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紀三十七 起柔兆敦牂正月,盡強圉協洽六月,凡一年有奇
時徐達令四十八衛將士,每衛制襄陽炮架五座,它炮架各五十馀座,晝夜炮聲不絕。士信張幕城上,踞銀椅,與參政謝節等會食,左右方進桃,未及嘗,飛炮碎其首而死。
丁巳,皇太子寢殿后新甃井中有龍出,光焰爍人,宮人震懾仆地。又長慶寺有龍纏繞槐樹飛去,樹皮皆剝。
壬戌,庫庫特穆爾部將李守道降于吳,呈王命館之于會同館。
丁卯,沂州山崩。
戊辰,大雨,吳群臣請復膳,王曰:“雖雨,傷禾已多,其免民今年田租。”
癸酉,吳王命:“自今凡朝賀不用女樂。”
吳殺前使臣戶部尚書張昶。
昶既被留為參知政事,外示誠款,內懷陰計,與楊憲、胡惟庸等皆相善。昶有才辯,智識明敏,熟于前代典故,凡江左建置制度多出其手,裁決如流,事無停滯。昶自以奉使被羈,心不忘北歸,陰使人上書頌功德,勸吳王及時行樂。王以語劉基曰:“是欲為趙高也。”基曰:“然,必有使之者。”王不欲窮治,但斥之,焚其書。后復勸王重刑法,破兼并之家,多陳厲民之術,欲吳失人心,陰為北方計。王皆不聽。
時帝謂昶已死,且擢用其子。吳遣杭州所獲平章努都長壽北歸朝,昶乃陰奉表于帝,且寓書其子詢存亡。會昶臥病,楊憲往候,丁昶臥內得書稿,奏之,王命大都督府按書,昶書八字于牘曰:“身在江南,心思塞北。”王始惜其才,猶欲活之。及見其所書牘詞,曰:“彼意決矣。”遂殺之。
是月,知樞密院事壽安,奉空名宣敕與侯巴延達世,令其以兵援庫庫特穆爾。時李思齊據長安,與商暠拒戰,侯巴延達世進兵攻長安,秦州守將蕭公達降于思齊。思齊知關保等兵退,遣蔡琳等破其營,侯巴延達世奔潰。
庫庫特穆爾增兵入關,日求決戰。李思齊、張良弼等軍頗不支,使人求助于朝廷,朝廷因遣左丞袁渙及知院安定臣、中丞明托特穆爾傳旨,令兩家罷攻,各率所部共清江淮,孫翥進密計于庫庫曰:“我西事功垂成,不可誤聽息兵之旨。且袁渙貪人也,此非其本意,可令在京藏吏私賄其家,則渙必助我,而西事可成也。”庫庫如其計,渙果私布意于庫庫曰:“不除張、李、終為丞相后患。”于是攻張、李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