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湖教案(精選6篇)
鏡泊湖教案 篇1
一、課時安排,一課一得
全文共分三教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主要是讀通課文,學習課文第1、2小節(體會湖名由來之奇、與形成之奇),重點放在學習按節意合并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這一方法上。
第二課時,主要是在學習課文第1、2小節的基礎上,繼續學習課文第三、第四節(體會自然風光之奇與吊水樓瀑布之奇),重點放在學習課文第3、第4節的寫作方法上(學習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和練筆訓練,把讀寫結合落到實處。
第三教時,學習課文第五節,了解地下森林的奇。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原因,體會其奇之所在。
二、上課重點,讀寫結合
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如何把一個事物的兩個特點寫具體,寫什么?怎樣寫?如何銜接?如何動靜結合?
其實,學生知道先概括后具體、知道總分,知道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但就是真正到動筆時,就無處下手了,不知如何寫具體。所以,老師上課的讀寫結合點要小,要切合學生實際。比如,本課第三小節就是一個很好的寫作范例。“自然樸實”作者選取的是山巖、花樹、湖水、林海等,大自然賦予的,不經人工雕琢的景物,用(怎樣的景物)這一詞組,把它寫具體了;寫“綺麗多變”時,又選取了不同地點、不同角度看到山巒、石島的樣子,用(什么地方怎么樣)這一詞組把它寫具體了。我就抓住這一訓練點,讓學生進行練筆。由于是五年級學生了,所以要寫兩個特點,還要注意銜接,要求以段的形式練筆了,提高了練筆難度。在上第四小節,我沒有在寫瀑布規模大,用列舉數字的方法;寫它不結冰是什么原因等方面糾纏,因為,有的以前上課已經講過了,有的屬于科學知識范疇,學生感興趣可以上網查詢,我在課上一筆帶過,把重點放在抓住動詞,進行動態描寫上。要讓學生了解“動靜結合”寫法是怎么一回事,如何做到動靜結合,使可以生動一些。第二層次的練筆要求更高了。
三、訓練設計,注意坡度
我在課堂設計練筆訓練時,要求是分層的。比如:一星題;以“我們的教室既整潔又美麗!”為總起句,仿照課文第三小節,學習具體介紹某一地方的二個特點。對班級中成績比較差(語句不通、動作較慢)的學生來講,仿寫二個特點,已經是能力有限了。以“學校的花園既美麗又熱鬧”為總起句,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學習具體介紹某一地方的二個特點。這個要求肯定是班級中中等以上學生能夠勝任的。三星題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嘗試自主選擇內容,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學到的寫法進行寫作。
鏡泊湖教案 篇2
一、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誰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生讀)
(生讀完后,叫一學生站起來)問:你聽了這一自然段,知道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嗎?
第二自然段交給你們同桌之間去學習。一人讀一遍,然后再商量一下,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看哪一對同桌完成得最快?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誰接下去讀第三自然段。問: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板書:鏡泊湖
讓學生動筆畫出第一句話的兩個詞(自然樸實、綺麗多變)
指導朗讀。(最大)
2、讀著讀著這句話,你讀出什么問題來了嗎?
“自然樸實”表現在“除了鏡泊山莊……的林海”。這句話怎樣才能讀出自然樸實的味道來?想不想試一試?自由讀→抽讀→品讀
“綺麗多變”表現在“然而并不單調……真是美不勝收。”
自由讀→抽讀→品讀(讀中理解“單調”、“美不勝收”)
3、師生合作賞讀。
4、男同學自然樸實讀第二句;女同學綺麗多變讀第三句。第一句誰讀好呢?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合作把這一自然段美美地讀一遍,好不好?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下面聽老師讀第四自然段,如果老師讀錯了,請你即時糾正。我每讀完一句,你們要用最快的速度說出這句話的意思,越精煉越好,不需要舉手,想好了的我一讀完你就站起來說。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現在可以開始了嗎?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板書:吊水樓瀑布)
2、聽了老師讀,自己也讀了這一自然段,你覺得這一段中哪句話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請你把它畫下來,然后讀一讀。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形、勢、聲聯想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3、你能把這壯麗的景色讀出來嗎?請同學們大膽地試一試。
4、我知道我們班讀書讀得好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你認為自己是班里讀書讀得最好,請站起來讀這句話。
點讀——評讀
5、其他同學愿意讀這句話嗎?(齊讀)
6、突破“鮮明的對照”
是什么跟什么的對照?
