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談話教案(精選6篇)
中班談話教案 篇1
一、主題說明:
天氣漸冷,小朋友都穿上了薄棉衣,款式新穎、色彩絢爛的小棉衣,有的做成了動物樣子,有的是裙擺式的,有的是腰帶式的,還有的是唐裝,入園后,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紛紛炫耀著自己的新衣服:“看,我的衣服上有個小熊頭。”、“我的衣服上有絨毛毛的”、“我的衣服是古時候的人穿的。”……不知誰插了一句:“看,我衣服上有象月亮一樣的.紐扣呢,你們有嗎?”一時間,小朋友紛紛在尋找自己衣服上的紐扣了。須李龍說:“看,我紐扣是小熊頭。”郁重天說:“我的是小鴨子紐扣。”陳欣瑜說:“我的紐扣象牛角,一頭尖,一頭大的。”……孩子們的暢談引起了我的注意:既然孩子們那么感興趣,何不組織一次“各種各樣的紐扣”的活動,讓孩子們去發現紐扣的秘密,既有利于相關經驗的積累,又能萌發幼兒關注身邊事物的興趣,一個有關紐扣的主題活動開始了。
二、主題的價值
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各種紐扣,觀察紐扣,從而逐步獲得紐扣的有關知識。形態萬千、顏色各異的紐扣激發了幼兒的探究和熱情,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通過“扣子變魔術”、“扣子印畫”、“設計扣子”,幼兒由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發揮。“扣子藝術品”大拍賣,幼兒大膽地介紹自己的作品,大膽地表現,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都得到了提高,扣子藝術品被家長的認可,更讓幼兒體驗到了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通過活動,孩子們認識了各種不同的扣子,知道了其名稱和作用,同時從幼兒的生活中尋找主題的教育內容,以孩子的關注點為教育的切入點,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注重幼兒活動生活化,加強了活動中的情感體驗。
三、主題網絡圖
幾何形狀物象形狀展示臺
組成部分:洞眼扣身類型
參觀紐扣商店
材料:金屬塑料布木頭
用途:裝飾連接
我設計的扣子泥塑繪畫布制
四、教學活動計劃表
第一周參觀紐扣商店通過參觀,了解紐扣的多樣性
談話:我看到的扣子1、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2、能夠關注周圍事物,發展觀察力。
科學:感知扣子初步感知扣子的特點,了解扣子的用途。
第二周數學:看數學送扣子感知7以內數量,比較7以內數量的多少
美術:扣子印畫
1、引導幼兒運用多種顏色進行紐扣印畫,體驗色彩美。
2、根據紐扣印畫的形狀,大膽想象,創造性地進行添畫。
音樂:扣子歌啟發幼兒根據音樂旋律及紐扣特點,創編相應的歌詞,體驗合作創編的樂趣。
第三周科學:扣子找家
1、觀察各種紐扣,感知他們的不同質地。
2、初步學習按材料進行分類。
美術:扣子拼貼畫在感知紐扣形狀、顏色、大小等特點的基礎上展開聯想,運用拼貼等技能大膽表現,體驗創作的樂趣。
我設計的扣子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材料和方法設計自己喜歡的紐扣,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動手能力。
紐扣藝術品大拍賣
1、能用完整的語言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2、體驗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五、日常工作提示:
1、環境創設:收集各類紐扣開設“紐扣展示臺”。
布置“我設計的扣子”墻飾、“紐扣藝術品”大拍賣。
2、活動區域:美工區
(1)泥工:各種各樣的扣子
(2)縐紙制作:盤扣
(3)繪畫:未來的紐扣
語言區(1)拼拼講講:有趣的扣子
(2)扣子圖片:講述自己喜歡的扣子
益智區
(1)扣子分類:根據顏色、形狀、大小等把扣子分一分。
(2)看數字送扣子:學會正確點數6以內的數。
(3)扣子排隊:學習有規律地排序。
生活區
(1)扣紐扣
(2)手工制作“布扣子”
3、家園共育:
(1)請家長幫助孩子一起收集紐扣,與孩子討論紐扣的顏色和材料等。
(2)請家長與孩子對紐扣進行分類。
(3)“紐扣藝術品”大賣場,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標上價格,布置在展板上,請家長來園自愿購買。
中班談話教案 篇2
一、活動內容:分享好東西
二、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
2、培養幼兒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3、引導幼兒理解朋友之間好東西要分享的道理,學習分享的經驗。
三、重難點分析:重點—理解朋友之間好東西要分享的道理。
難點—現實生活中分享好東西
四、活動方式:集體教學
五、活動準備:知識準備—學得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物質準備—教師與自己朋友的合影、幼兒自制的剪紙窗花,折紙作品。家長在家為幼兒講故事《小主人和小客人》
六、活動過程:
(一)、導入
提問:你有朋友嗎?他(她)是誰?
