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主題班會(精選8篇)
愛國主義主題班會 篇1
一 活動主題:
傳統的中華美德——愛國
二 活動目的:
通過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對國旗、國徽的崇敬之情,會唱國歌。了解愛國主義在不同時期的表現,知道怎么樣才能把我們的愛國之情表現出來。展望未來,要高瞻遠矚,以民族發展大計為重,刻苦學習,努力拼搏,報效祖國。
三 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xx日上午10點
四 活動地點:
2#304
五 活動對象:
造價12xx班全體人員
六 活動形式:
朗誦,演講,問答
七 活動定位:
通過這次主題班會,提高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并將其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刻苦學習的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八 活動流程:
1、由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并作話題引導。
2、同學們自由發言,主要論點為國旗國徽的意義、愛國主義的表現形式、怎么才能幫我們的愛國之情表現出來。
3由班長做終結發言。
4、輔導員何游做點評
5、主持人宣布班會結束。
九 活動安排:
1、由蘇柏仲當主持人并邀請助理輔導員做嘉賓
2、團支書負責班會安排、團支部成員負責維持現場秩序。
3、宣傳委員負責會場布置及會議記錄。
4、工作要在會前十五分鐘準備完畢,同學要在會前五分鐘到場。
5、文藝委員負責會中照相。
6、班長、副班長進行紀律管理及場上氣氛的帶動。
7、班委之間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以免工作紊亂,導致無法進行。
8、活動結束由班委負責會場清理。
十 活動意義:
1、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2、增進同學們之間的情誼,增強班級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
3、豐富同學們的大學生活,鍛煉同學各方面的能力。
愛國主義主題班會 篇2
活動目的: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懂得愛國與責任的關系,明白愛國首先要愛自已,從我做起,要承擔自已的責任和義務,以天下為已任。
活動程序及形式:
①班長主持。
②學生討論、發言。
③班主任總結發言。
④全體學生齊聲唱國歌。
⑤結束。
活動過程:
一、由兩位同學朗誦南宋愛國名將岳飛的詩詞《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二、由主持人讀一段話,引入班會主題。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我國歷史上出現了許許多多象岳飛一樣的愛國人士,在經過許多先輩不惜拋頭顱,撒熱血,艱苦抗戰,才終于結束了那段屈辱的歷史。經過了眾多有志之士的多年奮戰,才使我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繼承先輩遺志,從我做起,承擔自已的責任和義務,以天下為已任,努力學習,把自已培養為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材,將來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三、主持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與義務,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該對生我養我的這片國土懷著深深的熱愛與感激之情。國家需要人才,需要建國的棟梁,國家需要每一個人的貢獻,國家希望你學成長大為國效命。我們學習應該是為了我們的國家,不是為了自己,只有國家興旺了、強盛了,個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將來同學們長大了,能為國效力,作出巨大貢獻,這才是你的前途,這才是你最大的幸福。因為天下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愛國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內容。上世紀初的青年愛國,是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浪潮中。三、四十年代的青年愛國,是進行抗日救國的斗爭。五十年代的青年愛國,是參加,保家衛國。現代的青年學生,正處在和平年代,祖國又正在日益強盛起來,我們該怎樣表現我們的愛國熱情呢?