對比讀:女同學讀第三自然段的“只有峭拔……真是美不勝收。”老師讀“本來清澈的湖水靜靜地淌著,一到陡崖,突然下跌,男同學讀“頓時拋灑萬斛珍珠……”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第五自然段我想請沒有回答過問題、沒有站起來讀過書的同學來讀。
接著板書:
森林
的地森林
請你在課文中找出合適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2)師:昨天的地下森林長得郁郁蔥蔥,欣欣向榮,今天的地下森林長得郁郁蔥蔥、欣欣向榮,明天的地下森林也一定會長得——郁郁蔥蔥、欣欣向榮。因為它們充滿了活力,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可是底下的林木卻不在乎這谷底的陰暗潮濕,它們欣欣向榮,充滿了活力。
小結:(指著板書由學生小結)
板書
五、取名練習
師:我們這節課一共游覽了三個景點,欣賞到了許許多多景色,真是——美不勝收。這些美各具特色,你能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來提一個問題嗎?(靜態美、動態美)(板書:靜、動、靜)
這三個景點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構成了一個美麗的風景區。現在請你來給這個風景區取個名,使人聽到或看到這個名稱就想去。
(板書:鏡泊湖奇觀)
六、說話練習。
招聘導游。
同桌合作說
鏡泊湖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讀懂課文內容,感受鏡泊湖的美麗景色,獲得美的享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鏡泊湖的奇觀以及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體會鏡泊湖的景色奇在哪里。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查閱鏡泊湖的圖文、音像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質疑,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24·《鏡泊湖奇觀》。看了這個課題后,你知道了什么?
2.看了這個課題后,你還想知道什么?
如:鏡泊湖是怎樣形成的?是什么樣的?
鏡泊湖有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點?
鏡泊湖的景色奇在哪里?
(師小結:對提出的問題歸納整理,對提不到的問題進行點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形象感知,一邊看鏡泊湖的錄像,一邊聽讀課文,—邊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2.讀文感知,學生自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剛才提出的問題分別能在哪幾個自然段解決。
三、品讀課文,讀中感情。
1.自主讀書,用你喜歡的讀書方式去讀懂課文。
2.小組交流,將你讀懂的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3.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將你沒有讀懂的問題在小組中提出,小組同學討論,研究,合作學習。
4.全班交流,教師對學生的理解適當的進行點撥、指導。
動態靜態美相結合:將鏡泊湖景色的靜,吊水樓瀑布的動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動靜結合這種描寫方法所體現出來的美。
鏡泊湖的景色奇在哪里:學生通過多種信息渠道去解決。
四、激情朗讀,升華情感。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適當指導朗讀方法。
板書:
形成:火山噴發
24*
鏡泊湖奇觀
瀑布:從不結冰
森林:火山口里
鏡泊湖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了解鏡泊湖的奇觀,得到美的熏陶。
2、體會動態和靜態的描寫手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
作者是怎樣通過動、靜態的描寫表現奇觀的。
課時:
二課時
課前準備:
投影儀、錄音機、音樂磁帶、三張題單。
教學過程:
一、引導、審題,提出本節課學習目標。
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鏡泊湖奇觀》這課文。請同學們看黑板讀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題目上看,你認為文章重點會寫什么?"奇觀"是什么意思呢?本節課我們將一起討論:
1、鏡泊湖到底有著怎樣的奇觀?
2、作者是怎樣通過對鏡泊湖的靜態和動態的.描寫表現奇觀的?
