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做個好娃娃教案(精選2篇)
中班音樂做個好娃娃教案 篇1
教案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nèi)容,教幼兒學會較準確地唱歌。
2、通過學習歌曲,激發(fā)幼兒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提前聽錄音、錄音機、磁帶、有關情境表演
活動過程:
教案流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給你介紹一位懂禮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你猜猜他平時的表現(xiàn)是怎樣的?(啟發(fā)幼兒結(jié)合平時對待老人的態(tài)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現(xiàn)。)
二、在音樂聲中情景表演,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并初步感受歌曲。提問:
1、爺爺是怎樣的?好娃娃是怎樣對待爺爺?shù)?爺爺高興嗎?用同樣的方法啟發(fā)孩子說奶奶。
2、好娃娃帶來了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3、爸爸媽媽看了是怎樣的態(tài)度?是怎樣說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回答用歌詞進行總結(jié)。
三、幼兒學唱歌曲。歌曲的題目叫做《好娃娃》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解決重難點。
1、教師示范唱一遍。
2、請幼兒跟唱。
3、請幼兒集體唱。
四、按節(jié)奏念兒歌《做個好娃娃》
1、導言:歡迎來到“好娃娃”的聚會,來到這里的每一位小伙伴都要“做個好娃娃”!怎么樣才能做個“好娃娃”呢?我先來聽聽“小黑雞”是怎么說的吧!
2、老師讀第一段兒歌。
3、請學生回答。
4、請學生按節(jié)奏讀第一段的兒歌。
師:讓我們也來做個不亂倒垃圾的好娃娃吧!
5、指導讀得不準的地方。
6、全班再讀。
7、師生對讀,按書上“領”和“齊”的要求進行。
8、師生評價。
9、師生共同按第一段的方法讀第二段的兒歌。
10、以個別學生領,其他學生齊讀的方式再讀第二段兒歌。
11、同桌間相互合作一起把第三、第四段的兒歌自己讀一讀,可以按“領”和“齊”的方式交替進行。
12、檢查學習效果,請學生展示念三、四段的兒歌。
13、學生互評,老師獎勵。
五、用打擊樂器演奏(《做個好娃娃》樂器伴奏)
1、分四人小組討論:你會用什么樣的打擊樂器來伴奏,念兒歌呢?
2、請學生嘗試用打擊樂器演奏。
3、小組練習。
4、小組展示。
六、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在學會兒歌的同時認識了四分休止符,并能夠在兒歌中準確的讀奏。讓我們再次用打擊樂器伴奏兒歌,結(jié)束今天的音樂課吧!
中班音樂做個好娃娃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
認識四分休止符,有節(jié)奏的念兒歌《做個好娃娃》,用打擊樂器領奏、合奏。
教學目標
1.感受和認識四分休止符。
2.按節(jié)奏念兒歌。
3.演奏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紅眼睛綠眼睛》的'游戲。
二、學念兒歌。
1.教師一拍一拍的有節(jié)奏的出示綠牌、紅牌,指導學生看見綠牌念“ga”,看見紅牌念“m”,模仿鴨子叫出聲或不叫出聲。
2.請學生將鴨子的聲音換成其它動物的叫聲,如青蛙、小雞、豬、貓等繼續(xù)按教師的節(jié)奏發(fā)聲或不發(fā)聲。
3.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有節(jié)奏的出示紅牌或綠牌。
4.學生跟教師學念兒歌。
三、認識四分休止符
1.音樂中的聲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兩拍。音樂中的靜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綠牌,用“0”替代紅牌,看著節(jié)奏譜,念兒歌。
四、打擊樂器演奏
1.請學生用一件打擊樂器替代一種動物的叫聲,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判斷。
如:碰鈴與小黑雞,雙向筒與小青蛙,鈴鼓與小白豬,三角鐵與小花雞,響板與小黃鴨等,可以有多種方案。
2.邊念兒歌《做個好娃娃》邊用打擊樂器伴奏。
3.將學生分組,一部分學生念兒歌,一部分學生擔任齊奏與領奏。
4.換一種節(jié)奏演奏打擊樂器。
5.請同學自己設計節(jié)奏并表演。
五、復習歌曲《紅眼睛綠眼睛》
1.復習歌曲《紅眼睛綠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紅眼睛綠眼睛》在四分休止符處準確休止。
課堂小結(jié):
認識了多種打擊樂器,還知道了四分休止符,今天我們的收獲還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