愛國主義主題班會 篇3
一、活動主題: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優良傳統”
二、活動準備:
1、學生學唱愛國歌曲。
2、準備英雄故事。
3、了解祖國近年來的成就。
4、搜集祖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的輝煌文明和成就。
三、活動時間:
20xx、
四、活動地點:
多媒體教室。
五、參加對象:
班主任和全體學生。
六、活動過程:
1、首先由大隊輔導員何香蘭老師讀一些有關革命烈士們的事跡。
2、學生講自己以前讀到的、聽到的革命先烈故事。
3、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革命故事。
4、回憶看過的革命影片中的英雄人物。
5、自我反思,珍惜幸福生活
①班主任老師講一些我們身邊的'不應該發生的事情,比如:浪費糧食,亂花錢,不遵守紀律,不愛學習等等,這一些事情都是不珍惜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的表現。再由班主任教育學生我們應該遵守紀律,努力學習,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把握自己的命運,為自己和祖國努力學習。
②由班主任總結我們班級紀律上存在的問題,指出一些同學不遵守紀律,不愛學習,教育他們要努力學習,對得起我們的革命英雄們,為國家建設和自己的事業而奮斗。
③讓同學們指出班級所存在的紀律和學習方面的問題,并寫出自己以后在學習和紀律方面自己應該怎樣做。
6、班主任總結:
記住革命先烈的名字,踏著他們的足跡,努力學習,爭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愛國主義主題班會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對水上交通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2、讓學生學會水上救人的本領,成為一名有用的公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如今水上交通發展突飛猛進,不管是運輸、出行,還是旅游觀光,都需要乘船,甚至是劃船。在水上交通中我們又該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水上安全》。
二、乘船安全
1、講解乘船的意外傷害事故,引起學生的重視。
2、了解乘船的安全知識。
乘船要做到二要三不要:
(1)二要
一要乘坐證件齊全的船只。
二要乘船時聽從指揮。
(2)三不要
不要乘坐超載的船只;不要在船上嬉戲打鬧;不要冒險乘船。
三、劃船安全
同學們和爸爸、媽媽出游時可能會去劃船賞景,那劃船又應該注意什么呢?
1、出示插圖,學生看圖理解。
2、小黑板出示劃船安全細則:
(1)不要在雨天、風大浪急時劃船。
(2)不要在船上站立和打鬧。
(3)不要集中坐在船上的一側。
四、怎樣搶救船上落水人
1、如果乘船過程中遇到事故不幸溺水,應學會現場急救知識。
(1)把船漿或結實的繩子遞給落水人。
(2)把救生圈、木板等能夠浮的物體扔給落水人。
(3)大聲呼救,請求別人救助。
2、模擬練習,讓學生真實地去感受遇難和被救的感覺。
五、教師小結
水上安全不容忽視,讓我們緊記今天所學的知識,成為文明交通人。
愛國主義主題班會 篇5
活動主題:
昨天、今天、明天
活動形式:
演講、暢談
活動準備:
1、制定計劃:為使這次活動的開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要對整個活動過程做了具體而細致的安排。安排好活動分工,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都有自己的崗位職責,發揮他們的主人翁作用;準備好器材,訓練好技能,布置好場地。
2、落實:讓每位學生找出符合本次主題的新舊照片,在照片下標上標題。讓電教室培養一位能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室全套設備的學生,負責音響。由幾位班干部負責布置教室,營造1種濃烈氛圍。選擇一位有播音經歷的學生家長事先按要求錄音。選擇三位有一定口頭表達能力的學生,分別從不同角度通過一幅幅照片以今昔對比方式闡釋自己家庭的變化。選擇一位善于講話的學生家長,結合他的經歷展示改革開放后的巨大變革。
3、彩排:這是為社次活動能順利進行而采取的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臺上“演員”感覺氣氛,熟悉“臺詞”,臺下觀眾可以根據演出情況,出謀劃策,各抒已見。
活動過程:
1、董文華的那首膾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回蕩在教室中,主持人隨著舒緩、悠揚的樂曲向我們展示鄧爺爺畫像,宣布主題班會的開始。
2、學生、家長穿插發言,暢談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
(1)首先發言的是x同學。她來自農村,改革開放的政策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的爸爸承包了村里的家機站,給全村和她的家庭帶來了勃勃生機。她的發言熱情謳歌了黨的富民政策。
(2)x同學圍繞家庭電器的發展,以點代面地向我們述說了由六七十年代的收音機至八十年代的黑白電視機到九下年代的全套音響的“家電三部曲”,自始至終洋溢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3)為避免班會形式的單調,還請媽媽以錄音的形式談她在六七十年代的學習、生活情況,由那時的紅衛兵參加“深挖洞廣積糧”到席卷全國的上山下鄉,向我們娓娓道來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時光。
(4)x同學從他媽媽的十七歲的故事談起,以“吃”為中心話題,談兩代人對“民以食為天”的不同中見解和體會。
(5)爸爸,以個人經歷(農民、軍人、企業領導)為基點,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廣闊的社會畫卷。言談中改革開放前后的巨大變遷讓我們感觸頗深。最后他以家長身份向同學們提出希望。
3、班主任總結:這個總結既是班會的高潮,也是班人的結尾,又是對這次班會的總結,我的發言緊扣主題,以贊頌改革開放為核心,以追憶歷史、展望未來為主線,將歷史、未來和目前學生的實際有機結合,以鏗鏘有力的話語向廣大同學提出倡議。
最后,全體起立,齊唱“走進新時代”。主題班會在同學們嘹亮的歌聲中,由兩位主持人宣布“到此結束”。
4、活動后的思考
主題班會的教育主題與內容,要貫穿在平時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因為主題班會的主題和活動過程只是平時思想品德教育的高潮和總結,而決不是結束。
愛國主義主題班會 篇6
活動目標:
知道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愛中國。回顧國慶節的歡樂。
活動準備:國慶節照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國慶節照片
提問:小朋友照片上的你們在干什么你們為什么這么高興?