3、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奇觀。
二、質疑。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從內容到寫法上你有些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板書疑問)
三、按興趣分組根據提綱自學。
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這幾個景點,即(指板書)湖、瀑、林。這幾處景點中,你最喜歡哪一處?(按興趣自由組合學習)
四、[先討論提綱之三(林)]哪個勇敢者首先上來給同學們展示你的學習提綱。請將書及提綱帶上來,放在投影儀下。按提綱,依次匯報你的學習情況。大家都要認真聽,仔細看,一起學習討論。
1、正確。(你還有補充嗎?)主要是這三個方面的條件。請訂正。大家拿起書來讀一讀這一句,地下森林形成的條件書上是怎么寫的。
2、請接著匯報。看了畫,你明白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了吧?(擦疑)所謂地下森林,實際上是……。書上有圖,請看投影。這是從上面往下俯視看到的。
3、請接著講。用簡潔的短語板書。(長在火山口里)(相機擦掉本段疑惑)。大家懂了嗎?你懂了嗎?
4、地下森林長在火山口里,稱為奇觀,那么鏡泊湖又"奇"在哪里呢?
五、[次討論提綱之一(湖)]請喜歡"湖"這一景點的同學,誰爭取上來展示?掌聲鼓勵。
1、最大特點是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正確。拿起書來,老師引讀,同學們注意接上。鏡泊湖景色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樸實,它表現在……然而它又綺麗多變,并不單調……
2、請接著匯報。哪些同學也欣賞?為什么欣賞?(用了優美的詞語寫出了事物的形態、顏色、位置,即寫出了景區的靜態。說得真好。大家一塊來欣賞這兩句。讀得不夠美。要注意強調修飾形容的詞語,速度稍慢,語調輕柔平緩。女同學齊讀。
3、請訂正。
4、湖"奇"在哪里?"水平如鏡"正確。你能說說"水平如鏡"為什么在這里就是"奇"呢?(湖的形成是由于火山噴發,巖流阻塞了牡丹江河道水面被抬高而形成的。江是日夜不停地流動著呢?可是湖面卻水平如鏡。)請板書。昨天預習時,有個同學認為它奇在波平如鏡。這"波"指波浪,又怎能說平如鏡呢?這說明江水在流動,但從水面上看,卻感覺不到它在流動,這不能不說這是"奇觀"。(板書:"波")
5、相機擦掉疑惑。
六、[最后討論提綱之二(瀑)]林奇在……,湖奇在……,那么瀑又"奇"在哪里呢?哪一位同學上來當小老師。
1、正確,請訂正。
2、正確,請訂正。剛才××同學提出為什么"瀑從不結冰斷流?"這個問題,你現在能不能用因果關系解釋一下。投影請看圖圖,這便是飛瀑。
3、繼續匯報。正確。你能能不將飛瀑直下的句子讀聽聽,讀出動感來。聲勢還不夠,讀時注意語速稍快,音量較大,強調數量詞,千軍萬馬,聲聞數里等。男同學讀聽聽,女同學一起來,讀出氣勢浩大的動感美。
4、瀑布真美,請回憶一下還有哪些課文對瀑布進行過描寫?背聽聽。
5、吊水樓瀑布"奇"在哪里?請用簡短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瀑布不結冰斷流,堪稱奇觀。
七、內容及寫法。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知道了鏡泊源奇觀便是湖,瀑,林長在。作者主要采用了靜態和動態的描寫方法來表現鏡泊湖奇觀的。鏡泊湖的幽靜與吊水樓瀑布浩大的聲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實際上就是靜態美與動態美的對照。因此我們在讀文明,注意了動、靜態描寫,就能對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在時,注意了動、靜態描寫,就能把內容寫得更個體、更準確。
八、配樂齊讀。
現在我們再一起來欣賞一下幽靜的鏡泊湖與飛流直下的吊水樓瀑布這兩段,進一步感受一下它的奇觀。
九、中心。
學到這里,你明白作者的目的了嗎?表現了……表達了……
十、現在你還有什么疑惑嗎?(寫傳說的作用:
①寫在文章前頭,引起讀者興趣。
②反映出人民對鏡泊湖奇觀美好的解釋和向往,更增添其神秘色彩。)
十一、作業:
本課及本單元的課結束了,請拿讀課本,請你運用單元重點訓練項目--事物的動態和靜態自讀《五花山》一課。用二、三分鐘時間快速默讀,找出靜態和動態。
