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紀(jì)三十三 起屠維大淵獻(xiàn)正月,盡上章困敦六月,凡一年有奇
乙巳,以湖南北、浙東西四道廉訪司之地皆陷,詔任其所便之地置司。
丙午夜,白虹貫天。
丁未,吳取衢州路。
時常遇春圍城兩月馀,攻擊無虛日。樞密院判張斌度不能守,密遣其下約降,是夕,斌潛出小西門,迎吳軍入城。宋巴延布哈不知其降,猶督兵拒戰(zhàn)。俄而城中火起,遇春等入城,眾遂潰。總管馮浩赴水死,宋巴延布哈及院判都尼等被執(zhí)。改衢州路為龍游府,進(jìn)遇春僉樞密院。
甲寅,吳遣博士夏煜授方國珍福建行省平章,其弟國瑛參政,國珉僉樞密分院事,各給符印,仍以所部兵馬城守,候命征討。煜至慶元,國珍欲不受,業(yè)已降;欲受之,又恐見制;乃詐稱疾,但受平章印,告老,不任職,遇使者亦頗倨。惟國珉開院署事。
自中原喪亂,江南漕久不通,至是河南始平,乃遣兵部尚書巴延特穆爾、戶部尚書曹履享,以御酒、龍衣賜張士誠,征海運(yùn)糧。巴延等至杭州,傳詔令方國珍具舟以運(yùn),而達(dá)實(shí)特穆爾總督其事。既而士誠慮國珍載粟不入京,國珍又恐士誠掣其舟,乘虛襲己,互相猜疑。巴延往來開諭,二人乃奉詔。
冬,十月,庚申朔,詔京師十一門皆筑甕城,造吊橋。
以方國珍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壬申,吳元帥俞廷玉率兵攻安慶,不克,卒于軍。廷玉,僉院通海之父也。
張士誠兵攻江陰,吳守將吳良遣萬戶聶貴、蔡顯率眾間道出無錫三山絕其后,士誠兵遁去。
張士信大發(fā)浙西諸郡民筑杭州城,分為三番,以一月更代,皆裹糧遠(yuǎn)役,而督事長吏復(fù)藉之酷斂,鞭撲棰楚,死者相望。自七月興工,至是月始畢,僚屬為立碑以紀(jì)功。
初,嘉興通判繆思恭,當(dāng)張士信來攻,楊鄂勒哲命典火攻,官軍大捷。及是城杭州,士信檄思恭統(tǒng)所屬工徒就役,欲乘此僇辱之,俾治西北面數(shù)十百丈。思恭每作則先人,止則后眾,勞來督罰,殊得眾心,視他所筑倍堅好,士信亦無奈何。一日,巡工至其所,日已暮,而工猶未輟,士信曰:“日入而息,何獨(dú)勞民如此?”思恭曰:“平章禮絕百司,猶日夕敬共王事,況小民,敢偷馀晷!”士信曰:“此人口利如錐,何怪杉青閘畔,烈烈逼人!”思恭曰:“今幸太尉革面,國家借此得成獎順之典。若念杉青之役,猶恨不力,縱逸平章耳!”士信曰:“別駕好將息,言及杉青,猶使人肉跳不止。”
十一月,壬寅,吳兵取處州路。
初,經(jīng)略使李國鳳至浙東,承制拜舒穆嚕伊遜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以守處州。吳國公既定寧越,即命耿再成駐兵縉云之黃龍山,謀取處州。至是僉院胡大海帥師入境,伊遜遣元帥葉琛屯桃花嶺,參謀林彬祖屯葛渡,鎮(zhèn)撫陳仲賢、照磨陳安屯樊嶺,元帥胡深守龍泉,以拒敵。久之,右司郎中劉基棄官而歸,伊遜無可與謀者,將士怠弛,皆無斗志。大海乃出軍抵樊嶺,與再成合攻之,連拔桃花嶺、葛渡二寨,進(jìn)薄城下。伊遜戰(zhàn)敗,棄城走,將士皆潰散。遂克處州。
胡大海部將繆美,分兵略定諸縣,得葉琛,使諭胡深曰:“吾王,天授也,士之欲立功名者,不以此時自附,將誰與僇力!且去年爾之眾戰(zhàn)而大敗,今年我之師不戰(zhàn)而勝,則天意亦可見矣。與其險阻偷生旦夕,何如改圖,可以保富貴也!”深然之,乃出降。龍泉、慶元皆平。
戊申,陳友諒兵陷杉關(guān)。
十二月,甲子,張士誠以分水之?dāng)。瑥?fù)遣其將據(jù)新城三溪結(jié)寨,數(shù)出寇掠,吳元帥何世明擊破之,斬其將,分水兵潰去。自是士誠不敢窺嚴(yán)、婺。
戊辰,吳國公命僉院常遇春帥師攻杭州。
杭民尚奢侈,無蓄積,城門既閉,米旋盡,糟糠與米價等。既而糟糠亦盡,以油車糠餅搗屑啖之,餓死者十六七。
知樞密院事烏蘭哈達(dá)領(lǐng)臺哈布哈軍,其所部方托克托與弟方巴特穆爾時保遼州,烏蘭哈達(dá)屯孟州。是月,與察罕特穆爾部將班布爾實(shí)等交兵,已而烏蘭哈達(dá)獨(dú)引達(dá)勒達(dá)軍還京師,方托克托等乃從博啰特穆爾。
先是陳友諒破龍興,其偽主徐壽輝欲徙居之。友諒恐其來不利于己,遣人尼其行,壽輝不得已而止。至是壽輝復(fù)欲往,友諒仍遣人止之,壽輝不聽,引兵發(fā)漢陽。行次江州,友諒陽遣使出迎,而陰伏兵于城西門外,壽輝既入,門閉,伏發(fā),盡殺其部屬。以江州為都,奉壽輝居之,友諒自稱漢王,立王府于城西隅,置官屬。自此事權(quán)一歸于友諒,壽輝但擁虛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