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帝紀(jì)第五
◎武帝上高祖武皇帝諱邕,字禰羅突,太祖第四子也。母曰叱奴太后。大統(tǒng)九年,生于同州,有神光照室。幼而孝敬,聰敏有器質(zhì)。太祖異之,曰:"成吾志者,必此兒也。"年十二,封輔城郡公。孝閔帝踐阼,拜大將軍,出鎮(zhèn)同州。世宗即位,遷柱國,授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武成元年,入為大司空、治御正,進(jìn)封魯國公,領(lǐng)宗師。甚為世宗所親愛,朝廷大事,多其參議。性沉深有遠(yuǎn)識,非因顧問,終不輒言。世宗每嘆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武成二年夏四月,世宗崩,遺詔傳帝位于高祖。高祖固讓,百官勸進(jìn),乃從之。壬寅,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冬十二月,改作露門、應(yīng)門。是歲,齊常山王高演廢其主殷而自立,是為孝昭帝。
保定元年春正月戊申,詔曰:"寒暑亟周,奄及徂歲。改元命始,國之典章。朕祗承寶圖,宜遵故實(shí)。可改武成三年為保定元年。嘉號既新,惠澤宜布,文武百官,各增四級。"以大冢宰、晉國公護(hù)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令五府總于天官。庚戌,祠圓丘。壬子,祠方丘。甲寅,祠感生帝于南郊。乙卯,祠太社。辛酉,突厥遣使獻(xiàn)其方物。戊辰,詔曰:"履端開物,實(shí)資厥后;代終成務(wù),諒惟宰棟。故周文公以上圣之智,翼彼姬周,爰作六典,用光七百。自茲厥后,代失其緒,俾巍巍之化,歷千祀而莫傳;郁郁之風(fēng),終百王而永墜。我太祖文皇帝稟純和之氣,挺天縱之英,德配乾元,功侔造化,故能舍末世之弊風(fēng),蹈隆周之睿典,誕述百官,厥用允集。所謂乾坤改而重構(gòu),豈帝王洪范而已哉。朕入嗣大寶,思揚(yáng)休烈。今可班斯禮于太祖廟庭。"己巳,祠太廟,班太祖所述六官焉。癸酉,吐谷渾、高昌并遣使獻(xiàn)方物。甲戌,詔先經(jīng)兵戎官年六十已上,及民七十已上,節(jié)級板授官。乙亥,親耕籍田。丙子,大射于正武殿,賜百官各有差。
二月己卯,遣大使巡察天下。于洮陽置洮州。甲午,朝日于東郊。乙未,突厥、宕昌并遣使獻(xiàn)方物。丙午,省輿輦,去百戲。弘農(nóng)上言九尾狐見。
三月丙寅,改八丁兵為十二丁兵,率歲一月役。
夏四月丙子朔,日有食之。庚寅,以少傅、吳公尉遲綱為大司空。丁酉,白蘭遣使獻(xiàn)犀甲、鐵鎧。
五月丙午,封孝閔皇帝子康為紀(jì)國公,皇子赟為魯國公。晉公護(hù)獲玉斗以獻(xiàn)。戊辰,突厥、龜茲并遣使獻(xiàn)方物。
六月乙酉,遣治御正殷不害等使于陳。
秋七月戊申,詔曰:"亢旱歷時(shí),嘉苗殄悴。豈獄犴失理,刑罰乖衷歟?其所在見囚,殊死以下,一歲刑以上,各降本罪一等;百鞭以下,悉原免之。"更鑄錢,文曰"布泉",以一當(dāng)五,與五銖并行。己酉,追封皇伯父顥為邵國公,以晉公子江陵公會為后;次伯父連為杞國公,以章武孝公子永昌公亮為后;第三伯父洛生為莒國公,以晉公子崇業(yè)公至為后;又追封武邑公震為宋國公,以世宗子實(shí)為后。并襲封。己巳,熒惑入輿鬼,犯積尸。
九月,甲辰,南寧州遣使獻(xiàn)滇馬及蜀鎧。乙巳,客星見于翼。
冬十月甲戌,日有蝕之。戊寅,熒惑犯太微上將,合焉。
十一月乙巳,以大將軍、衛(wèi)國公直為雍州牧。陳遣使來聘。進(jìn)封柱國、廣武公竇熾為鄧國公。丁巳,狩于岐陽。是月,齊孝昭帝薨,弟長廣王湛代立,是為武成帝。
十二月壬午,至自岐陽。是歲,追封皇族祖仲為虞國公。
二年春正月壬寅,初于蒲州開河渠,同州開龍首渠,以廣灌溉。丁未,以陳主弟頊為柱國,送還江南。閏月己丑,詔柱國以下,帥都督以上,母妻授太夫人、夫人、郡君、縣郡各有差。癸巳,太白入昴。己亥,柱國、大司馬、涼國公賀蘭祥薨。洛州民周共妖言惑眾,假署將相,事發(fā)伏誅。
二月壬寅,熒惑犯太微上相。癸丑,以久不雨,降宥罪人,京城三十里內(nèi)禁酒。梁主蕭詧薨。以大將軍、蔡國公廣為秦州總管。
三月壬午,熒惑犯左執(zhí)法。夏四月甲辰,禁屠宰,旱故也。丁巳,南陽獻(xiàn)三足烏。湖州上言見二白鹿從三角獸而行。己未,于伏流城置和州。癸亥,詔曰:"比以寇難猶梗,九州未一,文武之官立功效者,雖錫以茅土,而未給租賦;諸柱國等勛德隆重,宜有優(yōu)崇,各準(zhǔn)別制。邑戶聽寄食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