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晉紀三 起屠維大淵獻,盡重光赤奮若,凡三年
河決亳州。
八月,辛丑,以馮道守司徒兼侍中。壬寅,詔中書知印止委上相,由是事無巨細,悉委于道。帝嘗訪以軍謀,對曰:"征伐大事,在圣心獨斷。臣書生,惟知謹守歷代成規而已。"帝以為然。道嘗稱疾求退,帝使鄭王重貴詣第省之,曰:"來日不出,朕當親往。"道乃出視事。當時寵遇,群臣無與為比。
己酉,以吳越王元璟為天下兵馬元帥。
黔南巡內溪州刺史彭士愁引蔣、錦州蠻萬馀人寇辰、澧州,焚掠鎮戍,遣使乞師于蜀;蜀主以道遠,不許。九月,辛未,楚王希范命左靜江指揮使劉勍、決勝指揮使廖匡齊帥衡山兵五千討之。
癸未,以唐許王從益為郇國公,奉唐祀。從益尚幼,李后養從益于宮中,奉王淑妃如事母。
冬,十月,庚戌,閩康宗所遣使者鄭元弼至大梁。康宗遺執政書曰:"閩國一從興運,久歷年華,見北辰之帝座頻移,致東海之風帆多阻。"又求用敵國禮致書往來。帝怒其不遜,壬子,詔卻其貢物及福、建諸州綱運,并令元弼及進奏官林恩部送速歸。兵部員外郎李知損上言:"王昶僣慢,宜執留使者,籍沒其貨。"乃下元弼、恩獄。
吳越恭穆夫人馬氏卒。夫人,雄武節度使綽之女也。初,武肅王镠禁中外畜聲妓,文穆王元瓘年三十馀無子,夫人為之請于镠,镠喜曰:"吾家祭祀,汝實主之。"乃聽元璟納妾。鹿氏,生弘僔、弘倧;許氏,生弘佐;吳氏,生弘俶;眾妾生弘偡,弘億、弘儀、弘偓、弘仰、弘信;夫人撫視慈愛如一。常置銀鹿于帳前,坐諸兒于上而弄之。
十一月,戊子,契丹遣其臣遙折來使,遂如吳越。
楚王希范始開天策府,置護軍都尉、領軍司馬等官,以諸弟及將校為之。又以幕僚拓跋恒、李弘皋、廖匡圖、徐仲雅等十八人為學士。
劉勍等進攻溪州,彭士愁兵敗,棄州走保山寨;石崖四絕,勍為梯棧上圍之。廖匡齊戰死,楚王希范遣吊其母,其母不哭,謂使者曰:"廖氏三百口受王溫飽之賜,舉族效死,未足以報,況一子乎!愿王無以為念。"王以其母為賢,厚恤其家。
十二月,丙戌,禁創造佛寺。
閩王作新宮,徙居之。
是歲,漢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趙光裔言于漢主曰:"自馬后崩,未嘗通使于楚,親鄰舊好,不可忘也。"因薦諫議大夫李紓可以將命,漢主從之;楚亦遣使報聘。光裔相漢二十馀年,府庫充實,邊境無虞。及卒,漢主復以其子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左丞損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天福五年庚子,公元九四零年
春,正月,帝引見閩使鄭元弼等。元弼曰:"王昶蠻夷之君,不知禮義,陛下得其善言不足喜,惡言不足怒。臣將命無狀,愿伏鈇锧以贖昶罪。"帝憐之,辛未,詔釋元弼等。
楚劉勍等因大風,以火箭焚彭士愁寨而攻之,士愁帥麾下逃入獎、錦深山,乙未,遣其子師暠帥諸酋長納溪、錦、獎三州印,請降于楚。
二月,庚戌,北都留守、同平章事安彥威入朝,上曰:"吾所重者信與義。昔契丹以義救我,我今以信報之;聞其征求不已,公能屈節奉之,深稱朕意。"對曰:"陛下以蒼生之故,猶卑辭厚幣以事之,臣何屈節之有!"上悅。劉勍引兵還長沙。楚王希范徙溪州于便地,表彭士愁為溪州刺史,以劉勍為錦州刺史;自是群蠻服于楚。希范自謂伏波之后,以銅五千斤鑄柱,高丈二尺,入地六尺,銘誓狀于上,立之溪州。
唐康化節度使兼中書令楊璉謁平陵還,一夕,大醉,卒于舟中,唐主追封謚曰弘農靖王。
閩王曦既立,驕淫苛虐,猜忌宗族,多尋舊怨。其弟建州刺史延政數以書諫之,曦怒,復書罵之;遣親吏業翹監建州軍,教練使杜漢崇監南鎮軍,二人爭捃延政陰事告于曦,由是兄弟積相猜恨。一日,翹與延政議事不葉,翹訶之曰:"公反邪!"延政怒,欲斬翹;翹奔南鎮,延政發兵就攻之,敗其戍兵。翹、漢崇奔福州,西鄙戍兵皆潰。
二月,曦遣統軍使潘師逵、吳行真將兵四萬擊延政。師逵軍于建州城西,行真軍于城南,皆阻水置營,焚城外廬舍。延政求救于吳越,壬戌,吳越王元瓘遣寧國節度使、同平章事仰仁詮、內都監使薛萬忠將兵四萬救之,丞相林鼎諫,不聽。三月,戊辰,師逵分兵三千,遣都軍使蔡弘裔將之出戰,延政遣其將林漢徹等敗之于茶山,斬首千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