2、回顧國慶節
提問:
(1)前幾天就是國慶長假,國慶節是誰過節呀?(幼兒鞏固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大家都很高興地為自己的國家慶祝生日)
(2)你們知道哪一天是我們的國慶節?(學說:“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是我們國家的生日。”)
(3)大家是怎么來慶祝我們國家生日的呢?(啟發鼓勵幼兒講述部分照片內容和環境)
3、談話小結。“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是我們國家的生日,大家很高興,用彩燈、彩旗、彩球鮮花把我們的周圍裝扮得非常美麗。大家還開各種慶祝會,祝賀祖國的生日。”大家為什么這樣呢?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愛中國。
幼兒園國慶教案《五星紅旗在飄揚》
設計意圖:
又是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一年一度的中秋、國慶佳節的來臨,使得國人各個喜氣洋洋,也使我們的孩子沉浸在無比歡樂的氛圍中。每當這個時候,到處都張燈結彩,洋溢著一片愉悅的氛圍,電視、報紙、廣播等各種媒體會有很多關于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報道、介紹,給我們的愛國教育的實施帶來很多的便利條件,因此,這是一個對幼兒進行愛國教育的良好契機。
通過主題知識的積累,孩子們都知道祖國媽媽的生日是:十月一日國慶節。孩子們對這個節日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渴望了解更多有關國慶的、祖國的知識,這些可從孩子的日常交談中發現。如很多孩子會問:“為什么會有國慶節?”“國旗上為什么會有五顆星?”“五顆星星代表什么意思?”于是,在這個節日來臨之即,我們建議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關于國慶節的書籍、圖片,多帶幼兒外出游玩。借助家長的資源,我認為,幼兒在七天長假后肯定能經歷很多,積累很多有關的知識、經驗。這樣,就能通過幼兒間的生生互動來讓他們一起分享、一起整理、表達和表現自己的情感,進一步增強幼兒情感的體驗,使幼兒更加了解我們的國慶,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內容與要求:
1、了解我們的祖國,認識國旗、學唱國歌,了解升旗儀式。
2、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能積極、主動地與同伴一起分享自己有關的經歷與認識,萌發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國慶節前,徐老師給了你們一個任務,是什么任務?
(尋找并記錄“五星紅旗在哪里飄揚”)
二、翻蓋樂:
1、師出示“翻蓋樂”:
1)師:我想翻紅色的第四個,怎么說?(第一排,第四個)
翻開后:看,五星紅旗在哪里飄揚?
2)師請幼兒翻“下面的右邊的一張”是哪張?(第二排,第五個)
翻開后:五星紅旗在哪里高高飄揚?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請幼兒說,說清楚你要翻哪張?看看五星紅旗在哪里飄揚?
4)師請幼兒翻第四排,第四張。
翻開后,是空白的。
師:你準備怎樣讓它不空白,你準備畫些什么?(擴散幼兒的經驗)。
三、觀看“升旗儀式”:
1、你在哪里看到過升旗儀式?
2、幼兒觀看“升旗儀式”的視屏。
提問:
a、你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在進行升旗儀式?升旗時人們是怎樣的?(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語句來形容)
b、為什么升國旗時人們一動也不動?
四、觀看幻燈:
1、當我們看到國旗在各個地方飄揚時,你的心情如何?
觀看幻燈:在天安門廣場上飄揚的五星紅旗;中國地質勘察隊在南極升起的五星紅旗;運動員劉翔身上裹住的五星紅旗。等
2、你怎樣為國爭光?
