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紀(jì)二十二 起著雍執(zhí)徐正月,盡十二月,凡一年
己未,以河南萬戶伊蘇岱爾同知樞密院事。
上都梁王旺沁、右丞相達(dá)實(shí)特穆爾、太尉布哈、平章政事瑪魯、御史大夫?qū)幹榈缺斡芰帧?br>
隆鎮(zhèn)衛(wèi)指揮使赫善,謀附上都,坐棄市,籍其家。
九月,庚申朔,雅克特穆爾督師居庸關(guān),遣薩敦襲上都兵于榆林,擊敗之,追至懷來而還。
隆鎮(zhèn)衛(wèi)指揮使鄂多曼,以兵襲上都諸王明里托穆爾、托穆齊于陀羅臺;執(zhí)之,歸于京師。
時(shí)都爾蘇在上都,立皇太子喇實(shí)晉巴為皇帝,年方九歲,改元天順。
命有司括馬。
中書左丞相拜布哈言:“回回人哈哈迪,自至治間貸官鈔,違制別往番邦,得寶貨無算,法當(dāng)沒官,而都爾蘇私其種人,不許。今請籍其家。”從之。
雅克特穆爾請釋瑪哈謨,從之。
陜西兵入河中府,劫行用庫鈔萬八千錠,殺同知會事布倫圖。
壬戌,命蘇蘇宣諭中外曰:“昔在世祖以及列圣臨御,咸命中書省綱維百司,總裁庶政,凡錢谷、銓選、刑罰、興造,罔不司之。自今除樞密院、御史臺,其馀諸司及左右近侍,敢有隔越中書奏請政務(wù)者,以違制論。監(jiān)察御史其糾言之。”
以高昌王特穆爾布哈知樞密院事,額森特為宣徽院使。
征五衛(wèi)屯田兵赴京師,賜上都將士來歸昔鈔各有差。
樞密院言:“河南行省軍列戍淮西,距潼關(guān)、河中不遠(yuǎn);湖廣行省軍,唯平陽、保定兩萬戶,號稱精銳;請發(fā)蘄、黃戍軍一萬人及兩萬戶軍為三萬,命湖廣參政鄭昂霄、萬戶托克托穆爾將之,并黃河為營,以便征遣。”從之。
召雅克特穆爾赴闕。
上都諸王額森特穆爾、遼東平章圖們岱爾,以兵入遷民鎮(zhèn),遣薩敦往拒,至薊州東流沙河,累戰(zhàn),敗之。
丁卯,雅克特穆爾率諸王、大臣,請?jiān)缯笪灰园蔡煜拢瑧淹豕剔o曰:“大兄在朔漠,予敢紊天序乎!”雅克特穆爾曰:“人心向背之機(jī),間不容發(fā),一或失之,噬臍無及。”懷王曰:“必不得已,當(dāng)明著吾意以示天下而后可。”
遣元帥阿圖爾守居庸關(guān)。
上都軍攻碑樓口,指揮使伊蘇岱爾御之,不克。
戊辰,以大司農(nóng)明埒棟阿、大都留守庫庫臺并為中書平章政事。
募勇士從軍,遣使分行河間、保定、真定及河南等路,括民馬,征鄢陵縣河西軍赴闕。
命襄陽萬戶楊克忠、鄧州萬戶孫節(jié)以兵守武關(guān)。
己巳,鑄御寶成。
立行樞密院于汴梁,以同知樞密院伊蘇岱爾知行樞密院事;將兵行視太行諸關(guān),西擊河中、潼關(guān)軍,以折疊弩分給守關(guān)軍士。
辛未,常服謁太廟。
是日,額卜德呼勒、特默格棄市。托多、王士熙、巴延徹爾、托歡等各流于遠(yuǎn)州,并籍其家。
壬申,懷王即皇帝位于大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大赦。
詔曰:“我世祖混一海宇,爰立定制,以一統(tǒng)緒,宗親各受分地,勿敢妄生覬覦。世祖之后,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以公天下之心,以次相傳,宗王貴戚,咸遵祖訓(xùn)。至于晉邸,具有盟書,愿守藩服,而與賊臣特克實(shí)、額森特穆爾等潛通陰謀,冒干寶位,使英宗不幸罹于大故。聯(lián)兄弟播越南北,遍歷艱險(xiǎn),臨御之事,豈復(fù)與聞!朕以叔父之故,順承唯謹(jǐn),于今六年,災(zāi)異迭見。權(quán)臣都爾蘇、烏拜都喇,專權(quán)自用,疏遠(yuǎn)勛舊,廢棄忠良,變亂祖宗法度,空府庫以私其黨類。大行上賓,利于立幼,顯握國柄,用成其奸。宗王、大臣以宗社之重,統(tǒng)緒之正,協(xié)謀推戴,屬于眇躬。朕以菲德,宜俟大兄,固讓再三。宗室、將相,百僚、耆老,以為神器不可以久虛,天下不可以無主,周王遼隔朔漠,民庶皇皇,已及三月,誠懇迫切。朕姑從其請,謹(jǐn)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讓之心。已于致和元年九月十三日,即皇帝位于大明殿。其以致和元年為天歷元年,可大赦天下。”
癸酉,封雅克特穆爾為太平王,以太平路為食邑,賜平江官地五百頃,加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監(jiān)修國史。
時(shí)遼東圖們岱爾兵至薊州,即日命雅克特穆爾將兵擊之。己亥,次三河,而旺沁等軍已破居庸關(guān),遂進(jìn)屯三冢。丙子,雅克特穆爾蓐食倍道而進(jìn),丁丑,抵榆河關(guān)。帝出齊化門視師,將親督戰(zhàn),雅克特穆爾單騎請見曰:“陛下出,民必驚。凡剪寇之事,一以責(zé)臣,愿陛下亟還宮以安黎庶。”帝乃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