十二、學習情況(非智力因素)
鏡泊湖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觀察、寫景的方法,領略鏡泊湖的奇妙景色,獲得美的享受。
4.了解鏡泊湖奇觀“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長自然常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注意讀準泊(pō)字的讀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為什么要把這個美麗的湖泊命名為“鏡泊湖”呢?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找原因。讀課文時要注意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學生注意讀書的姿勢。
3.圍繞問題,組織課堂交流。學生可能會有這樣幾種說法:
(1)傳說鏡泊湖是寶鏡從天上掉下來變成的。
——引導學生朗讀相關的課文,指導讀準“消災弭(mǐ)禍(huò)”“天庭(tíng)”;理解詞語“消災弭禍”。
(2)鏡泊湖湖面水平如鏡。
——引導學生朗讀相關的課文,讀準字音“倒(dào)”理解詞語“聳峙”。
三、再讀課文,聚焦形象
齊讀:奇觀。理解“奇觀”的意思。
2.鏡泊湖奇觀到底奇在何處呢?讓我們再來認真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在課文中做好標記。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做標記。
4.組織課堂交流,一般學生會有這樣幾種觀點:
(1)奇在鏡泊湖邊和湖中的峰巒。
(2)奇在吊水樓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讀課文,想象品味
1.分組研讀,協作討論。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組織學習小組,研究鏡泊湖景色的神奇之處。要求學生找到有關的句子,讀讀想想從什么地方可以發現神奇,為什么?教師巡回指導,隨機參與學生的討論。
2.課堂交流,匯報成果。
學生按小組匯報研讀討論成果,教師隨機進行提高性指導,發揮主導作用。估計學生的匯報會這樣進行:
(1)認為“奇在鏡泊湖邊和湖中的峰巒”的學生會認為峰巒綺麗多變,“峰巒疊起”“石島聳峙”“倒影奇幻”很神奇。同時會選擇朗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峰巒疊起”“石島聳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課文描寫的奇觀,畫一畫鏡泊湖的風光圖,同時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2)認為“奇在吊水樓瀑布”的學生會認為吊水樓瀑布“濺起千朵銀花”“勢如千軍萬馬”很神奇。同時會選擇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話:“本來清澈的湖水……形成鮮明的對照。”
——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萬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響聲,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樣子和氣勢;配上瀑布錄像,音畫合成,指導感情朗讀。
(3)認為“奇在地下森林”的學生會認為“火山口似乎要吞沒一切”和“林木卻欣欣向榮”很神奇。同時會選擇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朗讀。
——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上文“深約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榮;指導感情朗讀。
3.誦讀積累,比較發現。
(l)學生自主選擇誦讀表現鏡泊湖奇觀的有關句子,積累語言和表象。
(2)比較這三處奇觀有什么不同之處。(湖邊峰巒和地下森林的靜態與吊水樓瀑布的動態)
五、細讀課文,質疑探究
2.學生質疑,可能會出現這樣一些問題:
(l)在火山口,怎么會有地下森林?
(2)吊水樓瀑布為什么不會結冰?
