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晉紀三 起屠維大淵獻,盡重光赤奮若,凡三年
◎后晉紀三(起屠維大淵獻,盡重光赤奮若,凡三年)○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
天福四年己亥,公元九三九年
春,正月,辛亥,以澶州防御使太原張從恩為樞密副使。
朔方節度使張希崇卒,羌胡寇鈔,無復畏憚。甲寅,以義成節度使馮暉為朔方節度使。黨項酋長拓跋彥超最為強大,暉至,彥超入賀,暉厚遇之,因為于城中治第,豐其服玩,留之不遣,封內遂安。
唐群臣江王知證等累表請唐主復姓李,立唐宗廟,乙丑,唐主許之。群臣又請上尊號,唐主曰:"尊號虛美,且非古。"遂不受。其后子孫皆踵其法,不受尊號,又不以外戚輔政,宦者不得預事,皆他國所不及也。
二月,乙亥,改太祖廟號曰義祖。己卯,唐主為李氏考妣發哀,與皇后斬衰居廬,如初喪禮,朝夕臨凡五十四日。江王知證、饒王知諤請亦服斬衰;不許。李建勛之妻廣德長公主假衰绖,入哭盡哀,如父母之喪。
辛巳,詔國事委齊王璟詳決,惟軍旅以聞。庚寅,唐主更名昪。詔百官議二祚合享禮。辛卯,宋齊丘等議以義祖居七室之東。唐主命居高祖于西室,太宗次之,義祖又次之,皆為不祧之主。群臣言:"義祖諸侯,不宜與高祖、太宗同享,請于太廟正殿后別建廟祀之。"帝曰:"吾自幼托身義祖,向非義祖有功于吳,朕安能啟此中興之業?"群臣乃不敢言。唐主欲祖吳王恪,或曰:"恪誅死,不若祖鄭王無懿。"唐主命有司考二王苗裔,以吳王孫祎有功,祎子峴為宰相,遂祖吳王,云自峴五世至父榮。其名率皆有司所撰。唐主又以歷十九帝、三百年,疑十世太少。有司曰:"三十年為世,陛下生于文德,已五十年矣。"遂從之。
盧損至福州,閩主稱疾不見,命弟繼恭主之。遺其禮部員外郎鄭元弼奉繼恭表隨損入貢。閩主不禮于損,有士人林省鄒私謂損曰:"吾主不事其君,不愛其親,不恤其民,不敬其神,不睦其鄰,不禮其賓,其能久乎!余將僧服而北逃,會相見于上國耳。"
三月,庚戌,唐主追尊吳王恪為定宗孝靜皇帝,自曾祖以下皆追尊廟號及謚。
己未,詔歸德節度使劉知遠、忠武節度使杜重威并加同平章事。知遠自以有佐命功,重威起于外戚,無大功,恥與之同制。制下數日,杜門四表辭不受。帝怒,謂趙瑩曰:"重威,朕之妹夫,知遠雖有功,何得堅拒制命!可落軍權,令歸私第!"瑩拜請曰:"陛下昔在晉陽,兵不過五千,為唐兵十馀萬所攻,危于朝露,非知遠心如鐵石,豈能成大業!奈何以小過棄之,竊恐此語外聞,非所以彰人君之大度也。"帝意乃解,命端明殿學士和凝詣知遠第諭旨,知遠惶恐,起受命。
尋州戌將王彥忠據懷遠城叛,上遣供奉官齊延祚往招諭之;彥忠降,延祚殺之。上怒曰:"朕踐祚以來,未嘗失信于人,彥忠已輸仗出迎,延祚何得擅殺之!"除延祚名,重杖配流,議者猶以為延祚不應免死。
辛酉,冊回鶻可汗仁美為奉化可汗。
夏,四月,唐江王徐知證等請亦姓李;不許。
辛巳,唐主祀南郊;癸未,大赦。
梁太祖以來,軍國大政,天子多與崇政、樞密使議,宰相受成命,行制敕,講典故,治文事而已。帝懲唐明宗之世安重誨專橫,故即位之初,但命桑維翰兼樞密使。及劉處讓為樞密使,奏對多不稱旨,會處讓遭母喪,甲申,廢樞密院,以印付中書,院事皆委宰相分判。以副使張從恩為宣徽使,直學士、倉部郎中司徒詡、工部郎中顏衎并罷守本官。然勛臣近習不知大體,習于故事,每欲復之。
帝以唐之大臣除名在兩京者皆貧悴,復以李專美為贊善大夫,丙戌,以韓昭胤為兵部尚書,馬胤孫為太子賓客,房暠為右驍衛大將軍,并致仕。閩主忌其叔父前建州刺史延武、戶部尚書延望才名,巫者林興與延武有怨,托鬼神語云:"延武、延望將為變。"閩主不復詰,使興帥壯士就第殺之,并其五子。閩主用陳守元言,作三清殿于禁中,以黃金數千斤鑄寶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晝夜作樂,焚香禱祀,求神丹。政無大小,皆林興傳寶皇命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