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范文(精選3篇)
小學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范文 篇1
目的:
針對現在獨生子女自私、任性的特點,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友好、合作的良好品質。
準備:
小黑羊和小白羊的頭飾;發生在班級里的幾件不團結、不謙讓的事情的錄象。
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最近動物王國里發生了件事情,需要同學們的幫助,誰愿意幫助他們?(紛紛舉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想想他們這樣做對嗎?
(請兩位學生表演小黑羊和小白羊不謙讓,最后跌落在獨木橋下的故事。) 師:故事看完了,大家來說說他們這樣做對嗎?
生: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小黑羊和小白羊不懂得謙讓,結果落到了河里,這個結果多不好啊!
師:他們應該怎樣做?
生:應該互相謙讓。
生:他們應該說話和氣,誰有事情誰先過橋。
師:這個辦法真好。誰愿意來表演一下?
學生表演兩只小羊互相謙讓,順利過橋的場景。
師:小山羊的事情我們幫著解決了。可是最近經過老師的調查,在我們班級也存在著不謙讓、不團結的事情,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請看這幾件事情的情景再現。
播放情景1:兩個同桌同學,小李要向小王借鉛筆,并且在小王沒有同意的情況下自己動手去拿。小王一把搶下鉛筆,小李毫不猶豫地打了小王。
師:我們大家來討論一下這件事情,你們認為這樣做好嗎?
生:我認為這樣做不好,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生:同學有困難,我們應該幫助他,他借鉛筆是因為他當時有困難,應該借給他。
生:我覺得小王不應該那么小氣。
生:我認為小李也不對,他跟別人借東西,應該得到別人的允許后再拿,不該自己去拿,更不該打人。
師:如果我們同學之間都這樣不團結,我們的集體會是什么樣子?
生:同學之間都不會成為好朋友。
生:有困難沒有人能幫助你。
生:人與人之間沒有友好,只有自私。
師: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所以說,我們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師:再來看一個片斷:
——兩個同學因為一盤影碟是誰的發生爭執。甲說是他的,乙說他吹牛,彼此之間發生爭吵以至動手打了起來。
師:大家來評說這件事情。
生:他們做的不對,同學之間不能打架。
生:同學之間說話要和氣,不能傷和氣。
生:我媽媽說過,做事情要冷靜,不能沖動,他們這樣做就是沖動。
師:他們這樣做,如果沒有人及時制止,會有什么后果?
生:他們這樣做會打壞對方的。
生: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打壞了誰都不好。
師:是啊,傷害了別人,給自己也帶來了痛苦和經濟上的損失,所以說做事請要多思考,處理事情要冷靜。
展示情景3:兩個學生拿著籃球走出教室,有個同學想要和他們一起玩,遭到兩個同學的拒絕,因為他們想單獨玩兒。
師:誰來談一談這件事情?
生:我們生活在集體中,同學之間就像兄弟姐妹,應該一起玩。
生:我認為這兩個同學有些自私,大家應該一起玩。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針對剛才的事情都談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在我們的集體中,不鏟除這些壞現象,我們的集體將會是個什么樣子?
生:每天在不愉快的環境中生活,會很不開心。
生:同學之間不團結,像敵人,那我就不喜歡上學了。
生:我們的班級就不是一個優秀的集體,學校就不會表揚了。
師:在一個不好的集體中成長,你就不會形成優秀的品質,就不會成為國家的棟梁。
師:大家來說說怎樣做才能在集體中健康成長?
生:同學有困難要互相幫助。(多媒體出示互相幫助)
生:遇到事情要為他人著想。
生:不能自私。
生:對待同學要寬容大度,不能小氣。(多媒體出示寬容大度)
生:應該遵守紀律。(多媒體出示遵守紀律)
師:能說說怎樣做才是守紀律?
