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八月四子朔,颶風大作,戰船皆破壞終覆沒,左副都元帥阿刺帖木兒以下溺死者無算,流尸隨潮汐入浦口,積如邱陵。漂流免死者尚數千人,至鷹島,繕治壞船,欲逃歸,皆為日本人所殺。范文虎、李庭等船亦壞,庭抱船板漂抵岸上,以余眾由高麗北還。
先是,行省平章政張禧與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等同率舟師至肥前,禧舍舟薇壘于平戶,約束戰船相去各五十步,以避風濤撞擊,故禧所部獨完。范文虎議還,禧曰:“土卒溺死者大半,其脫者皆壯士也,曷若乘其無回顧心,因糧于敵,以求一逞。”文虎等不從,曰:“還朝問罪,我輩當之,公不與也。”禧乃分船與文虎等乘之去,軍士不返者凡十余萬人,高麗兵死者亦七千余人。
八月,文虎等至高麗合浦,收散卒而歸,誑言于帝曰:“至日本,欲攻太宰府,暴風壞舟,猶議戰。萬戶厲德彪、招討使王國佐、水手總管陸文政等不聽節制,輒逃去。故本省載余甲至合浦,散遣之,使各歸原籍”云。未幾,敗卒于閶脫歸,言曰:“七月至平戶島,移五龍山。八月一日,颶風壞舟,者將各擇堅媽船乘之,棄軍士十余萬人于山下。眾議,推張百戶為主,聽其約束。方伐木作舟欲還,日本人來戰,盡敗沒。余二三萬人,為其所虜,至八角島,悉殺之,惟謂新附軍為唐人,宥為奴,閶等是也。”既而,軍人莫青與吳萬五等亦逃歸,所言與閶略同。于是范文虎等皆獲罪,惟張禧獨免。帝以不得志于日本,復命阿塔海發兵,一時無敢諫者。江南行臺御史大夫相威極論其事,帝始命罷兵。
十九年三月,南軍總把沈聰等六人逃至高麗,高麗遣印侯柳庇送之歸。
二十年正月,帝復欲發兵,以阿塔海為征東行中書省丞相,以高麗王暙為左丞相,命樞密院集軍官規畫事且,發所造回回炮及匠人張林等付征東行省,給鈔及衣甲于諸軍。既而,民間騷動,盜賊頻發,忽都帖木兒、忙古帶乞益兵擊寇,乃諭阿塔海曰:“所造戰船宜少緩,所拘商船其悉還之。”
是歲,南海補陀寺僧如智言于帝曰:“今復興師致討,多害生靈,彼中亦有佛教、文學之化,豈不知大小強弱之理?如今臣等赍圣旨宣諭,彼必欣心歸附。”帝從之,乃使如智及提舉王君智赍璽書至日本。八月,過大洋,遇颶風,不能達而返。
二十一年正月,復遣如智及王積翁至日本,由慶元舫海。會舟人殺積翁,仍不果至。自后,帝屢欲興兵,為群臣所諫而止。
成宗即位,丞相完澤力主罷兵,自此征日本之議始寢。
大德二年,日本主傳位于太子,號為后伏見天皇。大德三年,江浙行省臣勸帝復討日本,帝曰:“今非其時也。”使江浙釋教總統補陛僧一山,赍詔使于日本,詔曰:“比者有司陳奏,嘗遣補陀僧如智等兩奉璽書通好,咸雙中途有阻而還。朕自臨御以來,緩懷屬國,薄海內外,靡有遐遺。日本之好,宜復通問。今補陀僧一山,戒行素高,可令往諭,附商舶以行,期于必達。騰特從其請,并欲道先皇意也。至于敦好息民之事,王其圖之。”一山至太宰府,日本人拘之于伊豆,不報命。
大德五年,日本主傳位于太子,號為后二天皇。冬十二月,日本訛言,有兵船二百艘將攻薩摩甑島,然實無出兵之事。
惠宗至正中,日本屢寇瀕海州縣。二十三年,掠蓬州,萬戶劉暹擊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