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六 起玄黓敦牂,盡柔兆閹茂,凡五年
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公元四四五年
春,正月,辛卯朔,始行新歷。初,漢京房以十二律中呂上生黃鐘,不滿九寸,更演為六十律。錢樂之復演為三百六十律,日當一管。何承天立議,以為上下相生,三分損益其一,蓋古人簡易之法,猶如古歷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而京房不悟,謬為六十。乃更設新率,林鐘長六寸一厘,則從中呂還得黃鐘,十二旋宮,聲韻無失。
壬辰,以武陵王駿為雍州刺史。帝欲經略關、河,故以駿鎮襄陽。
魏主使散騎常侍宋愔來聘。
二月,魏主如上黨,西至吐京,討徙叛胡,出配郡縣。
甲戌,立皇祎為東海王,昶為義陽王。
三月,庚申,魏主還宮。
魏詔:"諸疑獄皆付中書,以經義量決。"
夏,四月,庚戌,魏主遣征西大將軍高涼王那等,擊吐谷渾王慕利延于白蘭,秦州刺史代人封敕文、安遠將軍乙烏頭擊慕利延兄子什歸于枹罕。
河西之亡也,鄯善人以其地與魏鄰,大懼,曰:"通其使人,知我國虛實,取亡必速。"乃閉斷道,使者往來,輒抄劫之。由是西域不通者數年。魏主使散騎常侍萬度歸發涼州以西兵擊鄯善。
六月,壬辰,魏主北巡。
帝謀伐魏,罷南豫州入豫州。辛亥,以南豫州刺史南平王鑠為豫州刺史。
秋,七月,己未,以尚書仆射孟顗為左仆射,中護軍何尚之為右仆射。
武陵王駿將之鎮,時緣沔諸蠻猶為寇,水陸梗礙;駿分軍遣撫軍中兵參軍沈慶之掩擊,大破之。駿至鎮,蠻斷驛道,欲攻隨郡;隨郡太守河東柳元景募得六七百人,邀擊,大破之。遂平諸蠻,獲七萬馀口。涢山蠻最強,沈慶之討平之,獲三萬馀口,徙萬馀口于建康。
吐谷渾什歸聞魏軍將至,棄城夜遁。八月,丁亥,封敕文入枹罕,分徙其民千家還上邽,留乙烏頭守枹罕。
萬度歸至敦煌,留輜重,以輕騎五千度流沙,襲鄯善。壬辰,鄯善王真達面縛出降。度歸留軍屯守,與真達詣平城,西域復通。
魏主如陰山之北,發諸州兵三分之一,各于其州戒嚴,以須后命。徙諸種雜民五千馀家于北邊,令就北畜牧,以餌柔然。
壬寅,魏高涼王那軍至寧頭城,吐谷渾王慕利延擁其部落西度流沙。吐谷渾慕璝之子被囊逆戰,那擊破之;被囊遁走,中山公杜豐帥精騎追之,度三危,至雪山,生擒被囊及吐谷渾什歸、乞伏熾磐之子成龍,皆送平城。慕利延遂西入于闐,殺其王,據其地,死者數萬人。
九月,癸酉,上餞衡陽王義季于武帳岡。上將行,敕諸子且勿食,至會所設饌;日旰,不至,有饑色。上乃謂曰:"汝曹少長豐佚,不見百姓艱難。今使汝曹識有饑苦,知以節儉御物耳。"
裴子野論曰:善乎太祖之訓也!夫侈興于有馀,儉生于不足。欲其隱約,莫若貧賤。習其險限,利以任使;達其情偽,易以躬臨。太祖若能率此訓也,難其志操,卑其禮秩,教成德立,然后授以政事,則無怠無荒,可播之于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枝,崇樹襁褓;后世遵守,迭據方岳。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絕咽于衾衽者動數十人。國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非善誨也。
魏民間訛言"滅魏者吳",盧水胡蓋吳聚眾反于杏城,諸種胡爭應之,有眾十馀萬,遣其黨趙綰來上表自歸。冬,十月,戊子,長安鎮副將拓跋紇帥眾討吳,紇敗死。吳眾愈盛,民皆渡渭,奔南山。魏主發高平敕勒騎赴長安,命將軍叔孫拔領攝并、秦、雍三州兵屯渭北。
十一月,魏發冀州民造浮橋于碻磝津。
蓋吳遣別部帥白廣平西掠新平,安定諸胡皆聚眾應之。又分兵東掠臨晉巴東,將軍章直擊破之,溺死于河者三萬馀人。吳又遣兵西掠至長安,將軍叔孫拔與戰于渭北,大破之,斬首三萬馀級。
河東蜀薛永完聚眾以應吳,襲擊聞喜。聞喜縣無兵仗,令憂惶無計;縣人裴駿帥厲鄉豪擊之,永宗引去。
魏主命薛謹之子拔糾合宗、鄉,壁于河際,以斷二寇往來之路。庚午,魏主使殿中尚書拓跋處直等將二萬騎討薛永宗,殿中尚書乙拔將三萬騎討蓋吳,西平公寇提將萬騎討白廣平。吳自號天臺王,署置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