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教案匯編(精選3篇)
分數的意義教案匯編 篇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的基本概念,在練習中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通過輸理、比較,建立相關概念的關系。
3、在實踐應用中體驗數學的趣味性。
基本教學過程:
一、一、基本練習
1、分數的意義。
練習第一、二題。
學生填寫后,說說思考方法。鞏固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其中第二題的2/3,可以讓學生說說還可以用什么分數表示。
2、分數的大小比較:
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說一說比較分數大小時是怎樣思考的?注意,本題是讓學生用分數表示沒有涂色的部分。
3、假分數、帶分數的互化:
第5題。
說一說假分數、帶分數互化的方法:
4、填符號:
第6題。
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二、運用知識模型:
1、第7題。
按要求在圈內填上適當的分數。
2、第4題。
先引導學生解決第1問題,學生根據題意收集有關信息,再根據分數的意義或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解決問題。
然后引導學生說說“還能用分數表示什么?”如站著的人數占這群學生數的幾分之幾,男生的人數占這群學生數的幾分之幾等。第3個問題,主要用分數進行交流,感受分數與生活的聯系,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充分交流。
3、第8題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年歷卡片,可以讓學生根據年歷自己數一數,再得出結論,加深對分數的理解。在完成教材的前兩個問題后,教師要充分利用年歷卡片這個學習材料引導學生用分數進行交流。
三、實踐活動:
課前可以組織學生簡要設計一張數學報,自己想一想各欄目所占幅約占這張報的幾分之幾,再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分數的應用。
四、:
教學反思:
分數的意義教案匯編 篇2
學習內容:
教材第70、71頁例3、例4,及“做一做”。
學習目標:
1.我能認識帶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
2.我能掌握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
學習重難點:
認識帶分數,能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檢查獨學
1.小組內檢查獨學部分的題目完成情況,質疑探討。
2.根據獨學部分的題目自學例3、例4。小組內討論交流。
(1)什么樣的假分數能化成整數?化成整數的依據是什么?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和化成帶分數的方法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組代表展示、匯報
4.總結升華
5.我能行:完成71頁“做一做”。
分數的意義教案匯編 篇3
一 教學內容:
分數的產生
教材第60 頁的內容。
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過程。
2 .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同樣是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三 重點難點:
理解分數的產生。
四 教具準備:
米尺,掛圖,幾張長方形、正方形的紙。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三年級時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還記得我們都學了分數的哪些知識嗎?
學生通過回憶說出已學過的分數知識。
1 .復習分數各部分名稱。
( 1 )舉一個分數的例子。
( 2 )以 為例,說說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2 … … 分子
— … … 分數線
3 … … 分母
( 3 )還可以用什么來表示分數?(用圖、線段或正方形來表示分數。)請你用線段圖表示 。
把正方形紙平均分后,畫出陰影,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
(二)教學實施
1 .測量。
師生合作測量黑板的長,觀察用米尺量了幾次后還剩下一段,不夠一米,還能否用整數表示?(不能)
2 .計算。
老師把一個西紅柿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人分得的西紅柿的個數怎樣表示?( l ÷ 2 的結果不能用整數表示。)
3 .講述。
在人們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類在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就需要用一種新的數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新的數—分數。最初,人們只認識一些簡單的分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我國是世界上發明和使用分數比較早的國家之一。
4 .資料介紹。
請學生結合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說說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相互交流本節課的學習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