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五·志第二十二
戶部:尚書三員,侍郎二員,郎中二員,員外郎三員。品秩同前。掌天下戶口、錢稂、田土之政令,及貢賦之出納,金幣之轉通,府藏之委積。中統元年,以吏戶禮為左三部尚書。至元二年,分立戶部,尚書三員,侍郎、郎中四員,員外郎三員。三年,復為左三部。五年又分為戶部、尚書一員,侍郎、郎中各一員,員外郎二員。七年,增尚書一員,侍郎、郎中一員。十三年,又增尚書一員。十九年,郎中、員外郎俱增至四員。二十一年,省泉府司入戶部。至元十六年,置泉府司。《元典章,泉府大卿,從二品;泉府司富藏庫使,從七品。二十三年,六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定以二員為額。明年,以戶部所掌繁劇,增尚書二員。大德五年,省尚書一員、員外郎一員置主事八員,至大二年。增侍郎、員外郎各一員,四年,罷增置之員,如舊制。至正元年,設司計官四員,依至元二十八年例添設二員。正七品。共屬附見于后:《元典章》:戶部尚書規措應昌運糧事,正三品。
都提舉萬億寶源庫,掌寶鈔、玉器。都提舉一員,正四品。提舉一員。正五品。同提舉一員,從五品。副提舉一員,從六品。知事一員,從八品。提控案牘一員。《元典章》寶源總庫有達魯花赤一員,從五品。至元二十五年,置分萬億庫為四庫:曰寶源、廣源、綺源、賦源。
都提舉萬億廣源庫,掌香藥、紙札等物。置官同上。提控案牘二員。
都提舉萬億綺源庫,掌諸色段匹。置官品秩同前。惟提舉增一員。提控案牘三員,后省二員。《元典章》萬億儲支納一員,從七品。
都提舉萬億斌源庫,掌絲線、布帛等物。置官。品秩同前。提控案牘二員,后省一員。
四庫照磨兼架閣庫。管勾一員,從九品。至元二十八年置。
提舉宮寧庫,掌萬億寶源庫出納金銀之事。提舉一員,從五品。同提舉一員,從六品。副提舉一員,從七品。至元二十七年置。
諸路寶鈔都提舉司,掌交鈔公事。達魯花赤一員。正四品。都提舉一員,正四品。副達魯花赤一員,正五品。提舉一員。正五品。同提舉一員,從五品。副提舉二員,從六品。知事一員,從八品。照磨一員。從九品。至元七年。案舊紀憲宗癸丑,立交鈔提舉司,與志不合。立交鈔提舉司。正五品。至元八年罷。十三年又置行戶部于大名,掌印造交鈔。二十四年,改諸路寶鈔都提舉司,升正四品,增副達旮花赤、提控案牘各一員。后定置各員,又增提控案牘一員。
寶鈔總庫,達魯花赤一員,從五品。大使一員,從五品。副使三員。正七品。至元二十五年,改元寶庫為寶鈔庫。正六品。二十六年,升從五品。本紀:二十五年,升寶鈔總庫永盈庫為從五品。未詳孰誤。永盈庫。二十六年罷,以所領幣帛入太府監及萬億庫。增大便、副便諸員。
印造寶鈔庫,達魯花赤一員,正七品。大使一員,從七品。副使二員。正八品。中統四年,始置大使。從八品。至元二十四年,升從七品,增達魯花赤一員。后定置諸員。
燒鈔東、西二庫,達魯花赤各一員,正八品。大使各一員,從八品。《元典章》作正八品。副使各一員。從九品。至元元年,昏鈔庫始置監鈔昏鈔官,用正九品印。二十四年,分立燒鈔東西二庫,置達魯花赤等員。二十八年,罷大都燒鈔庫,各路昏鈔令行省官監燒。《元典章》:行省燒鈔庫大使,正九品。
諸路寶泉都提舉司,至正十年置,其屬曰豉鑄局,秩正七品。曰永利庫,秩從七品。掌鼓鑄銅錢、印造寶鈔。
行用六庫。中統元年,立中都行用庫,提領一員,從七品。大使一員,從八品。副使一員,從九品。《元典章》:大都平淮十行用庫大使,從九品。至元二十四年,大都改置庫者三:曰光熙,曰文明,曰順承。二十六年,又置三庫:曰健德,曰和義,曰崇仁。皆因城門之名為名。大都宣課提舉司,掌諸色課程,并領京城各市,提舉二員,從五品。同提舉一員。從六品。副提舉一員,從七品。提控案牘一員。至元十九年,并大都舊城兩稅務為大都稅課提舉。《元典章》:大都稅課提舉,從五品,乃至大以前官制。至大元年,改宣課提舉司。其屬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