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紀二 起著雍執徐八月,盡重光協洽二月,凡二年有奇
五月,吳徐溫母周氏卒,將吏致祭,為偶人,高數尺,衣以羅錦,溫曰:"此皆出民力,奈何施于此而焚之,宜解以衣貧者。"未幾,起復為內外馬步軍都軍使,領潤州觀察使。
岐王屢求貨于蜀,蜀主皆與之。又求巴、劍二州,蜀主曰:"吾奉茂貞,勤亦至矣;若與之地,是棄民也,寧多與之貨。"乃復以絲、茶、布、帛七萬遺之。
己亥,以劉繼威為義昌節度使。
癸丑,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鄴貞莊王羅紹威卒。詔以其子周翰為天雄留后。
匡國節度使長樂忠敬王馮行襲疾篤,表請代者。許州牙兵二千,皆秦宗權馀黨,帝深以為憂。六月,庚戌,命崇政院直學士李珽馳往視行襲病,曰:"善諭朕意,勿使亂我近鎮。"珽至許州,謂將吏曰:"天子握百萬兵,去此數舍耳;馮公忠純,勿使上有所疑。汝曹赤心奉國,何憂不富貴!"由是眾莫敢異議。行襲欲使人代受詔,珽曰:"東首加朝服,禮也。"乃即臥內宣詔,謂行襲曰:"公善自輔養,勿視事,此子孫之福也。"行襲泣謝,遂解兩使印授珽,使代掌軍府。帝聞之曰:"予固知珽能辦事,馮族亦不亡矣。"庚辰,行襲卒。甲申,以李珽權知匡國留后,悉以行襲兵分隸諸校,冒馮姓者皆還宗。
楚王殷求為天策上將,詔加天策上將軍。殷始開天策府,以弟賓為左相,存為右相。殷遣將侵荊南,軍于油口。高季昌擊破之,斬首五千級,逐北至白田而還。
吳水軍指揮使敖駢圍吉州刺史彭玕弟瑊于赤石,楚兵救瑊,虜駢以歸。
秋,七月,戊子朔,蜀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韌城卒。
吳越王镠表"宦者周延誥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禍至此,非劉、韓之黨,乞原之。"上曰:"此屬吾知其無罪,但今革弊之初,不欲置之禁掖,可且留于彼,諭以此意。"
岐王與邠、涇二帥各遣使告晉,請合兵攻定難節度使李仁福。晉王遣振武節度使周德威將兵會之,合五萬眾圍夏州,仁福嬰城拒守。
八月,以劉守光兼義昌節度使。
鎮、定自帝踐祚以來雖不輸常賦,而貢獻甚勤。會趙王镕母何氏卒,庚申,遣使吊之,且授起復官。時鄰道吊客皆在館,使者見晉使,歸,言于帝曰:"镕潛與晉通,鎮、定勢強,終恐難制。"帝深然之。
壬戌,李仁福來告急。甲子,以河南尹兼中書令張宗奭為西京留守。帝恐晉兵襲西京,以宣化留后李思安為東北面行營都指揮使,將兵萬人屯河陽。丙寅,帝發洛陽;己巳,至陜。辛未,以鎮國節度使楊師厚為西路行營招討使,會感化節度使康懷貞將兵三萬屯三原。帝憂晉兵出澤州逼懷州,既而聞其在綏、銀磧中,曰:"無足慮也。"甲申,遣夾馬指揮使李遇、劉綰自鄜、延趨銀、夏,邀其歸路。
吳越王镠筑捍海石唐,廣杭州城,大修臺館。由是錢唐富庶盛于東南。
九月,己丑,上發陜;甲午,至洛陽,疾復作。
李遇等至夏州,岐、晉兵皆解去。
冬,十月,遣鎮國節度楊師厚、相州刺史李思安將兵屯澤州以圖上黨。
吳越王镠之巡湖州也,留沈行思為巡檢使,與盛師友俱歸。行思謂同列陳瑰曰:"王若以師友為刺史,何以處我?"時瑰已得镠密旨遣行思詣府,乃紿之曰:"何不自詣王所論之!"行思從之。既至數日,镠送其家亦至,行思恨镠賣己。镠自衣錦軍歸,將吏迎謁,行思取鍛槌擊瑰,殺之,因詣镠,與師友論功,奪左右槊,欲刺師友,眾執之。镠斬行思,以師友為婺州刺史。
十一月,己丑,以寧國節度使、同平章事王景仁充北面行營都指揮招討使,潞州副招討使韓勍副之,以李思安為先鋒將,趣上黨。尋遣景仁等屯魏州,楊師厚還陜。
蜀主更太子宗懿名曰元坦。庚戌,立假子宗裕為通王,宗范為夔王,宗鐬為昌王,宗壽為嘉王,宗翰為集王;立其子宗仁為普王,宗輅為雅王,宗紀為褒王,宗智為榮王,宗澤為興王,宗鼎為彭王,宗杰為信王,宗衍為鄭王。初,唐末宦官典兵者多養軍中壯士為子以自強,由是諸將亦效之。而蜀主尤多,惟宗懿等九人及宗特、宗平真其子;宗裕、宗鐬、宗壽皆其族人;宗翰姓孟,蜀主之姊子;宗范姓張,其母周氏為蜀主妾;自馀假子百二十人皆功臣,雖冒姓連名而不禁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