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jì)四十一 起柔兆敦牂,盡旃蒙單閼,凡十年
◎漢紀(jì)四十一(起柔兆敦牂,盡旃蒙單閼,凡十年)○孝殤皇帝
延平元年丙午,公元一零六年
春,正月,辛卯,以太尉張禹為太傅,司徒徐防為太尉,參錄尚書事。太后以帝在襁褓,欲令重臣居禁內(nèi)。乃詔禹舍宮中,五日一歸府;每朝見,特贊,與三公絕席。
封皇兄勝為平原王。
癸卯,以光祿勛梁鮪為司徒。
三月,甲申,葬孝和皇帝于慎陵,廟曰穆宗。
丙戌,清河王慶、濟(jì)北王壽、河間王開、常山王章始就國;太后特加慶以殊禮。慶子祜,年十三,太后以帝幼弱,遠(yuǎn)慮不虞,留祜與嫡母耿姬居清河邸。耿姬,況之曾孫也;祜母,犍為左姬也。
夏,四月,鮮卑寇漁陽,漁陽太守張顯率數(shù)百人出塞追之。兵馬掾嚴(yán)授諫曰:"前道險(xiǎn)阻,賊勢難量,宜且結(jié)營,先令輕騎偵視之。"顯意甚銳,怒,欲斬之,遂進(jìn)兵。愚虜伏發(fā),士卒悉走,唯授力戰(zhàn),身被十創(chuàng),手殺數(shù)人而死。主簿衛(wèi)福、功曹徐咸皆自投赴顯,俱歿于陳。
丙寅,以虎賁中郎將鄧騭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騭弟黃門侍郎悝為虎賁中郎將,弘、閶皆侍中。
司空陳寵薨。
五月,辛卯,赦天下。
壬辰,河?xùn)|垣山崩。
六月,丁未,以太常尹勤為司空。
郡國三十七雨水。
己未,太后詔減太官、導(dǎo)官、尚方、內(nèi)署諸服御、珍膳、靡麗難成之物,自非供陵廟,稻粱米不得導(dǎo)擇,朝夕一肉飯而已。舊太官、湯官經(jīng)用歲且二萬萬,自是裁數(shù)千萬。及郡國所貢,皆減其過半;悉斥賣上林鷹犬;離宮、別館儲峙米糒、薪炭,悉令省之。
丁卯,詔免遣掖庭宮人及宗室沒入者皆為庶民。
秋,七月,庚寅,敕司隸校尉、部刺史曰:"間者郡國或有水災(zāi),防害秋稼,朝廷惟咎,憂惶悼懼。而郡國欲獲豐穰虛飾之譽(yù),遂覆蔽災(zāi)害,多張墾田,不揣流亡,競增戶口,掩匿盜賊,令奸惡無懲,署用非次,選舉乖宜,貪苛慘毒,延及平民。刺史垂頭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假貸之恩,不可數(shù)恃,自今以后,將糾其罰。二千石長吏其各實(shí)核所傷害,為除田租芻稿。"
八月,辛卯,帝崩。癸丑,殯于崇德前殿。太后與兄車騎將軍騭、虎賁中郎將悝等定策禁中,其夜,使騭持節(jié)以王青蓋車迎清河王子祜,齋于殿中。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陪位,引拜祜為長安侯。乃下詔,以祜為孝和皇帝嗣,又作策命。有司讀策畢,太尉奉上璽綬,即皇帝位,太后猶臨朝。
詔告司隸校尉、河南尹、南陽太守曰:"每覽前代,外戚賓客濁亂奉公,為民患苦,咎在執(zhí)法怠懈,不輒行其罰故也。今車騎將軍騭等雖懷敬順之志,而宗門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奸猾,多干禁憲,其明加檢敕,勿相容護(hù)。"自是親屬犯罪,無所假貸。
九月,六州大水。
丙寅,葬孝殤皇帝于康陵。以連遭大憂,百姓苦役,方中秘藏及諸工作事,事減約十分居一。
乙亥,殞石于陳留。
詔以北地梁慬為西域副校尉。慬行至河西,會西域諸國反,攻都護(hù)任尚于疏勒;尚上書求救,詔慬將河西四郡羌,胡五千騎馳赴之。慬未至而尚己得解,詔征尚還,以騎都尉段禧為都護(hù),西域長史趙博為騎都尉。禧、博守它乾城,城小,梁慬以為不可固,乃譎說龜茲王白霸,欲入共保其城;白霸許之,吏民固諫,白霸不聽。慬既入,遣將急迎段禧、趙博,合軍八九千人。龜茲吏民并叛其王,而與溫宿、姑墨數(shù)萬兵反,共圍城,慬等出戰(zhàn),大破之。連兵數(shù)月,胡眾敗走,乘勝追擊,凡斬首萬馀級,獲生口數(shù)千人,龜茲乃定。
冬,十月,四州大水,雨雹。
清河孝王慶病篤,上書求葬樊濯宋貴人冢旁。十二月,甲子,王薨。
乙酉,罷魚龍曼延戲。
尚書郎南陽樊準(zhǔn)以儒風(fēng)浸衰,上疏曰:"臣聞人君不可以不學(xué)。光武皇帝受命中興,東西誅戰(zhàn),不遑啟處,然猶投戈講藝,息馬論道。孝明皇帝庶政萬機(jī),無不簡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經(jīng)藝,每饗射禮畢,正坐自講,諸儒并聽,四方欣欣。又多征名儒,布在廓廟,每宴會則論難衎衎,共求政化,期門、羽林介胄之士,悉通《孝經(jīng)》,化自圣躬,流及蠻荒,是以議者每稱盛時(shí),咸言永平。今學(xué)者益少,遠(yuǎn)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講,儒者競論浮麗,忘謇謇之忠,習(xí)諓諓之辭,臣愚以為宜下明詔,博求幽隱,寵進(jìn)儒雅,以俟圣上講習(xí)之期。"太后深納其言,詔:"公、卿、中二千石各舉隱士、大儒,務(wù)取高行,以勸后進(jìn),妙簡博士,必得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