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一 列傳第十六
弟廷皓,咸通中,署徐州觀察使崔彥曾幕府。龐勛反,以刃脅廷皓,使為表求節度使,廷皓紿曰:"表聞天子,當為公信宿思之。"勛喜。歸與妻子決,明日復見,勛索表,倨答曰:"我豈以筆硯事汝邪?其速殺我。"勛熟視笑曰:"儒生有膽邪,吾動眾百萬,無一人操檄乎!"囚之,更使周重草表。彥曾遇害,廷皓亦死,詔贈兵部郎中。
皇甫無逸,字仁儉,京兆萬年人。父誕,隋并州總管府司馬,漢王諒反,逼之不從,見殺。無逸在長安,聞變即號慟,人問故,對曰:"吾父生平重節義,必無茍免者。頃訃至,果然。時五等廢,煬帝嘉誕忠,特封無逸平輿侯,而贈誕柱國、弘義郡公。
無逸歷淯陽太守,治為天下最,再遷右武衛將軍。帝幸江都,詔居守洛陽。帝被殺,乃與段達、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棄母妻,斬關自歸。追騎及,無逸顧曰:"吾有死,終不能同爾為逆。"解金帶投之地,曰:"以與爾,無相困。"騎爭下取,由是獲免。
高祖以無逸本隋勛舊,尊遇之,拜刑部尚書,封滑國公。歷陜東道行臺民部尚書,遷御史大夫。時蜀新定,吏多橫恣,人不聊,詔無逸持節巡撫,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貪暴,用廉善,法令嚴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誣告無逸為母故陰交世充,帝判其詐,斬希仁,遣給事中李公昌馳諭。又有告無逸交通蕭銑者,時無逸與行臺仆射竇璡不協,因表自陳,并上璡罪。有詔劉世龍、溫彥博按之,無狀,遂斬告者而黜璡。及還,帝勞曰:"比多譖毀,但以正直為佞人憎爾。"無逸頓首謝,帝曰:"卿無負,何所謝?"
拜民部尚書,出為同州刺史,徙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所至輒閉閤不通賓客,左右無敢出入者;所須皆市易它境。嘗按部,宿民家,鐙炷盡,主人將續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炷,其廉介類如此。然過自畏慎,每上表疏,讀數十猶懼未審,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長安疾篤,太宗命馳驛召還承問,憂悸不能食,道病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孝。王珪駁曰:"無逸入蜀,不能與母俱,留卒京師,子道未足稱,不可謂孝。"乃更謚良。
李襲志,字重光。其先本隴西狄道人,五世祖避地,更為金州安康人。仕隋始安郡丞。大業末,盜賊起,襲志傾私產募士,得三千人,乘城拒盜,蕭銑、林士弘屢攻之不下。聞煬帝喪,乃與士民縞素三日臨,或說曰:"公臨郡久,士大夫悅向,蠻夷畏威,雖曰隋臣,實君長也。今四海分裂,自王者非一姓,宜遂據嶺表,取百粵,豈遽不若尉佗乎?"襲志曰:"吾世隋臣,今江都雖淪,宗社尚有奉,諸君當相與戮力刷仇恥,豈怙亂圖不義哉?吾寧蹈忠死,不逆節以生,尉佗不足為吾法也。"欲斬說者,眾諫,乃止。遂固守凡二年,力窮援絕,為銑所陷,偽署工部尚書、桂州總管。
武德初,高祖賜書,命其子玄嗣召之。襲志約嶺南酋永平郡守李光度潛圖歸國。帝復以書諭曰:"公朕之宗,不可與異姓比,宜及子弟并豫宗正屬籍。"乃銑平,嶺南六十余州皆送款,襲志誘而致云。趙郡王孝恭承制授桂州總管。五年來朝,進柱國,封始安郡公、江州都督。后討輔公祏,為水軍總管,轉桂州都督。襲志守桂二十八年,政尚清省,南荒便之。表請入朝,以光祿大夫、汾州刺史致仕,卒。
弟襲譽,字茂實,通敏有識度。仕隋為冠軍府司兵。陰世師輔代王守京師也,三輔盜螘聚,襲譽請以兵據永豐倉,發粟賑窮乏,出庫物賞戰士,馳檄郡縣,共逐捕賊。世師不從。乃求出募山南兵,至漢中,高祖已定長安,召授太府少卿、安康郡公。
伐王世充也,拜潞州總管。時突厥已和親,又通使世充,襲譽捕斬之。詔委典運,以饟東軍。擢累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江南巡察大使,多所黜陟。揚州,江、吳大都會,俗喜商賈,不事農;襲譽為引雷陂水,筑句城塘,溉田八百頃,以盡地利,民多歸本。召為太府卿。
為人嚴愨,以威肅聞。居家儉,厚于宗親,祿稟隨多少散之。以余資寫書,罷揚州,書遂數事載。嘗謂子孫曰:"吾性不喜財,遂至窶乏。然負京有賜田十頃,能耕之,足以食;河內千樹桑,事之可以衣;江都書,力讀可進求宦。吾歿后,能勤此,無資于人矣。"遷涼州都督,改同州刺史。坐在涼州以私憾杖殺番禾丞劉武,當死,廢為民,流泉州,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