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jì)三 起著雍執(zhí)徐,盡上章敦牂,凡三年
◎宋紀(jì)三(起著雍執(zhí)徐,盡上章敦牂,凡三年)○太祖文皇帝上之中
元嘉五年戊辰,公元四二八年
春,正月,辛未,魏京兆王黎卒。
荊州刺史、彭城王義康,性聰察,在州職事修治。左光祿大夫范泰謂司徒王弘曰:"天下事重,權(quán)重難居。卿兄弟盛滿,當(dāng)深存降挹。彭城王,帝之次弟,宜征還入朝,共參朝政。"弘納其言。時大旱,疾疫,弘上表引咎遜位,帝不許。
秦商州刺史領(lǐng)澆河太守姚浚叛,降河西,秦王熾磐以尚書焦嵩代浚,帥騎三千討之。二月,嵩為吐谷渾元緒所執(zhí)。
魏改元神。
魏平北將軍尉眷攻夏主于上邽,夏主退屯平?jīng)。奚斤進軍安定,與丘堆、娥清軍合。斤馬多疫死,士卒乏糧,乃深壘自固。遣丘堆督租于民間,士卒暴掠,不設(shè)儆備。夏主襲之,堆兵敗,以數(shù)百騎還城。夏主乘勝,日來城下鈔掠,不得芻牧,諸將患之。監(jiān)軍侍御史安頡曰:"受詔滅賊,今更為賊所困,退守窮城,若不為賊殺,當(dāng)坐法誅,進退皆無生理。而諸王公晏然曾不為計乎?"斤曰:"今軍士無馬,以步擊騎,必?zé)o勝理,當(dāng)須京師救騎至,合擊之。"頡曰:"今猛寇游逸于外,吾兵疲食盡,不一決戰(zhàn),則殆在旦夕,救騎何可待乎!等于就死,死戰(zhàn),不亦可乎!"斤又以馬少為辭。頡曰:"今斂諸將所乘馬,可得二百匹,頡請募敢死之士出擊之,就不能破敵,亦可以折其銳。且赫連昌狷而無謀,好勇而輕,每自出挑戰(zhàn),眾皆識之。若伏兵掩擊,昌可擒也。"斤猶難之。頡乃陰與尉眷等謀,選騎待之。既而夏主來攻城,頡出應(yīng)之。夏主自出陳前搏戰(zhàn),軍士識其貌,爭赴之。會天大風(fēng),揚塵,晝昏,夏主財走,頡追之,夏主馬蹶而墜,遂擒之。
夏大將軍、領(lǐng)司徒、平原王定收其馀眾數(shù)萬,奔還平?jīng),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勝光?br>
三月,辛巳,赫連昌至平城,魏主館之于西宮,門內(nèi)器用皆給乘輿之副,又以妹始平公主妻之;假常忠將軍,賜爵會稽公。以安頡為建節(jié)將軍,賜爵西平公;尉眷為寧北將軍,進爵漁陽公。
魏主常使赫連昌侍從左右,與之單騎共逐鹿,深入山澗。昌素有勇名,諸將威以為不可。魏主曰:"天命有在,亦何所懼!"親遇如初。
奚斤自以為元帥,而昌為偏裨所擒,深恥之。乃舍輜重,赍三日糧,追夏主于平?jīng)觥6鹎逵,斤不從,自北道邀其走路。至馬髦嶺,夏軍將遁,會魏小將有罪亡歸于夏,告以魏軍食少無水。夏主乃分兵邀斤,前后夾擊之,魏兵大潰,斤及娥清、劉拔皆為夏所擒,士卒死者六七千人。
丘堆守輜重在安定,聞斤敗,棄輜重奔長安,與高涼王禮偕奔薄阪,夏人復(fù)取長安。魏主大怒,命安頡斬丘堆,代將其眾,鎮(zhèn)薄阪以拒之。
夏,四月,夏主遣使請和于魏,魏主以詔諭之使降。
壬子,魏主西巡。戊午,畋于河西。大赦。
五月,秦文昭王熾磐卒,太子暮末即位,大赦,改元永弘。
平陸令河南成粲復(fù)勸王弘遜位,弘從之,累表陳請。帝不得已,六月,庚戌,以弘為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甲寅,魏主如長川。
葬秦文昭王于武平陵,廟號太祖。秦王暮末以右丞相元基為侍中、相國、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以鎮(zhèn)軍大將軍、河州牧謙屯為驃騎大將軍,征安北將軍、涼州刺史段暉為輔國大將軍、御史大夫,叔父右禁將軍千年為鎮(zhèn)北將軍、涼州牧,鎮(zhèn)湟河,以征北將軍木弈干為尚書令、車騎大將軍,以征南將軍吉毗為尚書仆射、衛(wèi)大將軍。
河西王蒙遜因秦喪,伐秦西平。西平太守麹承謂之曰:"殿下若先取樂都,則西平必為殿下之有。西平茍望風(fēng)請服,亦明主之所疾也。"蒙遜乃釋西平,攻樂都。相國元基帥騎三千救樂都,甫入城,而河西兵至,攻其外城,克之;絕其水道,城中饑渴,死者太半。東羌乞提從元基救樂都,陰與河西通謀,下繩引內(nèi)其兵,登城者百馀人,鼓噪燒門;元基帥左右奮擊,河西兵乃退。
初,文昭王疾病,謂暮末曰:"吾死之后,汝能保境則善矣。沮渠成都為蒙遜所親重,汝宜歸之。"至是,暮末遣使詣蒙遜,許歸成都以求和。蒙遜引兵還,遣使入秦吊祭。暮末厚資送成都,遣將軍王伐送之。蒙遜猶疑之,使恢武將軍沮渠奇珍伏兵于捫天嶺,執(zhí)伐并其騎士三百人以歸。既而遣尚書郎王杼送伐還秦,并遺暮末馬千匹及錦罽銀繒。秋,七月,暮末遣記室郎中馬艾如河西報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