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紀二 起著雍攝提格五月,盡屠維單閼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守敬嘗上前指陳理致,至于日晏,帝不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開元間令南宮說天下測景,書中見者凡十三處。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遠方測驗,日月交食,分數時刻不同,晝夜長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測驗,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測景。”帝可其奏,遂設監候官一十四員,分道而出,東至高麗,西極滇池,南逾朱崖,北盡鐵勒,四海測驗,凡二十七所。
三月,壬子,囊嘉特括兩淮造回回⻊也新附軍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漢人新附能造⻊也者,俱至京師。
丙寅,敕中書省:“凡掾史文移,稽緩一日、二日者杖,三日者死。”
潭州行省招下西南諸蕃。甲戌,以龍方零等為小龍蕃等處安撫使,仍以兵三千戍之。
詔太常寺講究州縣社稷制度。禮官折衷前代,定祭祀儀式及壇壝祭器制度,圖寫成書,名曰《至元州縣社稷通禮》。
夏,四月,大都等十六路蝗。
帝師帕克斯巴卒,策琳沁嗣為帝師。賜帕克斯巴號“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輔治大圣至德普覺真智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以后累朝皆有帝師,相承不絕。
同簽書樞院事趙良弼言:“宋亡,江南士人多廢學,宜設經史科以育人材,定律令以戢奸吏。”帝常從空問曰:“高麗,小國也,匠工弈技,皆勝漢人;至于儒人,皆通經書,學孔、孟。漢人惟務課賦吟詩,將何用焉?”良弼對曰:“此非學者之病,在國家所尚何如耳。尚詩賦則必從之,尚經學則人亦從之矣。”
五月,辛亥,以泉州經張世杰兵,減今年租賦之半。
丙辰,以五臺僧多匿逃奴及逋賦之民,敕西京宣慰司、按察司搜索之。
丙寅,敕江南僧司文移毋輒人遞。
丙子,命宗師張留孫即行宮作醮事,奏赤章于天,凡五晝夜。
先是兵下江西,南安守臣迎降,獨南安縣不下。縣人李梓發、黃賢,共推縣尉葉茂為主,繕治守具,達春引眾萬馀攻之。邑猶彈丸,城墻甫及肩,梓發率眾死守,晝則隨機應變,夜則鳴金鼓劫砦。達春等相顧曰:“城如碟子大,人心乃爾硬耶!”遂親至城下諭降,城上裸噪大罵。俄⻊也發,幾中達春,乃徙砦水南。自冬徂春,力攻三十五日,死得數千,不能克。久之,茂出降,元軍乃退。梓發、賢堅守如故。乃厓山破,參政賈居貞又往諭降,城上仍詬罵不已,時眾稍稍徙去,心力頗懈,居貞命方文等進攻,凡十五日,城破,屠之。梓發舉家自焚,縣人多殺家屬,巷戰,殺敵猶過當。
甲申,敕造戰船征日本,以高麗材用所出,即其地制之,令高麗王議其便以聞。
云南都元帥愛嚕尼雅斯拉鼎,將兵抵金、蒲驃、緬國界內,招下三百寨,籍戶十一萬。詔定賦租,立站遞,設衛送軍。軍還,獻馴象十二。
辛丑,以通州水路淺,舟運甚艱,命樞密院發兵五千,仍令食祿諸官雇役千人開浚,以五十日訖工。
臣僚有請賦北京、西京車牛以運軍糧,帝曰:“民之艱苦,汝等不問,但知役民。使今年盡取之,來歲禾稼何由得種!其止之。”
癸卯,以臨洮、鞏昌、通安等十驛歲饑,供役繁重,有質賣子女以供役者,命選官撫治之。旋以襄陽屯田戶七百代軍當驛役。
甲辰,以阿哈瑪特子呼遜為潭州行省左丞,呼實哈雅等并復舊職。
是夏,四川宣慰使楊文安入覲,以所得城邑繪圖以獻。帝勞之曰:“汝攻城之功何若是多也!”擢四川南道宣慰使。
秋,七月,乙卯,定江南上、中路置達嚕噶齊二員,下路一員。
丁巳,交趾國貢馴象。
己未,以蒙古軍二千,諸路軍一千,新附軍一千,合萬,令李庭將之。
壬戌,罷潭州行省造征日本及交趾戰船。
癸酋,西南八番、羅氏等國內附,洞砦凡千六百二十六。
命崔彧至江南,訪求藝術之人。
八月,丁丑,帝歸自上都。
戊子,范文虎言:“臣奉詔征日本,比遣周福、欒忠與日本僧赍詔往諭其國,期以來年四月還報,待其從否,始宜進兵。”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