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紀一 起柔兆困敦四月,盡著雍攝提格四月,凡二年有奇
九月,壬辰朔,命國師作佛事于太廟。
庚子,命姚樞、王磐選宋三學生之有實學者留京師,馀聽還家。
癸卯,以平宋赦天下。
丙午,敕常德府歲貢包茅。
阿喇罕、董文炳及蒙古岱、索多以舟師出明州,達春及呂師夔、李恒等以騎兵出江西,分道略閩、廣。
東莞民熊飛守潮、惠,聞宋趙溍至,即以兵應之;攻梁雄飛于廣州,雄飛遁,飛遂復韶州、新會。會曾逢龍亦率兵至廣州,李性道出迎謁,飛與逢龍執性道,殺之,溍遂入廣州。
宋知邕州宕昌馬塈將入衛,而臨安已破,因留靜江,總屯戍諸軍。阿爾哈雅將進取廣西,塈發所部及諸峒兵守靜江,而自將三千人守嚴關。攻之,不克,乃以偏師入平樂,過臨桂,夾攻塈,塈退保臨江。阿爾哈雅使人招降,塈發弩射之。攻三月,塈不解甲,前后百馀戰,城中死傷相藉,訖無降意。
辛酉,詔宋宗臣鄂州教授趙與{票灬}趙闕,以{票灬}入見,言宋敗亡之故,悉由誤用權桿,詞旨激切。帝為之感動,即授翰林待制。
冬,十月,丁亥,兩浙宣撫使焦友直,以臨安經籍、圖畫、陰陽秘書來上。戊子,淮西安撫使夏貴請入覲,乞令其孫貽孫權領宣撫司事,從之。
以淮東左副都元帥阿爾為平章政事,河南等路宣尉使哈喇哈遜為中書右丞。
壬戌朔,宋文天祥師次汀州,遣趙時賞等將一軍趣贛以取寧都,吳浚將一軍取雩都,劉洙等皆自江西以兵來會。時賞,和州宗室也。
呂師夔等將兵度梅嶺,趙溍使熊飛及曾逢龍御之于南雄,逢龍敗死,飛走韶州。進兵圍之,守將劉自立以城降,飛率兵巷戰,兵敗,赴水死。
十一月,阿喇罕、董文炳攻處州,知州李玨以城降。甲辰,宋秀王與擇偕弟與慮、子孟備及觀察使李世達、監軍趙由〈王葛〉、察訪使林溫、知瑞安府方洪被執,皆不屈死。
大兵破建寧府、邵武軍,宋陳宜中、張世杰,備海舟奉宋主及衛王、楊太妃等登舟。時軍人十七萬,民兵三十萬,淮兵萬人,與北舟相遇,值天霧晦冥,舟得以進。
宋王積翁棄南劍,走福安,遣人納款。至是,軍集城下,積翁為內應,遂與知府王剛中同降。
宋主行至泉州,舟泊于港,招撫使蒲壽庚來謁,請駐蹕,張世杰不可。初,壽庚提舉市舶,擅利者三十年,或勸世杰留壽庚不遣,凡海舶不令自隨,世杰不從,縱之歸。繼而舟不足,乃掠其舟,并沒其貲。壽庚怒,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州者,宜中等乃奉宋主趣潮州。壽庚遂與知泉州田子真以城降。
癸丑,并省內外諸司。
庚申,敕:“管民及理財之官,由中書銓調;軍官由樞密院定議。”
高麗國王王愖更名暙。
十二月,辛酉朔,宋江西制置使趙溍棄廣州遁,副使方興亦遁。
降將王世強為鄉導,破福安。王剛中既降,使徇興化軍,宋知軍事陳文龍斬之而縱其副使,持書責世強、剛中負國,遂發民兵固守。阿喇罕復遣使招之,文龍復斬之。有風其納款者,文龍曰:“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部將林華御于境上,華反為鄉導,引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孫開門降。文龍被執,勸之降,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龍指其腹曰:“此皆節義文章也,何相逼耶!”卒不屈,乃械送臨安,文龍不食死。其母系福安尼寺,病甚,左右視之泣下,母曰:“吾與吾子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之。眾嘆曰:“有是母宜有是子!”為收葬之。
東、西川守將,合兵萬人圍宋重慶,大肆剽掠,軍政不一,城中益得自守。宋制置使張玨領重慶之命,不能赴官,留合州以抗北軍,遣帥復瀘、涪二州,北軍以不和而潰,玨乃得入城,遣將四出,所向俱捷。玨旋遣使訪二王所在,時宋主遷播閩、廣,號令不達于四川,而川中諸將猶為宋守。
阿爾哈雅致書馬塈,許以為廣西大都督,塈不聽;又請帝親降手詔諭之,塈焚詔斬使。靜江以水為固,阿爾哈雅乃筑堰,斷大陽、小溶二江以遏上流,決東南埭以涸其湟,城遂破。塈閉內城堅守,又破之。塈率死士巷戰,傷臂被執,斷其首,猶握拳奮起,立諭時始仆。塈家世以忠勇為名將,至塈,死節最烈。淮人黃文政,先戍蜀,軍潰,走靜江,塈邀與同守,城破,亦被執。文政大詬,不屈,斷其舌,以次劓、刖之,文政含胡吆咄,比死不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