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本紀第十三
八月丁酉朔,禁舶商以金銀渡海。
九月辛未,車駕幸安同泊,受諸王、百官賀圣誕。戊寅,臨安路舍資蠻叛。梁王松山討降之。甲申,也先不花討乞藍蠻,其別部酋符刺率諸蠻降,以其地為云遠路軍民總管府。是月,河決杞、封邱、祥符、寧陵、襄邑五縣。
冬十月丁酉,有事于太廟。壬子,車駕至自上都。鈑州喊劉六十作亂,江西行省左丞重士選討平之。
十一月丁卯,答馬刺國來進馴象。己巳,兀都帶等所譯太宗、憲宗、世祖《實錄》,帝曰:“忽都魯迷失非昭睿順圣皇后所生,何為稱公主?順圣太后崩時,裕宗已還自軍中,所紀日月先后差錯。又別馬里思丹炮手亦思馬音及泉府司皆小事,不足書也。”辛未,遣樞密院官整飭江南鎮戊諸軍,列將校勤惰以聞。壬辰,緬王遣其子僧伽巴叔撒邦巴來貢方物。
十二月戊戌,立徹里軍民總管府。癸亥,釋大都獄囚百人。金齒、羅斛蠻酋來朝。
大德元年春正月辛未,諸王亦憐真來朝,卒于道,賜幣、帛五百匹。己丑,分和林漢軍屯田于五條河。辛卯,張斯立為中書參知政事。
二月丙申,蒙陽甸蠻酋緬吉遣其弟阿不刺等來獻方物,以其地立通西軍民總管府。戊午,羅羅斯蠻酋來朝。己未,改福建行省為福建平海等處行中書省,徙治泉州。封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國王。庚申,行徵政院副使王慶端為中書右丞。改元貞三年為大德元年,赦天下,免上都、隆興差稅三年,詔曰:朕荷天地之洪禧,承祖宗之丕祚,仰進成憲,庶務和平。比者,藥木忽兒、兀魯速不花、朵兒朵懷等去逆效順,率眾來附。畢會宗親,釋其罪戾。適星芒之垂象,豈天意之儆予。宜推一視之仁,誕布更新之化。可改元貞三年為大德元年。
于戲!側身修行,咸攄奉若之誠,革故鼎新,幸底雍熙之治。咨爾臣庶,體予至懷。
是月,敕自正月一日至七月二十日,禁捕打禽獸,著為令。
三月庚午,陜西行省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兒為中書平章政事,中書左丞梁德漷為中書右丞。癸酉,畋于柳林。甲戌,酉番寇階州,陜西行省平章政事脫列伯討平之。丙子,車駕幸上都。丁丑,封諸王帖木兒不花為鎮西武靖王,江西行省左丞八都馬辛為中書左丞。庚辰,札忽魯赤脫而速坐受賂,為奴所告,毒殺其奴,論死。庚交,立江淮等處財斌總管府。
夏四月安巳朔,日有食之。壬寅,賜暹國及羅斛蠻來朝者,衣幣有差。詔佐恤江南茶戶。
五月丙甫,河決開封。戊辰,安南國遣使來朝。庚寅,平伐蠻酋來降,乞隸于亦奚不薛,從之。上思州叛蠻黃勝許進其子來降。
六月甲午。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崔良知廉貧,賜鹽課鈔千錠旌之。戊戌,平伐九寨蠻來降。甲寅,罷亦奚不薛歲貢馬及氈衣。是月,和州歷陽縣江漲,漂沒民居一萬八千余家。詔江浙、湖廣、江酉秋糧折輕賞鈔。
秋七月辛未,省蒙古軍萬戶府入曲先塔林都元帥府。丁亥,河決杞縣蒲口。衡州路酃縣大水山崩。
八月丁巳,妖星出于奎。
九月甲子,八百媳婦蠻寇徹里,也先不花以兵討之。丙寅,罷括兩淮民田。壬午,車駕至自上都。己丑,罷南丹州安撫司,立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平珠六洞蠻及十部蠻皆來降。
冬十月丁酉,有事于太廟。辛丑,溫州妖人陳空崖偽稱羅平國正治元年,伏誅。乙卯,爪哇國遣使奉表來降。
十一月癸亥,高麗國王王日臣告老,乞以爵傳其子謜。丁丑,以謜為征東行中書省左丞相、高麗國王,仍封日臣逸壽王,賜號推忠宜力定遠保節功臣。
十二月戊戌,禁諸王、駙馬奪民田,其獻田者罪之。壬貫,朝洞蠻來降。丁未,旌表烈婦漳州萬戶府知事闞文興妻王氏。
閏月甲子,福建行省平茸政事高興奏,漳浦縣產水晶,乞采之。帝曰:“不勞民,則可;勞民勿取。”己卯,播州宣撫使楊漢英請討平伐叛蠻,命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哈剌哈孫從宜收撫。
二年褲正月壬辰,以水早。免郡縣田糧十之三,災甚者盡免之。老病單弱免差稅三年。己酉,釋流求俘歸。諭其國王效順。省土番碉門安撫司、運司、立碉門、魚通、黎、雅、長河西、寧遠安撫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