五、辨別國旗
1、四面國旗中到底哪面國旗是正確的、標準的。
2、認識五星紅旗。
愛國主義主題班會 篇7
活動目的:
通過主題班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對國旗、國徽的崇敬之情,會唱國歌。懂得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也是愛國的表現。
活動形式:
朗誦、演講、演唱。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國旗是象征著國家的旗幟,它代表國家的主權和尊嚴,是國家的標志。國徽是國家民族精神的象征,工農階級的象征,我國人民大團結的象征。
國歌是代表著中國人民的呼聲,代表著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反抗壓迫,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
國旗、國徽、國歌,它們是最崇高、最神圣、最親切的名字,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怎能不將自己的榮辱與它們聯系在一起呢?
二、了解國旗的由來和象征意義
1949年的10月1日,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空冉冉升起,那么這面旗面紅色,上有五顆黃色五角星的五星紅旗又象征著什么呢?
國旗的象征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五星紅旗的旗形為長方形,長與高的比為三比二。旗面紅色,似紅霞滿天;紅色表達莊嚴熱烈,象征革命;紅色易引起希望、活躍、喜悅之感。五顆五角星居旗的左上方恉為黃色,顯示光明;黃色還表達中國人是黃種人的特征;黃色往往讓人和金色聯系起來,能表達優美、溫和與珍貴。五星中,一星較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環拱于大星之右的四星較小,并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的中心點,這四星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國人民所包括的四個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五顆五角星的相互關系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
三、了解國徽的由來和象征意義
國徽上的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大團結,正上方的一顆大星,代表著中國共產黨。黨是燈塔,是太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四顆小星在一面呈半圓形環抱,象征億萬人民,心心向著共產黨,堅強團結,眾志成城。
四、知道會唱國歌也是愛國的表現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七彩光芒。”同樣,從唱國歌上就可以看出我們是否真正愛國。
熱愛祖國不是一句空話,我們在唱國歌時的神情和態度,我們內心的感受,都能說明我們究竟愛不愛國,究竟有沒有民族自豪感。
抬頭看看那正在空中飄揚的五星紅旗,同學們讓我們想一想作為黑眼睛黃皮膚的一員,作為國旗主人的一員,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為中華的振興,為中華的繁榮富強,積累知識,增長才干,讓我們的國旗更紅,讓五顆金星更亮更輝煌。
五、班級特色展示
下面請聽獨唱《紅旗飄飄》、《春天的故事》。
感謝這幾位同學精彩的才藝展示。在這激蕩人心的歌聲中,我們的主題班會也進入了尾聲。
六、班主任小結
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努力學習吧!祖國需要你們,未來需要你們!
愛國主義主題班會 篇8
地點:
八年級(4)班教室
主持人:
班主任、班長。
對象:
八年級(4)班全體學生。
活動目的: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懂得愛國與責任的關系,明白愛國首先要愛自已,從我做起,要承擔自已的責任和義務,以天下為已任。
活動程序及形式:
①班長主持。
②學生討論、發言。
③班主任總結發言。
④全體學生齊聲唱國歌。
⑤結束。
活動過程:
一、由兩位同學朗誦南宋愛國名將岳飛的詩詞《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二、由主持人讀一段話,引入班會主題。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我國歷史上出現了許許多多象岳飛一樣的愛國人士,尤其是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后,我國處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之下,民不聊生,在經過許多先輩不惜拋頭顱,撒熱血,艱苦抗戰,才終于結束了那段屈辱的歷史。經過了眾多有志之士的多年奮戰,才使我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繼承先輩遺志,從我做起,承擔自已的責任和義務,以天下為已任,努力學習,把自已培養為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材,將來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三、主持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與義務,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該對生我養我的這片國土懷著深深的熱愛與感激之情。國家需要人才,需要建國的棟梁,國家需要每一個人的貢獻,國家希望你學成長大為國效命。我們學習應該是為了我們的國家,不是為了自己,只有國家興旺了、強盛了,個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將來同學們長大了,能為國效力,作出巨大貢獻,這才是你的前途,這才是你最大的幸福。因為天下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愛國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內容。上世紀初的青年愛國,是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浪潮中。三、四十年代的青年愛國,是進行抗日救國的斗爭。五十年代的青年愛國,是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現代的青年學生,正處在和平年代,祖國又正在日益強盛起來,我們該怎樣表現我們的愛國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