生:遵守課堂紀律,老師在不在都一樣。
生:走廊要站排,不講話。
生:到食堂吃飯不講話,按要求排隊,這也是守紀律。
生:按照學校的要求戴好紅領巾。
師:同學們說的對,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做,我們的集體就是個優秀的集體,我們每個人在這樣的集體中成長就會茁長健康。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現在你可能對自己以前的一些行為感到后悔,還因為一些事情和某個同學有些摩擦,現在利用這個時間,向你的朋友道個歉,并向他許下諾言:讓我們在團結互助、謙虛禮讓的集體中健康成長。(多媒體出示諾言)
(學生走下座位,和自己的朋友道歉或許諾,讓本次主題活動進一步升華)
師:最后讓我們在一首兒歌中結束這次班會。
小學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范文 篇2
飲食衛生習慣
教學目的:使學生懂得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與營養,發育和預防“病從口如”有密切關系,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良好飲食衛生習慣的意義。
教學難點:讓學生養成并堅持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教學方法:講授、議論、表演相結合。
教具準備:錄音機、投影機、圖片、小黑板。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上一段時間,各位同學已學了不少衛生知識,今天老師準備和你們一起學習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即時出示課題)。
二.學生表演小品(音樂)
這位同學表演的精彩嗎?大家回想一下,剛才那位同學為什么會肚子疼?
拿出一只塑料小熊舉例什么叫做暴飲暴食。
如果同學們也暴飲暴食,小小的胃一下子裝得滿滿的,腸和胃負擔過重,引起消化不良就意味著要吃藥打針。但也不是說完全不能吃,好象花生核桃水果等可以增加營養的攝入,就可以吃一點。但買食品時要注意生產日期和有效期,過了期的食物就不要吃了,否則就會象剛才那位同學那樣。
看圖(出示幻燈片)
1.問: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什么時候吃早餐,午餐,
晚餐?
師:這就是要求同學們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
(并解釋“定時定量”)
2.問答題(小黑板)
1)“早上時間太緊張,可以不吃早餐。”對嗎?為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
師:經過一夜的消化,早上起來肚子已空空的,如果不吃早餐,挨餓上課。而上午課時多,活動多,體力消耗大,熱量一下子供應不上,就會頭暈眼花。長期如此會引起貧血等疾病,所以早餐不但要吃,
還要吃的好,要吃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好象牛奶
加面包或者雞蛋更好。
2)“一日三餐那一餐最主要?為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
師:上午體內的熱量消耗大,需要得到補充,而且還要為下午的學習活動做準備,所以午餐要吃飽。而晚餐吃的太多,會引響睡眠。所以不要吃的太飽。但如果晚上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幫媽媽洗碗掃地,還要學習,那晚餐要吃得較好。
四.看圖(出示圖片)
1.學生一邊看圖片一邊講解。
這位小朋友拿著飯碗睜大眼睛,正在收看“叮當”這個節目,這時大雄被肥仔捉住打,圓頭圓腦的叮當正跑過去救大雄。那小朋友顧不上吃飯喊:叮當跑快點。
2.“吃飯時看電視,對嗎?”
學生分組討論。
師:吃飯時情緒要穩定專一,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會引起情緒變化。看到高興時哈哈大笑,看到悲
傷時擦眼流淚。這樣會影響食欲和營養的吸收,這樣是不衛生的,你們是這樣吃飯嗎?所以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五.判斷題(看圖)
六.兒歌:
飲食衛生要做到: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
不偏食,不挑食。
早餐吃得好,
午餐吃得飽,
晚餐吃得少。
暴飲暴食最不好。
從小養成好習慣,
身體健康又強壯。
七.猜字游戲。
分別請兩位同學表演,讓其他同學猜少年兒童飲食“十”忌。
忌“零”食,忌“偏”食,
忌“哭”食,忌“笑”食,
忌“甜”食,忌“咸”食,
忌“走”食,忌“玩”食,
忌“暴”食,忌“蹲”食。
八.閱讀課文。(出示思考題)
1.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包括哪些內容?
為什么早餐一定要吃好?
