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紀三十七 起柔兆敦牂正月,盡強圉協洽六月,凡一年有奇
甲申,李思齊兵下鹽井,獲川賊余繼隆,誅之。禮部待郎滿尚賓,吏部待郎溫都爾罕,自鳳翔還京師。
先是尚賓等持詔諭思齊開通川蜀道路,思齊方兵爭,不奉詔,尚賓等留鳳翔一年,至是始還。
丙戌,以方國珍為江浙行省左丞相,弟國瑛、國珉,侄明善,并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初,國珍雖以三郡獻于吳,實未納土,特欲假借聲援以拒朝廷。及帝屢加命,國珍益驕橫,終不肯奉正朔。
乙未,吳王命朱文忠帥師攻杭州,諭之曰:“徐達等攻蘇州,張士誠必聚兵以拒。今命爾攻杭州,是掣制之也。我師或沖其東,或擊其西,使彼疲于應戰,其中必有自潰者。爾往,宜慎方略。”
己亥,以中書平章政事實勒們為御史大夫。
明升遣使聘于吳,使者自言其國之險固與富饒,吳王笑曰:“蜀人不以修德保民為本,而恃其險且富,非為國長久之道。且自用兵以來,商賈路絕,而乃稱富饒,此豈自天而降耶?”使者退,王因語待臣曰:“吾平生務實,不尚浮偽。此人不能稱述其主之善,而但夸其國之險固,失奉使之道矣,吾嘗遣使四方,戒其謹于言語,勿為夸大,恐取笑于人。如蜀使者之謬妄,當以為戒也。”
辛丑,孛星見東北方。
乙巳,吳左丞廖永忠,參政薛顯,將游軍駐湖州這德清,遂取之,獲船四十艘,擒其院判鐘正及叛將晉德成。
張士誠自徐志堅敗,甚懼,遣其右丞徐義至舊館覘形勢,吳常遇春以兵扼其歸路,義不得出,乃陰遣人約張士信出兵,與舊館兵合戰,士誠又遣赤龍船親兵援之,義始得脫,與潘元紹率赤龍船兵屯于平望,別乘小舟潛至烏鎮,欲援舊館。遇春由別港追襲之,至平望,縱火焚其赤龍船,眾軍散走。自是舊館援絕,饋餉不繼,多出降者。
吳湖廣參政楊璟,命指揮副使張勝宗討湘鄉易華,斬之。
周文貴復攻掠辰州諸郡,吳王命楊璟、張彬等分兵進討。
丙午,吳遣參政蔡哲報聘于蜀。
冬,十月,辛亥朔,吳徐達以所獲張士誠將士徇于湖州城下,城中大震。
壬子,吳常遇春兵攻烏鎮,徐義、潘元紹等拒戰不勝,復退走。遇春追至升山,攻破其平章王晟陸寨,馀軍奔入舊館之東壁,其同僉戴茂乞降。是夕,晟亦降。
朝命屢促庫庫特穆爾南征,甲子,庫庫不得已,遣其弟托因特穆爾及部將摩該駐兵濟寧、鄒縣等處,名為保障山東,且以塞南軍入北之路,復命朝廷曰:“此為肅清江淮張本也。”
吳朱文忠率指揮朱亮祖、耿天璧攻桐廬,降其將戴元帥,復遣袁洪、孫虎略富陽,擒其同僉李天祿,遂合兵圍馀杭。
戊寅,吳徐達復攻升山水寨,顧時引數舟繞張士誠兵船,船上人俯視而笑。時覺其懈,率壯士數人躍入其舟,大呼奮擊,馀兵競進薄之。士誠五太子盛兵來援,常遇春稍卻,薛顯率舟師直前奮擊,燒其船,眾大敗,五太子及朱暹、呂珍等以舊館降,得兵六萬人。遇春謂顯曰:“今日之戰,將軍之力居多,吾固不如也。”五太子者,士誠養子也,本姓梁,短小精悍,能平地躍起丈馀,善沒水,朱暹、呂珍亦善戰,士誠倚之;至是皆降,士誠為之奪氣。
十一月,甲申,吳徐達遣馮國珍以降將呂珍、王晟等徇湖廣城下,諭其司徒李伯升出降。伯升在城上呼曰:“張太尉養我厚,我不忍背之。”抽刀欲自殺,為左右抱持,不得死。左右語伯升曰:“援絕勢孤,久困城中,不如降。”伯升俯手不能言。張天麟等以城降,伯升亦遂降。
吳參政胡德濟討諸暨斗巖山寨,平之。
己丑,吳徐達既下湖州,即引兵向蘇州。至南潯,張士誠無帥王勝降。辛卯,至吳江州,圍其城,參政李福、知州楊彝降。
吳朱文忠攻馀杭,下之。
先是文忠兵至馀杭,遣人語謝五曰:“爾兄以李夢庚小隙,歸于張氏。今若來降,可保不死,且享富貴。”謝五答曰:“我誠誤計,若保我以不死,我即降耳。”文忠許之,乃與弟、侄五人出降。
文忠遂趨杭州,未至,張士誠平章潘元明懼,遣員外郎方彝詣軍門請納款,文忠曰:“吾兵適至此,勝負未分而遽約降,無乃計太早乎?”對曰:“此城百萬生靈所系,今天兵如雷霆,當之者無不摧破,若軍至城下,欲降恐無及,故使先來請命。”文忠留之宿。明日,遣還報,而駐兵以待,元明即日獻圖籍。文忠至杭州,元明等奉士誠所授諸印,并執蔣英、劉震出降,伏謁道左,以女樂導迎,文忠麾去之,止壁麗譙,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立斬以徇,城中貼然。得兵三萬,糧二十萬,執元平章努都長壽等,與蔣英、劉震皆送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