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紀三十一 起柔兆涒灘正月,盡強圉作噩六月,凡一年有奇
是月,秦從龍應聘而至。從龍,洛陽人,初仕為校官,累遷江南行臺侍御史,會兵亂,避居鎮江,吳國公命徐達訪之。達下鎮江,得從龍,還報,吳國公喜,即命朱文正以白金、文綺往聘之。既至,親至龍江,迎之以入,居從龍于西華門外,事無大小;皆與之謀,從龍盡言無隱,每以筆書漆簡問答甚密,左右無知之者,吳國公呼為先生而不名。
渤海楊乘,嘗為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坐事免官,寓居松江,士誠遣其黨張經往招之,乘日與客痛飲,無一言,客問:“盍行乎?”乘曰:“乘以小吏致身顯官,有死而已,尚何行之有!”經促其行愈急,乘命其子具牲醴告祖禰,迨暮,起行后圃,顧西日晴好,慨然曰:“人生晚節,如是足矣!”夜分,乃整衣冠自縊死。
張士誠以舟師攻鎮江,吳統軍元帥徐達等御之。吳國公使諭達曰:“張士誠起負販,譎詐多端,今來寇鎮江,是其交已變,當速出兵攻毗陵,先機進取,沮其詐謀。”達乃帥師攻常州,進薄其壘,且請益師,于是復遣兵三萬往助之。達軍城西北,湯和軍城北,張彪軍城東南,士誠遣數萬眾來援,達乃去城十八里,設伏以待之,仍命總管王均用,率鐵騎為奇兵,達親督師,與戰于龍潭。鋒既交,均用以鐵騎橫沖其陣,陣亂,士誠兵退走,遇伏,遂大敗。
八月,己酉朔,張士誠將江通海降于吳。
丙辰,奉元路判官王淵等以義兵復商州。
庚午,吳國公以諸將虐取陳保二貲致叛,且攻常州久不下,命自元帥徐達以下皆降一官,以書責之曰:“虐降致叛,老師無功,此吾所以責將軍。其勉思補過,否則罰無赦!”
是日,倪文俊陷衡州路,元帥甄崇福戰死。
甲戌,彗見于張,色青白,指西南,長尺馀,至十二月戊午始滅。
是月,帝至自上都。
黃河決,山東大水。
張士誠將史文炳,以水師數萬攻嘉興,楊鄂勒哲以大軍四伏,使小舟數百十艘餌之。賊檣櫓蔽天,排江而下,追至杉青東西岸,多積葦以待,適南風大作,岸上舉火,賊舟焚燎,至四十里不止,死者甚眾。遂舍舟登陸,進逼城下,戰于冬瓜堰,大破之,斬首萬七千級,俘者數千,張士信以伏水遁還。然鄂勒哲兇肆,掠人貨財婦女,部曲驕橫,民間謠曰:“死不怨泰州張,生不謝寶慶楊。”
九月,戊寅朔,吳國公如江淮府,入城,先謁孔子廟,遣儒士告諭鄉邑,勸耕桑,筑城開塹,命總管徐忠置金山水寨以遏南北寇兵,遂還。尋改江淮府為鎮江府。
庚辰,汝潁賊李武、崔德等破潼關,參知政事舒穆嚕杰戰死。
壬午,豫王喇特納實哩,同知樞密院事定珠,引兵復潼關,河南平章伯嘉努以兵守之。
丙申,潼關復陷,伯嘉努兵潰,豫王復以兵取之,李武、崔德敗走。
戊戌,賊陷陜州及虢州。
詔以太尉納琳復為江南行臺御史大夫,遷行臺治紹興。
賊既陷陜、虢、斷殽、函之路,勢欲趣秦、晉。知樞密院事達實巴圖爾方節制河南軍,調兵部尚書察罕特穆爾與李思齊往攻之。察罕特穆爾即鼓行而西,夜,拔殽陵,立柵交口。陜州城阻山帶河,險且固,而賊轉南山粟給食以堅守,攻之猝不可拔。察罕特穆爾乃焚馬矢營中,如炊煙狀以疑賊,而夜提兵拔靈寶。城守既備,賊始覺,不敢動,即渡河,陷平陸,掠安邑,蹂晉南鄙。察罕特穆爾追襲之,蹙之以鐵騎,賊回扼下陽津,赴水死者甚眾。相持數月,賊勢窮,皆潰,以功升僉河北行樞密院事。
冬,十月,丁未,大名路有星如火,從東南流,芒尾如曳篲,墮地有聲,火焰蓬勃,久之乃息,化為石,青黑色,光瑩,形如狗頭,其斷處如新割者。有司以聞,太史驗視云:“天狗也。”命藏于庫。
戊申,張士誠以兵敗于常州,遣其下孫君壽奉書至建康請和,言:“既納保二,又拘楊憲,遣兵來逼,咎實自貽。愿與講和,以解困厄,歲輸糧二十萬石,黃金五百兩,白金二百斤,以為犒軍之費。”吳國公復書云:“爾既知過,歸使、饋糧,即當班師,不墮前好。”且曰:“大丈夫舉事,當赤心相示。浮言夸辭,吾甚厭之。”士誠得書,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