九.總結。
我們養成了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才會有健康的身體。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出一份力量。所以從今天起,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作業。
為什么三餐要定時定量?
附板書:
第七課飲食衛生習慣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
早餐吃得好
午餐吃得飽
小學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認清校園欺凌帶來的負面影響。
2.通過恰當的引導和暗示教會學生察覺自己的攻擊意識,并合理控制與調整不合理的觀念。
3.當面對他人的攻擊時能夠嘗試用溫和和理智的態度處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機。掌握應對校園欺凌的正確方法,從而提高防欺凌能力,進而學會保護自己。
教學重點:
了解校園欺凌的實質和危害,掌握正確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搜集典型的欺凌事例等。
2、學生準備:思考怎樣正確預防校園欺凌。
教學過程:
一、名詞解釋
校園欺凌: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由于很多國家實行多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復雜的互動狀態,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二、深入了解
1、你知道哪些行為是校園欺凌行為呢?
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粗言穢語、喝罵。
對受害者的重復的物理攻擊,身體或物件。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發。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
欺凌者明顯地比受害者強,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護自己的情況下發生。
傳播關于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閑話。
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跟隨命令。
讓受害者遭遇麻煩,或令受害者招致處分。
中傷、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性取向、宗教、種族、收入水平、國籍、家人或其他。
分派系結黨:孤立、杯葛或排擠受害者。敲詐:強索金錢或物品。畫侮辱畫。
2、回顧你以前的經歷,是否曾經受到校園欺凌?
三、觀看防欺凌視頻
四、交流探討防欺凌的方法
1、小組討論交流:
當你遇到了校園欺凌,你會怎樣做呢?選代表匯報。
2、課件出示總結后的方法: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①與同學友好相處。有的同學遇到矛盾時,不愿意吃虧,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面子失了尊嚴,最終只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我們應該寬宏豁達,不應為一丁點兒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計較,甚至拳腳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為實施欺凌者的目標。我們平時不要隨身攜帶太多的錢和手機等貴重物品,不要公開顯露自己的財物。學校僻靜的角落、廁所或樓道拐角都是校園欺凌的多發地帶,我們在這些地方活動時尤其要注意,最好結伴而行。
③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多留意身邊發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從校園同學間的交流中得到。為了保障我們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實施欺凌的人對我們打擊報復,我們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匿名報告。預防欺凌重于應對欺凌,而這一切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2)應對欺凌,臨危不亂
①遭受語言欺凌時的自救
應對語言欺凌,我們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淡然處之。二是自己反省。三是無畏回應。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調整心理。六是法律維權。
②遭受校園欺凌時的自救
如果被攻擊者毆打,我們該怎么辦?
一是找機會逃跑。二是大聲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動作給自己尋找逃跑的機會。四是求饒。求饒不是懦弱的表現,是減少傷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擊者截斷,那么應雙手抱頭,盡力保護頭部,尤其是太陽穴和后腦。
在人身和財產雙重危險時,應以人身安全為重,舍財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傷害。
(3)及時報告,以法維權
由于校園欺凌事件的隨機性,許多同學對其產生了恐懼和焦慮。一些同學不敢把事情告訴家長和老師,更不敢報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證,成為“沉默的羔羊”。忍氣吞聲往往會導致新的暴力事件的發生。
自己或發現他人遭遇緊急情況時,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五、小品表演與評論:
1、表演
校園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復雜的互動狀態,牽涉的學生可分為幾種:
欺凌者(英文:Bully)發動欺凌行為,通常還帶領其他同學參與其中。
受害者(英文:Victim)受到欺凌。
協助者(英文:Aistant)跟隨欺凌者,直接參與欺凌行動。附和者(英文:Reinforcer)支持欺凌者的行為,例如:在旁嬉笑或吶喊助威。
保護者(英文:Defender)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嘗試制止欺凌行為。
局外人(英文:Outsider)臵身事外。
2、說說你看了小品后的感受。
六、班主任總結
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頻頻出現的校園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大家要完善自己保護的手段,提高自己保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