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形教案(通用5篇)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本章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介紹了我國地形的總體特點和宏觀分布情況,我國的主要地形區,地形對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2、本節教材主要包括3個內容:地勢西高東低,山脈縱橫交錯,地形復雜多樣。
3、地形是組成地理環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同時有嚴重的影響著別的要素,如氣候、水文、植被、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因此,認識我國的地形特征,將為學習以后各章節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1、 學生特點分析:
對中學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同時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上來看,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從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學習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 ,列表比較法,空白圖指認法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地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特征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識記各級階梯分界線的名稱。
(2)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能確認幾條重要的山脈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國的名山。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作、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討論地勢特征對氣候、河流、交通以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的學習,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決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學習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核心是讓學生認清中國地形的整體特征和我國的主要山脈,因此中國地形的特點和山脈分布是本課的重點。
而中國地勢西高東低這樣一個特點對氣候、河流、交通等的影響是本課的難點,因為學生年齡偏小,對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經歷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理論知識相連接,因此對于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總結出來。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通過閱讀五種基本地形素描圖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線圖,使學生了解五種基本地形山脈、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態特征并初步學會在地形圖上識別它們。通過閱讀海底地形示意圖,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圖。
通過學習制作地形模型,使學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學會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過讀圖和制作地形模型,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
通過組織學生活動,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探索的精神,增強學習興趣,進一步鍛煉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建議
關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關于海底地形的知識,課文主要講了兩點:
(1)海底與陸地一樣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點。對于海底地形,重點讓學生了解與人類活動有直接關系的大陸架的有關知識。
關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議
關于“海底地形”可通過閱讀“海底地形示意圖”,認識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復雜多樣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圖”上明確大陸架的含義,了解海底地形組成。
讀圖鞏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圖”,說出大陸架、大陸坡,以及洋盆、海溝、海嶺的分布。
(大陸架分布在大陸邊緣的淺海地區;大陸坡分布在大陸架的外緣;洋盆、海溝、海嶺分布在大洋底。)
關于“陸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課文在講述五種地形的形態時,沒有對每種地形的形態作具體描述,更沒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結合地形景觀圖,從海攏高低和地面起伏狀況兩方面作了簡單的比較。這樣編寫的意圖是:(1)考慮到初一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適當降低了難度;(2)加強 教學內容和直觀性,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些地形的定義,而是側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這一部分內容出現的 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學生在小學已經學過的知識;出現的地名,今后分區 地理中還會再現,這里不必要求學生都記住。
關于“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總體教材分析
前一節概述了地球的海陸面貌,本節則對地球的面貌作具體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態,它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要素,它是影響自然環境及人們生活、生產活動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這一節內容是重要的基礎知識。
本節有“多種多樣的陸地地形”、“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特征”、“海底地形”三個標題,主要講述了兩個問題:第一,陸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類型及其形態特點;第二,在世界地形圖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陸地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特征”是本節的重點,也是 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關于“陸地地形”的教法建議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 篇3
〈 教學重點〉
1.了解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特征,初步在世界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五種地形。
2.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形態
3.進一步提高閱讀各類地形圖的能力
〈 教學難點〉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特征
〈 教學手段〉計算機課件及教材中的各種景觀圖、示意圖。
〈 教學過程〉
( 板書) 第三章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第二節 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引課)下面請看一組圖片,書P30圖3.16---3.20 五幅景觀圖,它們的形態如何?(形態差異很大),我們把地表的各種形態總稱地形。人們把地形分為上面的五種基本類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們區分開嗎? 你能描述這五種地形的特征嗎?
(學生活動)觀察這幾幅圖?找出它們的主要差異?如果比較兩個人的身材,要從哪幾個方面考慮?(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異: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狀況不同。
那么判斷地面高低依據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對高度來表示)。我們可以根據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狀況,來判別各種各樣的地形。
(影像資料)看P32圖32珠穆朗瑪峰,我們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關珠穆朗瑪峰的影像資料,然后,再歸納山地的形態特征。
(學生活動)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險峻,也就是坡度較大。山體往往是成組分布的,常用峰巒起伏,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并且沿著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長,叫山脈。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脈呢?
