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紀二十九 起強圉大淵獻,盡重光單閼,凡五年
太元十三年戊子,公元三八八年
春,正月,康樂獻武公謝玄卒。
二月,秦主登軍朝那,后秦主萇軍武都。
翟遼遣司馬眭瓊詣燕謝罪;燕主垂以其數(shù)反覆,斬瓊以絕之。遼乃自稱魏天王,改元建光,置百官。
燕青州刺史陳留王紹為平原太守辟閭渾所逼,退屯黃巾固。燕主垂更以紹為徐州刺史。渾,蔚之子也。因苻氏亂,據(jù)齊地來降。
三月,乙亥,燕主垂以太子寶錄尚書事,授之以政,自總大綱而已。
燕趙麟擊許謙,破之,謙奔西燕。遂廢代郡,悉徙其民于龍城。
呂光之定涼州也,杜進功居多。光以為武威太守,貴寵用事,群僚莫及。光甥石聰自關(guān)中來,光問之曰:"中州人言我為政何如?"聰曰:"但聞有杜進耳,不聞有舅。"光由是忌進而殺之。
光與群寮宴,語及政事,參軍京兆段業(yè)曰:"明公用法太峻。"光曰:"吳起無恩而楚強,商殃嚴刑而秦興。"業(yè)曰:"起喪其身,鞅亡其家,皆殘酷之致也。明公方開建大業(yè),景行堯、舜,猶懼不濟,乃慕起、鞅之為治,豈此州士女所望哉?"光改容謝之。
夏,四月,戊午,以朱序為都督司、雍、梁、秦四州諸軍事、雍州刺史,戍洛陽。以譙王恬代為都督兗、冀、幽、并諸軍事、青、兗二州刺史。
苑川王國仁破鮮卑越質(zhì)叱黎于平襄,獲其子詰歸。
丁亥,燕主垂立夫人段氏為皇后,以太子寶領(lǐng)大單于。段氏,右光祿大夫儀之女;其妹適范陽王德。儀,寶之舅也。追謚前妃段氏為成昭皇后。
五月,秦太弟懿卒,謚曰獻哀。
翟遼徙屯滑臺。
六月,苑川王乞伏國仁卒,謚曰宣烈,廟號烈祖。其子公府尚幼,群下推國仁弟乾歸為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河南王,大赦,改元太初。
魏王珪破庫莫奚于弱落水南。秋,七月,庫莫奚復(fù)襲魏營,珪又破之。庫莫奚者,本屬宇文部,與契丹同類而異種,其先皆為燕王皝所破,徙居松漠之間。
秦、后秦自春相持,屢戰(zhàn),互有勝負,至是各解歸。關(guān)西豪杰以后秦久無成功,多去而附秦。
河南王乾歸立其妻邊氏為王后;置百官,仿漢制,以南川侯出連乞都為丞相,梁州刺史悌眷為御史大夫,金城邊芮為左長史,東秦州刺史秘宜為右長史,武始翟勍為左司馬,略陽王松壽為主簿,從弟軻彈為梁州牧,弟益州為秦州牧,屈眷為河州牧。
八月,秦主登立子崇為皇太子,弁為南安王,尚為北海王。
燕護軍將軍平幼會章武王宙討吳深,破之,深走保繹幕。
魏王珪密有圖燕之志,遣九原公儀奉使至中山,燕主垂詰之曰:"魏王何以不自來?"儀曰:"先王與燕并事晉室,世為兄弟,臣今奉使,于理未失。"垂曰:"吾今威加四海,豈得以昔日為比!"儀曰:"燕若不修德禮,欲以兵威自強,此乃將帥之事,非使臣所知也。"儀還,言于珪曰;"燕主衰老,太子暗弱,范陽王自負材氣;非少主臣也。燕主既沒,內(nèi)難必作,于明乃可圖也,今則未可。"珪善之。儀,珪母弟翰之子也。
九月,河南王乾歸遷都金城。
張申攻廣平,王祖攻樂陵;壬午,燕高陽王隆將兵討之。
冬,十月,后秦主萇還安定。秦主登就食新平,帥眾萬馀圍萇營,四面大哭;萇命營中哭以應(yīng)之,登乃退。
十二月,庚子,尚書令南康襄公謝石卒。
燕太原王楷、趙王麟將兵會高陽王隆于合口,以擊張申;王祖帥諸壘共救之,夜犯燕軍,燕人逆擊走之。隆欲追之,楷、麟曰:"王祖老賊,或詐走而設(shè)伏,不如俟明。"隆曰:"此白地群盜,烏合而來,徼幸一決,非素有約束,能壹其進退也。今失利而去,眾莫為用;乘勢追之,不過數(shù)里,可盡禽也。申之所恃,惟在于祖,祖破,則申降矣。"乃留楷、麟守申壘,隆與平幼分道擊之,比明,大獲而還,懸所獲之首以示申。甲寅,申出降,祖亦歸罪。
秦以潁川王同成為太尉。
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三八九年
春,正月,燕以陽平王柔鎮(zhèn)襄國。遼西王農(nóng)在龍城五年,庶務(wù)修舉,乃上表曰:"臣頃因征即鎮(zhèn),所統(tǒng)將士安逸積年,青、徐、荊、雍遺寇尚繁,愿時代還,展竭微效,生無馀力,沒無遺恨,臣之志也。"庚申,燕主垂召農(nóng)為侍中、司隸校尉。以高陽王隆為都督幽、平二州諸軍事、征北大將軍、幽州牧,建留臺于龍城,以隆錄留臺尚書事。又以護軍將軍平幼為征北長史,散騎常侍封孚為司馬,并兼留臺尚書。隆因農(nóng)舊規(guī),修而廣之,遼、碣由是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