作“鄣”,疑校語未是。
注“或為墜說文曰墜”:袁本、茶陵本二“墜”字皆作“地”。案:“地”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