(計算機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綿長的山脈,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有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學生活動)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學來分析。
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邊緣陡峭)。
它們之間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
做“想一想”
(計算機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態差異很大,但在等高線圖上,圖形相似,(高原特點: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陡峻;盆地的特點:四周高,中間低。它們的形態差別很大,但在等高線圖上,圖形很象,都是邊緣的等高線密集,因此,需要拿出來專門做比較。)它們的本質差異在哪兒?(等高線的排列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理解地形、地勢、山脈等概念,認識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脈。
2.能夠運用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的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初步培養學生樹立人與自然環境要和諧相處、協調發展的基本地理觀念,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地圖觀察判斷我國地勢、地形的基本特征。
2.結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3. 掌握我國的地勢、地形基本特征。
教學工具
地理景觀圖片 地理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圖片引入:幻燈片投影出我國不同地形區的(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圖片資料,先讓學生對地形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也通過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愛國熱情。
講授新課:板書: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
一、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先回顧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圖為例讓學生回答綠色、黃色、棕色、白色、藍色各代表什么?
打開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圖中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總結出我國地勢:西部高東部低。板書:
1、總趨勢:西部高東部低
再讓學生觀察我國地形剖面圖,同學們會發現一方面,我們發現我國地形總趨勢是自西向東降低;另一方面,我們還發現:這種降低的趨勢并不是均勻的,而是呈階梯狀下降,這也是我國地形的一個重要特征。板書:階梯狀下降
那么,我國地形的階梯有哪幾級?它們是怎樣分布的呢?請同學們對照書上的圖 2.1、2.2看一看。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陸地上自西向東有三級階梯。板書:
2、三級階梯特點及分界線
下面讓我們進一步看看這幾級階梯都有哪些特點,找同學回答第一級階梯回答后用多媒體展示三級階梯示意圖總結第一級階梯位置、海拔高度、分界線,同樣對于二三階梯也找同學從以上幾方面回答,老師來用多媒體展示總結。(教師邊操作鼠標,邊點擊每一級階梯,形象,直觀,學生易于掌握,效果較好。)
練習:通過做三級階梯海拔、分界線的一個練習鞏固剛才講過的內容,再找一位同學到黑板前來畫出三級階梯分界線的簡單示意圖及山脈名稱,其他同學在自己課本23頁上完成。
過渡: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的地勢,對我國的氣候、河流、水能、交通有什么影響呢?
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活動,首先把班上學生分成三組,每一組分別就以下三個問題進行討論:
①我國大陸地勢西高東低,面向海洋,這種分布對氣候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②我國大陸地勢西高東低,面向海洋,對河流流向有什么影響?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時,落差會有什么變化?有什么利用價值?