(3)鏡泊湖和吊水樓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4)關于鏡泊湖,怎么會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
3.教師引導:有些問題是可以通過仔細地讀書,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問題是可以通過推想解決的。讓學生給所提的問題分類:可以通過讀書解決的,學生自己仔細讀書;需要通過推想才能解決的,先自己推想,后進行討論。
六、總結全文
l.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這篇課文先寫了鏡泊湖的傳說和形成原因,然后重點描寫了“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的鏡泊湖景色、吊水樓瀑布、地下森林,表現了祖國河山的壯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關鏡泊湖的資料。
(兩題選一題)
八、布置作業
1.把課文《鏡泊湖奇觀》改編成一篇單純寫景的文章。
2.仿照課文的寫法描寫一處景物。
反思
本節課上,我通過帶領學生從“奇觀”一詞入手,由釋義中的“景觀”再到知道課文的重點就是寫了鏡泊湖奇特的景觀。扣住“奇觀”使學生明確課文重點描寫了景觀的“奇”。
文章介紹了鏡泊湖、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這三個著名景點。由于課題是《鏡泊湖奇觀》,為了防止學生在找鏡泊湖有哪幾個奇觀時有所疑惑,所以在本堂課一開始,我就通過一張地圖向學生介紹鏡泊湖是一個風景區,景區中有很多景點。這樣學生就不會將鏡泊湖這個景點遺漏,效果好。
在學習鏡泊湖的景色時,通過抓住“自然樸實”和“綺麗多變”這組看似矛盾的反義詞展開。在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后,問學生是否矛盾并從文中找依據,學生不難發現鏡泊湖的景色景色都是天然形成的,然而所有景色又各不相同,所以這組特點看似矛盾,但卻又和諧地同時存在于鏡泊湖中,通過學生深入學習文本來突破。
接著,我讓學生比較句子,由于擔心學生不能及時發現不同,于是,我制作了一張ppt,只出示了兩段文字的不同處,并有意識地與前文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發現作者是運用了不同的句式來介紹景色,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作者語言文字的豐富性。通過課后的交流和反思,我發現這樣的課堂較為死板,課堂中老師的主導性較強,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下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可能不夠開闊。可以將這個環節調整為讓學生通過多次的朗讀自己去感受和體會,這樣給了學生更多朗讀的時間,幾次朗讀后學生應該不難發現不同,與此同時學生也積累了優美的文字,一舉兩得。
歸納文章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訓練重點,在學習了三處景點后,讓學生根據板書來概括。學生不難抓住三個景點的特點進行概括,但各景點之間缺少銜接,應該給學生一寫銜接詞串聯,使學生說得能更連貫些。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思考。我想對自己說:要盡快在專業領域成長起來!加油!
鏡泊湖教案 篇6
設計理念:
語文課堂最主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品味語言,感受形象。本設計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提倡自主學習,以學生的朗讀為基礎,以讀代講,以讀促講,在讀中想象,讀中體會,再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領,略鏡泊湖的美麗神奇,獲得美的享受。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觀察、寫景的方法,領略鏡泊湖的奇妙景色,獲得美的享受。
4、了解鏡泊湖奇觀“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形式的原因,增長自然常識。
教學重點:
1、了解鏡泊湖及周圍景觀的特點。
2、體會鏡泊湖景色“奇”在哪里。
教學難點:
理解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收集有關鏡泊湖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
導入新課
1、故事導入。
2、質疑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等閱讀障礙。
1、學生展示預習成果,鞏固生字詞。
2、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介紹了鏡泊湖有哪些奇觀?
2、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四、自主品讀,領悟“奇觀”
假想旅游,學生自主選擇游賞景點,師生進行相應段落的學習。
(一)讀畫結合,領悟鏡泊湖的美。
1、認真讀第三自然想一想鏡泊湖景色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2、邊讀邊浮現美麗的畫面,你能不能畫出你最喜歡的一處風景。
3、播放課件,欣賞鏡泊湖美景。
4、指導朗讀,讀出美,讀出你的喜愛。
(二)讀賞結合,領悟“吊水樓瀑布“的奇。
1、默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朗讀品味,體會瀑布的壯觀氣勢及成因,探究“倒影奇幻”。
3、播放課件,觀賞瀑布美景。
4、對比朗讀,體會鏡泊湖的靜和瀑布的壯觀。
5、學做導游,學生對照課件畫面做解說。
(三)合作探究,領悟“地下森林“的奇。
1、自由讀文,找出火山口“形奇”的詞句。
2、合作學習,討論“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3、觀賞課件,假想旅游,體會“地下森林”的神奇壯麗。
五、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1、假如你剛從鏡泊湖游賞歸來,你會寫一怎樣的留言?
課件出示句式:鏡泊湖,你,我!
2、為鏡泊湖設計一則廣告詞。
六、布置作業
1、摘抄優美詞句。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
鏡泊湖
24、鏡泊湖奇觀
吊水樓瀑布
神奇、美麗
地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