(二)、展開
1.教師出示與朋友的合影,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并講一講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2.與幼兒討論:什么叫做朋友,和朋友在一起應該怎么樣,知道朋友要好東西一起分享。
3.請幼兒介紹一下自己自制的剪紙窗花,折紙作品,幼兒之間相互交流。
4.幼兒自由結伴交換物品進行分享(注意引導幼兒能和更多的小朋友進行分享,體會分享的樂趣)
5.請幼兒說一說與朋友分享有什么感受?
(三)、結束請小朋友在今后的學習、游戲、生活中遇事要多謙讓、與朋友友好相處,分享快樂。
中班談話教案 篇3
“新學期,我計劃,我能行”主題班會
一、活動目的:
在新的一個學期,學生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來指導新的學習及生活,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確立自己的目標,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計劃,舉行這次以“新學期,我計劃,我能行”為主題的班會課,培養學生在新的學期、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做好各種計劃的習慣,并提醒學生認真執行計劃目標,為自己的目標奮斗;同時增強學生自信,使學生懂得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二、活動前期準備
1、在學生中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在新的學期里的困擾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此制定出本次班會的主題:“新學期,我計劃,我能行”。
2、班主任準備班會課上的ppt,找相關資料,例如“如何制定計劃”、“計劃的意義及作用”等。并制作“新學期,我計劃,我能行”學期計劃表,提前打印好。
3、課前讓學生思考本學期的計劃及目標。
4、課前請班委在黑板上寫好班會主題:“新學期,我計劃,我能行”。
三,活動流程:
1、班主任宣布主題班會開始。
班主任說:生活中有些人因為自己在事情來臨前沒有做好相應的計劃,并且不努力,最終一無所獲。以此引出本次班會的主題:“新學期,我計劃,我能行”。
2、提問學生:新學期,如何才能做到“我能行”?
得出結論:制訂學習計劃,按照計劃依次實現自己的目標。
(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什么事有了計劃就容易取得好的結果,反之則不然。有沒有學習計劃對你的學習效果有著深刻的影響。
(2)防止被動和無目的學習。毫無計劃的'學習是散漫疏懶,松松垮垮的。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響。
(3)計劃是實現目標的藍圖。目標不是什么花瓶,你需要制定計劃,腳踏實地、有步驟地去實現它。通過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和任務,使自己達到目標,也使自己明確每一個任務的目的。促使自己實行計劃。學習生活是千變萬化的,它總是在引誘你去偷懶。制定學習計劃,可以促使你按照計劃實行任務,排除困難和干擾。
(4)實行計劃是意志力的體現。堅持實行計劃可以磨練你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經過磨練,你的學習收獲又會更一步提升。這些進步只會能使你更有自信心,取得更好的成功。
(5)有利于學習習慣的形成。按照計劃行事,能使自己的學習生活節奏分明。從而,該學習時能安心學習,玩的時候能開心地玩。久而久之,所有這些都會形成自覺行動,成為好的學習習慣。
(6)提高學習效率,減少時間浪費。合理的計劃安排使你更有效的利用時間。你會知道多玩一個小時就會有哪項任務不會完成,這會給你帶來多大的影響。有了計劃,每一步行動都很明確,也不要總是花費心思考慮等下該學什么。
3、小組討論:如何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呢?
