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二
殿庭笙十,延祐間增制,不用孔雀。
琵琶,制以木,曲首,長頸,四軫,頸有品,闊面,四弦,面飾雜花。
箏,如瑟,兩頭微垂,有柱,十三弦。
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頸,無品,有小槽,圓腹如半瓶榼,以皮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
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頸,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
方響,制以鐵,十六枚,懸于磬虡,小角槌二。廷中設(shè),下施小交足幾,黃羅銷金衣。
龍笛,制如笛,七孔,橫吹之,管首制龍頭,銜同心結(jié)帶。
頭管,制以竹為管,卷蘆葉為首,竅七。
笙,制以匏為底,列管于上,管十三,簧如之。
箜篌,制以木,闊腹,腹下施橫木,而加軫二十四,柱頭及首并加鳳喙。
云璈,制以銅,為小鑼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長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擊之。
簫,制如笛,五孔。
戲竹,制如籈,長二尺馀,上系流蘇香囊,執(zhí)而偃之,以止樂。
鼓,制以木為匡,冒以革,朱漆雜花,面繪復(fù)身龍,長竿二。廷中設(shè),則有大木架,又有擊撾高座。
杖鼓,制以木為匡,細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繡帶,右擊以杖,左拍以手。
札鼓,制如杖鼓而小,左持而右擊之。
和鼓,制如大鼓而小,左持而右擊之。
闉,制如箏而七弦,有柱,用竹軋之。
羌笛,制如笛而長,三孔。
拍板,制以木為板,以繩聯(lián)之。
水盞,制以銅,凡十有二,擊以鐵箸。
樂隊
樂音王隊:(元旦用之。)引隊大樂禮官二員,冠展角幞頭,紫袍,涂金帶,執(zhí)笏。次執(zhí)戲竹二人,同前服。次樂工八人,冠花幞頭。紫窄衫,銅束帶。龍笛三,杖鼓三,金鞚小鼓一,板一,奏《萬年歡》之曲。從東階升,至御前,以次而西,折繞而南,北向立。(后隊進,皆仿此。)次二隊,婦女十人,冠展角幞頭,紫袍,隨樂聲進至御前,分左右相向立。次婦女一人,冠唐帽,黃袍,進北向立定,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柳》之曲。次三隊,男子三人,戴紅發(fā)青面具,雜彩衣,次一人,冠唐帽,綠襕袍,角帶,舞蹈而進,立于前隊之右。次四隊,男子一人,戴孔雀明王像面具,披金甲,執(zhí)叉,從者二人,戴毗沙神像面具,紅袍,執(zhí)斧。次五隊,男子五人,冠五梁冠,戴龍王面具,繡氅,執(zhí)圭,與前隊同進,北向立。次六隊,男子五人,為飛天夜叉之像,舞蹈以進。次七隊,樂工八人,冠霸王冠,青面具,錦繡衣,龍笛三,觱栗三,杖鼓二,與前大樂合奏《吉利牙》之曲。次八隊,婦女二十人,冠廣翠冠,銷金綠衣,執(zhí)牡丹花,舞唱前曲,與樂聲相和,進至御前,北向,列為九重,重四人,曲終,再起,與后隊相和。次九隊,婦女二十人,冠金梳翠花鈿,繡衣,執(zhí)花鞚稍子鼓,舞唱前曲,與前隊相和。次十隊,婦女八人,花髻,服銷金桃紅衣,搖日月金鞚稍子鼓,舞唱同前。次男子五人,作五方菩薩梵像,搖日月鼓。次一人,作樂音王菩薩梵像,執(zhí)花鞚稍子鼓,齊聲舞前曲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壽星隊:(天壽節(jié)用之。)引隊禮官樂工大樂冠服,并同樂音王隊。次二隊,婦女十人,冠唐巾,服銷金紫衣,銅束帶。次婦女一人,冠平天冠,服繡鶴氅,方心曲領(lǐng),執(zhí)圭,以次進至御前,立定,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柳》之曲。次三隊,男子三人,冠服舞蹈,并同樂音王隊。次四隊,男子一人,冠金漆弁冠,服緋袍,涂金帶,執(zhí)笏;從者二人,錦帽,繡衣,執(zhí)金字福祿牌。次五隊,男子一人,冠卷云冠,青面具,綠袍,涂金帶,分執(zhí)梅、竹、松、椿、石,同前隊而進,北向立。次六隊,男子五人,為烏鴉之像,作飛舞之態(tài),進立于前隊之左,樂止。次七隊,樂工十有二人,冠云頭冠,銷金緋袍,白裙,龍笛三,觱栗三,札鼓三,和鼓一,板一,與前大樂合奏《山荊子》帶《妖神急》之曲。次八隊,婦女二十人,冠鳳翹冠,翠花鈿,服寬袖衣,加云肩、霞綬、玉佩,各執(zhí)寶蓋,舞唱前曲。次九隊,婦女三十人,冠玉女冠,翠花鈿,服黃銷金寬袖衣,加云肩、霞綬、玉佩,各執(zhí)棕毛日月扇,舞唱前曲,與前隊相和。次十隊,婦女八人,服雜彩衣,被槲葉、魚鼓、簡子。次男子八人,冠束發(fā)冠,金掩心甲,銷金緋袍,執(zhí)戟。次為龜鶴之像各一。次男子五人,冠黑紗帽,服繡鶴氅,朱履,策龍頭濆杖,齊舞唱前曲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