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七十五 起玄黓困敦,盡閼逢攝提格,凡三年
李存孝夜犯李存信營,虜奉誠軍使孫考老。李克用自引兵攻邢州,掘塹筑壘環之。存孝時出兵突擊,塹壘不能成。河東牙將袁奉韜密使人謂存孝曰:"大王惟俟塹成即歸晉陽,尚書所憚者獨大王耳,諸將非尚書敵也。大王若歸,咫尺之塹,安能沮尚書之鋒銳邪!"存孝以為然,按兵不出。旬日,塹壘成,飛走不能越,存孝由是遂窮。汴將鄧季筠從克用攻邢州,輕騎逃歸。朱全忠大喜,使將親軍。
乙亥,覃王嗣周帥禁軍三萬送鳳翔節度使徐彥若赴鎮,軍于興平。李茂貞、王行瑜合兵近六萬,軍于盩厔以拒之。禁軍皆新募市井少年,茂貞、行瑜所將皆邊兵百戰之馀,壬午,茂貞等進逼興平,禁軍皆望風逃潰,茂貞等乘勝進攻三橋,京城大震,士民奔散,市人復守闕請誅首議用兵者。崔昭緯心害太尉、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杜讓能,密遺茂貞書曰:"用兵非主上意,皆出于杜太尉耳。"甲申,茂貞陳于臨皋驛,表讓能罪,請誅之。讓能言于上曰:"臣固先言之矣,請以臣為解。"上涕下不自禁,曰:"與卿訣矣!"是日,貶讓能梧州刺史,制辭略曰:"棄卿士之臧謀,構藩垣之深釁,咨詢之際,證執彌堅。"又流觀軍容使西門君遂于儋州,內樞密使李周潼于崖州,段詡于歡州。乙酉,上御安福門,斬君遂、周潼、詡,再貶讓能雷州司戶。遣使謂茂貞曰:"惑朕舉兵者,三人也,非讓能之罪。"以內侍駱全瓘、劉景宣為左右軍中尉。
壬辰,以東都留守韋昭度為司徒、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御史中丞崔胤為戶部侍郎、同平章事,胤,慎由之子也,外寬弘而內巧險,與崔昭緯深相結,故得為相。季父安潛謂所親曰:"吾父兄刻苦以立門戶,終為緇郎所壞!"緇郎,胤小字也。
李茂貞勒兵不解,請誅杜讓能然后還鎮,崔昭緯復從而擠之。冬,十月,賜讓能及其弟戶部侍郎弘徽自盡。復下詔布告中外,稱"讓能舉枉錯直,愛憎系于一時;鬻獄賣官,聚斂逾于巨萬。"自是朝廷動息皆稟于邠、岐,南、北司往往依附二鎮以邀恩澤。有崔鋋、王超者,為二鎮判官,凡天子有所可否,其不逞者,輒訴于鋋、超,二人則教茂貞、行瑜上章論之,朝廷少有依違,其辭語已不遜。制復以茂貞為鳳翔節度使兼山南西道節度使、守中書令,于是茂貞盡有鳳翔、興元、洋、隴秦等十五州之地。以徐彥若為御史大夫。
戊戌,以泉州刺史王潮為福建觀察使。
舒州刺史倪章棄城走,楊行密以李神福為舒州刺史。
邠寧節度使、守侍中兼中書令王行瑜求為尚書令;韋昭度密奏:"太宗以尚書令執政,遂登大位,自是不以授人臣。惟郭子儀以大功拜尚書令,終身避讓。行瑜安可輕議!"十一月,以行瑜為太師,賜號尚父,仍賜鐵券。
十二月,朱全忠請徙鹽鐵于汴州以便供軍;崔昭緯為全忠新破徐、鄆,兵力倍增,若更判鹽鐵,不可復制,乃賜詔開諭之。
汴將葛從周攻齊州刺史朱威,朱瑄、朱瑾引兵救之。
初,武安節度使周岳殺閔勖,據潭州,邵州刺史鄧處訥聞而哭之,諸將入吊,處訥曰:"吾與公等咸受仆射大恩,今周岳無狀殺之,吾欲與公等竭一州之力,為仆射報仇,可乎?"皆曰:"善!"于是訓卒厲兵,八年,乃結朗州刺史雷滿共攻潭州,克之,斬岳,自稱留后。
乾寧元年甲寅,公元八九四年
春,正月,乙丑朔,赦天下,改元。李茂貞入朝,大陳兵自衛,數日歸鎮。
以李匡籌為盧龍節度使。
二月,朱全忠自將擊朱瑄,軍于魚山,u與瑾合兵攻之,兗、鄆兵大敗,死者萬馀人。
以右散騎常侍鄭綮為禮部侍郎、同平章事。綮好詼諧,多為歇后詩,譏嘲時事;上以為有所蘊,手注班簿,命以為相,聞者大驚。堂吏往告之,綮笑曰:"諸君大誤,使天下更無人,未至鄭綮!"史曰:"特出圣意。"綮曰:"果如是,奈人笑何!"既而賀客至,綮搔首言曰:"歇后鄭五作宰相,時事可知矣!"累讓不獲,乃視事。
以邵州刺史鄧處訥為武安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