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陳述小組意見。老師并把小組結論寫在黑板上,最后老師總結該如何制定學習計劃。
(1)計劃要考慮全面。
學習計劃不是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學習有時,休憩有時,娛樂也有時,所有這些都要考慮到計劃中。計劃要兼顧多個方面,學習時不能廢寢忘食,這對身體不好,這樣的計劃也是不科學的。
(2)長遠計劃和短期安排。
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比分說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你應當有個大致計劃。因為實際中學習生活變化很多,又往往無法預測,所有這個長遠的計劃不需要很具體。但是你應該對必須要做的事情心中有數。而更近一點,比如下一個星期的學習計劃,就應該盡量具體些,把較大的任務分配到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長遠計劃中的任務逐步得到解決。有長遠計劃,卻沒有短期安排,目標是很難達到的。所以兩者缺一不可,長遠計劃是明確學習目標和進行大致安排;而短期安排則是具體的行動計劃。
(3)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常規學習時間指按學校規定的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而自由學習時間指除常規學習時間外的歸自己支配的時間,你可以用來彌補自己學習中欠缺的、或者提高自己對某一學科的優勢和特長、或者深入鉆研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自由學習時間的安排是制定學習計劃的重點。抓住了和合理利用的自由學習時間,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都會有極大的好處。所以我們應該提高常規學習時間的效率,增加和正確利用自由學習時間,掌握自己的學習主動權。
(4)對重點突出學習。
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你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學習要有重點。在這里,重點一是指你學習中的弱科,二是指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內容。只有抓住重點,兼顧一般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率。
(5)從實際出發來制定計劃。
制定計劃,不要脫離學習實際,要符合自己現在的學習壓力和水平。有些同學制定計劃時,滿腔熱情,計劃得非常完美,可執行起來卻寸步難行。這便是因為目標定得太高,計劃定得太死,脫離實際的緣故。
雖然這么說要從實際出發,可你未必明白怎么樣是實際?實際可以分成三個方面:
知識能力的實際:每個階段,計劃學習多少知識?培養哪些能力?
時間的實際: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支配時間分別有多少?
教學進度的實際:掌握老師教學進度,妥善安排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支配時間,以免自己的計劃受到“沖擊”。
(6)注意效果,及時調整。
每一個計劃執行結束或執行到一個階段,就應當回顧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應該找找原因,進行必要的調整。
這里是一份簡單的回顧列表:
是否完成了計劃中的學習任務?
是不是按照計劃去執行任務的?
學習效果如何?
如果有任務沒有完成,那是什么原因?(安排過緊、太松?)
回顧之后,要記得補上缺漏,重新修訂計劃。你也可以通過日記來記錄一天的學習計劃進度,便于改進和回顧。
(7)計劃要留有余地。
制訂計劃不要太滿、太死、太緊,要留出機動時間,使計劃有一定的機動性。畢竟現實不會完美地跟者計劃走,給計劃留有一定的余地,這樣完成計劃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8)勞逸結合,文理交替。
學習對腦力消化非常大,所以不要長時間學習,要適當加入休息時間。而且在安排學習計劃是,不要長時間地從事單一活動。學習和鍛煉可以交替安排,因為鍛煉時運動中樞興奮,而其他區域的腦細胞就得到了休息。比方說:學習了兩三個小時,就去鍛煉一會兒,再回來學習。安排科目學習時,也要文理交替安排,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
(9)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
早晨或晚上,或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的時間,可以安排著重記憶的科目,如外語。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以安排比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以安排做習題和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這樣可以提高時間利用率。
4、向同學派發表格,給10分鐘時間同學們填寫“我自信、我能行”學期計劃表。
學生填寫完畢后上交,老師審核并放入學生成長記錄袋。
5、宣誓儀式。學生全體起立,在班長的帶領下宣誓:在新的學期里,我要嚴格執行我的計劃,努力奮斗,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我相信:新學期,我能行!
中班談話教案 篇4
一、展示各種冷飲包裝,引出談話話題在桌上放著各種冷飲包裝紙袋和紙盒,提問:小朋友,桌子上有什么?這些包裝袋是裝什么的?
二、圍繞“冷飲”自由交談以小組為單位,讓幼兒與同伴自由交談。講述自己帶來的冷飲包裝的名稱、外包裝的特征(顏色、花紋)以及冷飲的味道等。幼兒交談時,教師傾聽幼兒的交談,可適當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認識各種各樣的冷飲,拓展談話范圍。
1、 鼓勵幼兒將自有交談的內容大方地在集體面前講述。
教師:你買的冷飲叫什么?包裝紙上有什么圖案?吃過冷飲后你有什么感覺?在幼兒談論中,教師及時將好的語句反饋給全班幼兒,讓其他幼兒模仿并學習用連貫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
2、教師:你還吃過哪些冷飲? 你最喜歡吃哪種冷飲?為什么喜歡吃這種冷飲?
3、 教師用平時談話的方式為幼兒提供新的談話經驗。如:我最喜歡吃“脆皮”,它的外面包著一層巧克力,一咬脆脆的。里面是冰激凌,吃到嘴里甜甜的,涼涼的,真舒服。
4、幼兒談論時,鼓勵幼兒說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冷飲,表揚說話聲音響亮的幼兒。
四、組織幼兒談話:夏天吃冷飲時,要注意什么?
