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 志第四十八
寶坻屯:世祖至元十六年,簽大都屬邑編民三百戶,立屯于大都之寶坻縣,為田四百五十頃。
尚珍署: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置立于濟寧路之兗州,為戶四百五十六,為田九千七百一十九頃七十二畝。
腹里所轄軍民屯田
大同等處屯儲總管屯田:成宗大德四年,以西京黃華嶺等處田土頗廣,發軍民九千余人,立屯開耕。六年,始設屯儲軍民總管萬戶府。十一年,放罷漢軍還紅城屯所,止存民夫在屯。仁宗時,改萬戶府為總管府,為戶軍四千二十,民五千九百四十五,為田五千頃。
虎賁親軍都指揮使司屯田:世祖至元十七年十二月,月兒魯官人言:“近于滅捏怯土、赤納赤、高州、忽蘭若班等處,改置驛傳,臣等議,可于舊置驛所設立屯田!睆闹。二十八年,發虎賁親軍二千人入屯。二十九年,增軍一千,凡立三十四屯,于上都置司,為軍三千人,佃戶七十九,為田四千二百二頃七十九畝。
嶺北行省屯田
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并和林阿剌元領軍一千人入五條河。成宗元貞元年,摘六衛漢軍一千名,赴稱海屯田。大德三年,以五條河漢軍悉并入稱海。仁宗延祐三年,罷青海屯田,復立屯于五條河。六年,分揀蒙古軍五千人,復屯田青海。七年,命依世祖舊制,青海、五條河俱設屯田,發軍一千人于五條河立屯。英宗時,立屯田萬戶府,為戶四千六百四十八,為田六千四百余頃。
遼陽等處行中書省所轄屯田
大寧路海陽等處打捕屯田所:世祖至元二十三年,以大寧、遼陽、平灤諸路拘刷漏籍、放良、孛蘭奚人戶,及僧道之還俗者,立屯于瑞州之西瀕海荒地開耕,設打捕屯田總管府。成宗大德四年,罷之,止立打捕屯田所,為戶元撥并召募共一百二十二,為田二百三十頃五十畝。
浦峪路屯田萬戶府: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十月,為蠻軍三百戶、女直一百九十戶,于咸平府屯種。三十年,命本府萬戶和魯古領其事,仍于茶剌罕、剌憐等處立屯。三十一年,罷萬戶府屯田。仁宗大德二年,撥蠻軍三百戶屬肇州蒙古萬戶府,止存女直一百九十戶,依舊立屯,為田四百頃。
金復州萬戶府屯田: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五月,發新附軍一千二百八十一戶,于忻都察置立屯田。二十六年,分京師應役新附軍一千人,屯田哈思罕關東荒地。三十年,以玉龍帖木兒、塔失海牙兩萬戶新附軍一千三百六十戶,并入金復州,立屯耕作,為戶三千六百四十一,為田二千五百二十三頃。
肇州蒙古屯田萬戶府:成宗元貞元年七月,以乃顏不魯古赤及打魚水達達、女直等戶,于肇州旁近地開耕,為戶不魯古赤二百二十戶,水達達八十戶,歸附軍三百戶,續增漸丁五十二戶。
河南行省所轄軍民屯田
南陽府民屯:世祖至元二年正月,詔孟州之東,黃河之北,南至八柳樹、枯河、徐州等處,凡荒閑地土,可令阿朮、阿剌罕等所領士卒,立屯耕種,并摘各萬戶所管漢軍屯田。六年,以攻襄樊軍餉不足,發南京、河南、歸德諸路編民二萬余戶,于唐、鄧、申、裕等處立屯。八年,散還元屯戶,別簽南陽諸色戶計,立營田使司領之。尋罷,改立南陽屯田總管府。后復罷,止隸有司,為戶六千四十一,為田一萬六百六十二頃七畝。
洪澤萬戶府屯田: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立洪澤南北三屯,設萬戶府以統之。先是,江淮行省言:“國家經費,糧儲為急,今屯田之利,無過兩淮,況芍陂、洪澤皆漢、唐舊嘗立屯之地,若令江淮新附漢軍屯田,可歲得糧百五十余萬石!敝潦菑闹。三十一年,罷三屯萬戶,止立洪澤屯田萬戶府以統之。其置立處所,在淮安路之白水塘、黃家疃等處,為戶一萬五千九百九十四名,為田三萬五千三百一十二頃二十一畝。
芍陂屯田萬戶府: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二月,江淮行省言:“安豐之芍陂,可溉田萬余頃,乞置三萬人立屯!敝袝∽h:“發軍士二千人,姑試行之。”后屯戶至一萬四千八百八名。
德安等處軍民屯田總管府:世祖至元十八年,以各翼取到漢軍,及各路拘收手號新附軍,分置十屯,立屯田萬戶府。三十一年,改立總管府,為民九千三百七十五名,軍五千九百六十五名,為田八千八百七十九頃九十六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