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晉紀五 起閼逢執徐二月,盡旃蒙大荒落七月,凡一年有奇
乙丑,諸軍自定州引歸。詔以泰州隸定州。
夏,四月,辛巳,帝發澶州,甲申,還大梁。
己丑,復以鄴都為天雄軍。
閩張漢真至福州,攻其東關。黃仁諷聞其家夷滅,開門力戰,大破閩兵,執漢真,入城,斬之。卓巖明無它方略,但于殿上噀水散豆,作諸法事而已。又遣使迎其父于莆田,尊為太上皇。李仁達既立巖明,自判六軍諸衛事,使黃仁諷屯西門,陳繼珣屯北門。仁諷從容謂繼珣曰:"人之所以為人,以有忠、信、仁、義也。吾頃嘗有功于富沙,中間叛之,非忠也;人以從子托我而與人殺之,非信也;屬者與建兵戰,所殺皆鄉曲故人,非仁也;棄妻子,使人魚肉之,非義也。此身十沉九浮,死有馀愧!"因拊膺慟哭。繼珣曰:"大丈夫徇功名,何顧妻子!宜置此事,勿以取禍。"仁達聞之,使人告仁諷、繼珣謀反,皆殺之。由是兵權盡歸仁達。
五月,丙申朔,大赦。
順國節度使杜威,久鎮恒州,性貪殘,自恃貴戚,多不法。每以備邊為名,斂吏民錢帛以充私藏。富室有珍貨或名姝、駿馬,皆虜取之;或誣以罪殺之,籍沒其家。又畏懦過甚,每契丹數十騎入境,威已閉門登陴;或數騎驅所掠華人千百過城下,威但瞋目延頸望之,無意邀取。由是虜無所忌憚,屬城多為所屠,威竟不出一卒救之,千里之間,暴骨如莽,村落殆盡。威見所部殘弊,為眾所怨,又畏契丹之強,累表請入朝,帝不許;威不俟報,遽委鎮入朝,朝廷聞之,驚駭。桑維翰言于帝曰:"威固違朝命,擅離邊鎮。居常憑恃勛親,邀求姑息,及疆場多事,曾無守御之意;宜因此時廢之,庶無后患。"帝不悅。維翰曰:"陛下不忍廢之,宜授以近京小鎮,勿復委以雄藩。"帝曰:"威,朕之密親,必無異志;但宋國長公主切欲相見耳,公勿以為疑!"維翰自是不敢復言國事,以足疾辭位。丙辰,威至大梁。
丁巳,李仁達大閱戰士,請卓巖明臨視。仁達陰教軍士突前登階,刺殺巖明。仁達陽驚,狼狽而走。軍士共執仁達,使居巖明之坐。仁達乃自稱威武留后,用保大年號,奉表稱藩于唐,亦遣使入貢于晉;并殺巖明之父。唐以仁達為威武節度使、同平章事,賜名弘義,編之屬籍。弘義又遣使修好于吳越。
己未,杜威獻部曲步騎合四千人并鎧仗,庚申,又獻粟十萬斛、芻二十萬束,云皆在本道。帝以其所獻騎兵隸扈圣,步兵隸護國,威復請以為牙隊,而稟賜皆仰縣官。威又令公主白帝,求天雄節鉞,帝許之。
唐兵圍建州,屢破泉州兵。許文稹敗唐兵于汀州,執其將時厚卿。
六月,癸酉,以杜威為天雄節度使。
契丹連歲入寇,中國疲于奔命,邊民涂地;契丹人畜亦多死,國人厭苦之。述律太后謂契丹主曰:"使漢人為胡主,可乎?"曰:"不可。"太后曰:"然則汝何故欲為漢主?"曰:"石氏負恩,不可容。"太后曰:"汝今雖得漢地,不能居也;萬一蹉跌,悔何所及!"又謂其群下曰:"漢兒何得一向眠!自古但聞漢和蕃,未聞蕃和漢。漢兒果能回意,我亦何惜與和!"桑維翰屢勸帝復請和于契丹以紓國患,帝假開封軍將張暉供奉官,使奉表稱臣詣契丹,卑辭謝過。契丹主曰:"使景延廣、桑維翰自來,仍割鎮、定兩道隸我,則可和。"朝廷以契丹語忿,謂其無和意,乃止。及契丹主入大梁,謂李崧等曰:"曏使晉使再來,則南北不戰矣。"
秋,七月,閩人或告福州援兵謀叛,閩主延政收其鎧仗,遣還,伏兵于隘,盡殺之,死者八千馀人,脯其肉以歸為食。
唐邊鎬拔鐔州,查文徽之黨魏岑、馮延己、延魯以師出有功,皆踴躍贊成之。征求供億,府庫為之耗竭,洪、饒、撫、信之民尤苦之。
延政遣使奉表稱臣于吳越,請為附庸以求救。
楚王希范疑靜江節度使兼侍中、知朗州希杲得人心,遣人伺之。希杲懼,稱疾求歸,不許;遣醫往視疾,因毒殺之。
《資治通鑒》 宋·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