展開討論時,教育幼兒不能多吃冷飲,知道多吃冷飲會哦傷害身體。
中班談話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花燈,感受中秋節看花燈的熱鬧場景。
2、培養幼兒對于中國傳統節日的熱愛與傳承精神。
二、活動準備:
各種花燈圖片。
三、活動過程
師:過幾天就是什么節日啦?(幼兒:中秋節)
師:中秋節我們都做些什么?(幼兒:吃月餅、賞月、提燈籠)
師:(引導幼兒回憶以往中秋節欣賞花燈的經驗,說說自己看過的.花燈)你見過的花燈長什么樣子?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花燈,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吧請幼兒欣賞圖片中的花燈,說說所看見的花燈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有什么特點,引導幼兒用語言進行歸納、總結,初步感受中秋節欣賞花燈的熱鬧場景。
四、活動結束:
讓幼兒中秋節的時候注意觀察身邊的花燈,遇上自己喜歡的、新奇的都可以以拍照的形式拍下來,回校后與其他幼兒一起分享。
中班談話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了解家長在養育自己的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勞動。
2、在日常生活中能體諒、關心孕婦及自己的父母。
活動準備:
1、錄像帶(寶寶的成長過程)
2、班上聯系懷孕的老師
3、請家長、幼兒共同完成調查表:小時候,爸爸媽媽為我做了什么?
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孕婦在行動上的不便,激發幼兒關心、幫助孕婦的愿望。
1、小寶寶在出生之前,生活在哪里?
幼兒:生活在媽媽的肚子里。
2、我們幼兒園姜老師肚子里有了小寶寶后,生活上有哪些不方便?
幼兒1:做操不方便,彎腰不方便。幼兒2:姜老師上樓梯很累,我見過她扶著欄桿很累的。幼兒3:她重一點的東西會拎不動。
3、小朋友,你怎么關心姜老師?你能為他做什么?
幼兒1:看到她的東西掉在地上,我會幫她撿。幼兒2:我幫她擦桌子、我幫她擦椅子。幼兒3:如果我和姜老師一起乘汽車,我就把座位讓給她。
4、小結:小朋友都愿意關心、幫助姜老師,姜老師心里一定很高興,小寶寶也會生活得更舒服,長得更健康。
評析:因為幼兒親眼目睹了懷孕老師在工作、生活中的諸多不便,因此在講述過程中幼兒積極性很高,幫助懷孕老師的愿望油然而生,我們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對不同的幼兒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教育,是這一環節成為關愛教師和幼兒自我教育的過程。
(二)看看、講講胎兒的生長發育以及父母的準備工作。
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么長大的?媽媽要為他準備那些事情?(看錄像)
幼兒1: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慢慢長大的,媽媽要為小寶寶準備小衣服。幼兒2:媽媽要吃很多有營養的東西,媽媽要做操。
小結: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越長越大,等到媽媽的肚子里放不下時,小寶寶就出生了。
評析:幼兒邊看錄像邊議論:小寶寶吸收的是媽媽的營養,是靠臍帶吸收營養;長大一點小腳會踢來踢去,還會翻身呢。孩子們的注意力完全被直觀形象的錄像吸引住了,他們都發出驚嘆:我們小時侯都是這樣的!幼兒了解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三)交流調查信息:“爸爸媽媽為我做了什么?
小時候,爸爸媽媽為你做了那些事?
幼兒1、我生病住院時,媽媽好幾天沒睡覺,陪著我。
幼兒2、小時侯我在夜里很會哭,爸爸經常抱著我在房里走來走去。
幼兒3、爸爸每天要給我泡很多奶粉,說我是吃奶粉長大的。
評析:在調查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本次調查和交流活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養育之恩,體會了父母的艱辛勞動,特別是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完成調查表的過程,更是融洽了親子關系。
(四)激發幼兒愛父母、感激父母的情感。
討論:我們應該怎樣關心爸爸媽媽?將來怎樣報答爸爸媽媽?
幼兒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麻煩爸爸媽媽。幼兒2:我媽媽在商場上班,每天站很長時間,我要給她敲敲腿。幼兒3:媽媽的心臟不好,我長大了要掙錢,給媽媽看病。幼兒4:我長大了要買新房子給爸爸媽媽住……
評析:從這一環節可以看出,幼兒對父母的辛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從心底里愛自己的親人。通過相互講述,表達了自己關心報答父母的美好愿望。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為懷孕的老師、阿姨做力所能及的事。
幼兒帶一套自小到大的照片,在語言區講述自己成長的趣事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