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八 志第二十八
凡獻官諸執事行禮,俱衣法服。惟監察御史二,冠獬豸,服青綬。凡迎香、讀祝及祀日遇陰雨,俱衣紫羅公服。六品以下,皆得借紫。
都監庫、祠祭局、儀鸞局、神廚局頭目長行人等:交角幞頭五十,窄袖紫羅服五十,涂金束帶五十,皂靴五十對。
初憲宗壬子年秋八月,祭天于日月山,用冕服自此始。成宗大德六年春三月,祭天于麗正門外丙地,命獻官以下諸執事,各具公服行禮。是時,大都未有郊壇,大禮用公服自此始。九年冬至祭享,用冠服,依宗廟見用者制。其后節次祭祀,或合祀天地,增配位從祀,獻攝職事,續置冠服,于法服庫收掌。法服二百九十有九,公服二百八十,窄紫二百九十有五。至大間,太常博士李之紹、王天祐疏陳,親祀冕無旒,服大裘而加袞,裘以黑羔皮為之。臣下從祀冠服,歷代所尚,其制不同。集議得依宗廟見用冠服制度。
社稷祭服:青羅袍一百二十三,白紗中單一百三十三,紅梅花羅裙一百二十三,藍織錦銅環綬紳二,紅織錦銅環綬紳一百一十七,紅織錦玉環綬紳四,紅梅花羅蔽膝一百二十三,革履一百二十三,白綾襪一百二十三,白羅方心曲領一百二十三,黃綾帶一百二十三,佩一百二十三,銅珩璜者一百一十九,玉珩璜者四,藍素苧絲帶一百二十三,銀帶四,銅帶一百一十九,冠一百二十三,水角簪金梁冠一百七,紗冠一十,獬豸冠二,籠巾紗冠四,木笏一百二十三,紫羅公服一百二十三,黑漆幞頭一百二十三,展角全二色羅插領一百二十三,鍍金銅荔枝帶一十,角帶一百一十三,象笏一十三枝,木笏一百一十枝,黃絹單包復一百二十三,紫苧絲抹口青氈襪一百一十三,皂靴一百二十三,窄紫羅衫三十,黑漆幞頭三十,銅束帶三十,黃絹單包復三十,皂靴三十,紫苧絲抹口青氈襪三十。
宣圣廟祭服:獻官法服,七梁冠三,(簪全。)鴉青袍三,絨錦綬紳三,(各帶青絨網并銅環二。)方心曲領三,藍結帶三,銅佩三,紅羅裙三,白絹中單三,紅羅蔽膝三,革履三。(白絹襪全。)
執事儒服,軟角唐巾,白襕插領,黃鞓角帶,皂靴,各九十有八。
曲阜祭服,連蟬冠四十有三,七梁冠三,五梁冠三十有六,三梁冠四,皂苧絲鞋三十有六〈革兩〉,舒角幞頭二,軟角唐巾四十,角簪四十有三,冠纓四十有三副,(凡八十有六條。)象牙笏七,木笏三十有八,玉佩七,(凡十有四系。)銅佩三十有六,(凡七十有二系。)帶八十有五,藍鞓帶七,紅鞋帶三十有六,烏角帶二,黃鞓帶、烏角偏帶四十,大紅金綬結帶七,(上用玉環十有四。)青羅大袖夾衣七,紫羅公服二,褐羅大袖衣三十有六,白羅衫四十,白絹中單三十有六,白紗中單七,大紅羅夾蔽膝七,大紅夾裳、緋紅羅夾蔽膝三十有六,緋紅夾裳四,黃羅夾裳三十有六,黃羅大帶七,白羅方心曲領七,紅羅綬帶七,黃絹大帶三十有六,皂靴、白羊毳襪各四十有二對,大紅羅鞋七〈革兩〉,白絹夾襪四十有三〈革兩〉。
質孫,漢言一色服也,內庭大宴則服之。冬夏之服不同,然無定制。凡勛戚大臣近侍,賜則服之。下至于樂工衛士,皆有其服。精粗之制,上下之別,雖不同,總謂之質孫云。
天子質孫,冬之服凡十有一等,服納石失、(金錦也。)怯綿里,(翦茸也。)則冠金錦暖帽。服大紅、桃紅、紫藍、綠寶里,(寶里,服之有襕者也。)則冠七寶重頂冠。服紅黃粉皮,則冠紅金褡子暖帽。服白粉皮,則冠白金褡子暖帽。服銀鼠,則冠銀鼠暖帽,其上并加銀鼠比肩。(俗稱曰襻子答忽。)夏之服凡十有五等,服答納都納石失,(綴大珠于金錦。)則冠寶頂金鳳鈸笠。服速不都納石失,(綴小珠于金錦。)則冠珠子卷云冠。服納石失,則帽亦如之。服大紅珠寶里紅毛子答納,則冠珠緣邊鈸笠。服白毛子金絲寶里,則冠白藤寶貝帽。服駝褐毛子,則帽亦如之。服大紅、綠、藍、銀褐、棗褐、金繡龍五色羅,則冠金鳳頂笠,各隨其服之色。服金龍青羅,則冠金鳳頂漆紗冠。服珠子褐七寶珠龍褡子,則冠黃牙忽寶貝珠子帶后檐帽。服青速夫金絲襕子,(速夫,回回毛布之精者也。)則冠七寶漆紗帶后檐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