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一百二
子圖,字昌之,連中進士、宏辭科。大中時,終戶部侍郎、判度支。寬為起居郎。
定,字介夫,偉儀觀,與宿齊名,人方漢二馮。于頔素善之。頔在襄陽,定徒步上謁,吏不肯白,乃亟去。頔聞,斥吏,歸錢五十萬,及諸境,定返其遺,以書讓頔不下士,頔大慚。
第進士異等,辟浙西薛蘋府,以鄠尉為集賢校理。始,定居喪,號毀甚,故數移疾,大學士疑其簡怠,奪職。三遷祠部員外郎,出為郢州刺史。吏告定略民妻,乾沒庫錢,御史鞫治無狀。坐游宴不節免官。起為國子司業,再遷太常少卿。文宗嘗詔開元《霓裳羽衣舞》參以《云韶》,肄于廷。定部諸工立縣間,端凝若植。帝異之,問學士李玨,玨以定對。帝喜曰:"豈非能古章句者邪?"親誦定《送客西江》詩,召升殿,賜禁中瑞錦,詔悉所著以上。遷諫議大夫。
是歲,訓、注敗,多誅公卿,中外危惴。及改元,天子御前殿,仇士良請以神策仗衛殿門,定力爭罷之。又請許左右史從宰相至延英記所言,執政不悅,改太子詹事。鄭覃兼太子太師,上日欲會尚書省,定據禮當集詹事府,詔可。論者多其正。換衛尉卿,以散騎常侍致仕。卒,贈工部尚書,謚曰節。
初,源寂使新羅,其國人傳定《黑水碑》、《畫鶴記》;韋休符使西蕃,所館寫定《商山記》于屏。其名播戎夷如此。
審,字退思。開成中,為諫議大夫,拜桂管觀察使,歷國子祭酒。監有孔子碑,武后所立,睿宗署額。審請琢"周"著"唐"。終秘書監。
子緘,字宗之。乾符初,歷京兆、河南尹。
李虞仲,字見之。父端,附見《文藝傳》。虞仲第進士、宏辭,累遷太常博士。建言:"謚者,所以表德懲惡,《春秋》褒貶法也。茆土爵祿,僇辱流放,皆緣一時,非以明示百代,然而后之所以知其行者,惟謚是觀。古者將葬請謚,今近或二三年,遠乃數十年,然后請謚。人歿已久,風績湮歇,采諸傳聞,不可考信,誄狀雖在,言與事浮。臣請凡得謚者,前葬一月,請考功刺太常定議,其不請與請而過時者,聽御史劾舉。居京師不得過半期,居外一期。若善惡著而不請,許考功察行謚之。節行卓異,雖無官及官卑者,在所以聞。"詔可。
寶歷初,以兵部郎中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出為華州刺史,歷吏部侍郎。簡儉寡欲,時望歸重。卒,年六十五,贈吏部尚書。
李翱,字習之,后魏尚書左仆射沖十世孫。中進士第,始調校書郎,累遷。元和初,為國子博士、史館脩撰。常謂史官紀事不得實,乃建言:"大氐人之行,非大善大惡暴于世者,皆訪于人。人不周知,故取行狀謚牒。然其為狀者,皆故吏門生,茍言虛美,溺于文而忘其理。臣請指事載功,則賢不肖易見。如言魏徵,但記其諫爭語,足以為直言;段秀實,但記倒用司農印追逆兵,笏擊朱泚,足以為忠烈。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館勿受。如此可以傳信后世矣。"詔可。又條興復太平大略曰:
陛下即位以來,懷不廷臣,誅畔賊,刷五圣憤恥,自古中興之盛無以加。臣見圣德所不可及者,若淄青生口夏侯澄等四十七人,為賊逼脅,質其父母妻子而驅之戰,陛下俘之,赦不誅,詔田弘正隨材授職,欲歸者縱之。澄等得生歸,轉以相謂,賊眾莫不懷盛德,無肯拒戰。劉悟所以能一昔斬師道者,以三軍皆苦賊而暱就陛下,故不淹日成大功。一也。今歲關中麥不收,陛下哀民之窮,下明詔蠲賦十萬石,群臣動色,百姓歌樂遍畎畮。二也。昔齊遺魯以女樂,季桓子受之,君臣共觀,三日不朝,孔子行。今韓弘獻女樂,陛下不受,遂以歸之。三也。又出李宗奭妻女于掖廷,以田宅賜沈遵師,圣明寬恕,億兆欣感。臣愚不能盡識。若它詔令一皆類此,武德、貞觀不難及,太平可覆掌而致。
臣聞定禍亂者,武功也;復制度、興太平者,文德也。今陛下既以武功定海內,若遂革弊事,復高祖、太宗舊制: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邇;改稅法,不督錢而納布帛;絕進獻,寬百姓租賦;厚邊兵,以制蕃戎侵盜;數引見待制官,問以時事,通壅蔽之路。此六者,政之根本,太平所以興。陛下既已能行其難,若何而不為其易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