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四十九 起強圉閼八月,盡重光協洽,凡四年有奇
既而回紇可汗遣使上表稱兒及臣,凡泌所與約五事,一皆聽命。上大喜,謂泌曰:"回紇何畏服卿如此!"對曰:"此乃陛下威靈,臣何力焉!"上曰:"回紇則既和矣,所以招云南、大食、天竺奈何!"對曰:"回紇和,則吐蕃已不敢輕犯塞矣。次招云南,則是斷吐蕃之右臂也。云南自漢以臣屬中國,楊國忠無故擾之使叛,臣于吐蕃,苦于吐蕃賦役重,未嘗一日不思復為唐臣也。大食在西域為最強,自蔥嶺盡西海,地幾半天下,與天竺皆慕中國,代與吐蕃為仇,臣故知其可招也。"癸亥,遣回紇使者合闕將軍歸,許以咸安公主妻可汗,歸其馬價絹五萬匹。
吐蕃寇華亭及連云堡,皆陷之。甲戌,吐蕃驅二城之民數千人及邠、涇人畜萬計而去,置之彈箏峽西。涇州恃連云為斥候,連云既陷,西門不開,門外皆為虜境,樵采路絕。每收獲,必陳兵以捍之,多失時,得空穗而已。由是涇州常苦乏食。
冬,十月,甲申,吐蕃寇豐義城,前鋒至大回原,邠寧節度使韓游瑰擊卻之。乙酉,復寇長武城,又城故原州而屯之。
妖僧李軟奴自言:"本皇族,見岳、瀆神命己為天子。"結殿前射生將韓欽緒等謀作亂。丙戌,其黨告之,上命捕送內侍省推之。李晟聞之,遽仆于地曰:"晟族滅矣!"李泌問其故,晟曰:"晟新罹謗毀,中外有家人千馀,若有一人在其黨中,則兄亦不能救矣。"泌乃奏:"大獄一起,所連引必多,外間人情忷懼,請出付臺推。"上從之。欽緒,游瑰之子也,亡抵邠州。游瑰出屯長武城,留后械送京師。壬辰,腰斬欽奴等八人,北軍之士坐死者八百馀人,而朝廷之臣無連及者。韓游瑰委軍詣闕謝,上遣使止之,委任如初。游瑰又械送欽緒二子,上亦宥之。
吐蕃以苦寒不入寇,而糧運不繼。十一月,詔渾瑊歸河中,李元諒歸華州,劉昌分其眾五千歸汴州,自馀防秋兵退屯鳳翔、京兆諸縣以就食。
十二月,韓游瑰入朝。
自興元以來,至是歲最為豐稔,米斗直錢百五十、粟八十,詔所在和糴。庚辰,上畋于新店,入民趙光奇家,問:"百姓樂乎?"對曰:"不樂。"上曰:"今歲頗稔,何為不樂?"對曰:"詔令不信。前云兩稅之外悉無它徭,今非稅而誅求者殆過于稅。后又云和糴,而實強取之,曾不識一錢。始云所糴粟麥納于道次,今則遣致京西行營,動數百里,車摧牛斃,破產不能支。愁苦如此,何樂之有!每有詔書優恤,徒空文耳!恐圣主深居九重,皆未知之也!"上命復其家。
臣光曰:甚矣唐德宗之難寤也!自古所患者,人君之澤壅而不下達,小民之情郁而不上通;故君勤恤于上而民不懷,民愁怨于下而君不知,以至于離叛危亡,凡以此也。德宗幸以游獵得至民家,值光奇敢言而知民疾苦,此乃千載之遇也。固當按有司之廢格詔書,殘虐下民,橫增賦斂,盜匿公財,及左右諂諛日稱民間豐樂者而誅之。然后洗心易慮,一新其政,屏浮飾,廢虛文,謹號令,敦誠信,察真偽,辨忠邪,矜困窮,伸冤滯,則太平之業可致矣。釋此不為,乃復光奇之家。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又安得人人自言于天子而戶戶復其徭賦乎!
李泌以李軟奴之黨猶有在北軍未發者,請大郝以安之。
貞元四年戊辰,公元七八八年
春,正月,庚戌朔,赦天下,詔兩稅等第,自今三年一定。
李泌奏京官俸太薄,請自三師以下悉倍其俸。從之。
壬申,以宣武行營節度使劉昌為涇原節度使。甲戌,以鎮國節度使李元諒為隴右節度使。昌、元諒,皆帥卒力田,數年,軍食充羨,涇、隴稍安。
韓游瑰之入朝也,軍中以為必不返,餞送甚薄。游環見上,盛陳筑豐義城可以制吐蕃;上悅,遣還鎮。軍中憂懼者眾,游環忌都虞候虞鄉范希朝有功名,得眾心,求其罪,將殺之。希朝奔鳳翔,上召之,置于左神策軍。游環帥眾筑豐義城,二版而潰。
二月,元友直運淮南錢帛二十萬至長安,李泌悉輸之大盈庫。然上猶數有宣索,乃敕諸道勿令宰相知。泌聞之,惆悵而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