③我國地勢對東西部之間交通往來可能產生什么影響?(利弊分析)
學生討論5分鐘,板書:地勢特征對自然環境及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對氣候的影響:
對河流的影響:
對交通的影響:
教師總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 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沛的降水。
地勢對河流的影響: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古詩云“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
河流流經階梯交界處: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水能資源。(將長江、黃河、上的主要水電站的位置和三級階梯示意圖復合在一起,來說明我們對這些水能資源的利用。)
地勢對交通的影響: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通過以上的活動,我們知道:我國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地形基本特征對氣流氣候、水文河流流向、交通等等都產生重要影響。讓我們再想一想,如果我國的地勢不是這樣,比如“東部高,西部低”哪會是怎么樣的情況呢?(可引導學生沿著上面各題的思路反向思維,根據時間把握展開程度)(參考答案:氣流難以深入內陸,干旱面積擴大;河流自東向西流;交通不便,不利對外交流)
對第一部分內容做一個簡單的練習進行總結回顧。
二、地形復雜多樣
以上學習了我國地形的一個基本特征,下面我們再來認識我國地形的另一個基本特征:地形復雜多樣(板書:二.地形復雜多樣)
讓學生回答地球表面有哪些類型?為什么說我國地形復雜多樣?然后帶領學生一塊查看中國地形圖找出我國地形類型,可以看出我國五種地形都具有(板書:類型齊全)不僅都有,而且它們縱橫交錯、相互交織(板書:相互交織),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間夾著山脈,山脈間又鑲嵌著平原、高原、盆地;此外,在每一種地形內部,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板書:內部差異)。
具體認識一下我國地形區:
高原:我國有四大高原:它們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內蒙古高原。(板書:主要地形區:四大高原)讓學生結合課本25頁閱讀四大高原圖片及文字,回答他們的位置及特征,學生每回答一個高原后老師就通過PPT展示該地形區位置特征及景觀圖片總結,給學生留下一個形象、直觀的印象。
總結: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部,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這里有高原牧場,荒漠、草原,還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山脈、高峰,比如珠穆朗瑪峰。山巔白雪皚皚,冰川廣布。黃土高原位于第二階梯中部,身披深厚的黃土,地形豐富多姿。黃土質地疏松,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許多地方溝壑縱橫。云貴高原我國西南部,地面崎嶇不平,農田多為重重疊疊的梯田,城市、村莊多集中在“壩子”里。內蒙古高原第二級階梯北部,地面平坦,一望無垠。
平原:集中東部,這里經濟發達,人口集中(板書: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由于這部分內容屬了解故由老師來用多媒體展示加講解它們的位置及地形特征
在群山環抱之間還有一些盆地,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板書: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在我國東部還分布著一些丘陵:如江南丘陵,山東丘陵,地形起伏和緩,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這里(板書:丘陵:江南丘陵、山東丘陵)
做練習對第二部分內容進行鞏固
轉承下課:在五種地形中,我國分布最廣的是山地,那么,山地在我國是怎樣分布的?各種地形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哪些影響?請同學們課后思考,下節課我們再來進一步討論。
對本節課內容結合板書進行總結
課后作業:請同學們將書翻到30頁,看第3題的(2),下節課我們再來討論。
課后小結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搞清了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是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我國的地勢自西向東分為三級階梯,這樣的地勢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以及東西部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課后習題
1、我國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
A.柴達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準噶爾盆地
2、關于我國三大平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我國的三大平原都在第三階梯上
B.華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
C.東北平原地勢最低
D.長江中下游平原一望無際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我國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國主要山脈及其走向。
2.讓學生了解我國地形的分布規律,五種地形的面積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景觀圖等地圖的讀圖方法,學會從這些圖中提取多種信息,歸納分析相關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我國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國地形的地理意義和影響。
教學難點
1.我國地形的地理意義和影響。
2.熟記較多的地形區名稱。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入:我國不同地形區的(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資料,先讓學生對地形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也通過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愛國熱情。
二、新課教學
(一)地形類型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1.設疑導讀
(1)有沒有同學知道,在地球陸地表面有哪些地形類型呢?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們為什么說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呢?他們呈現出什么特點?
①類型齊全。
②縱橫交錯、相互交織。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間夾著山脈,山脈間又鑲嵌著平原、高原、盆地。
③在每一種地形內部,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2.看圖學新知
下面我們再來具體地認識一下我國的一些地形(請對照圖2.2)。
(1)高原:我國有四大高原,它們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內蒙古高原。
請一位同學告訴我們,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貴高原在西南,黃土高原在北方,內蒙古高原在黃土高原北面。)
它們雖然都是高原,但是還是存在很大差別。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這里有高原牧場、荒漠、草原,還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山脈、高峰,比如珠穆朗瑪峰。山巔白雪皚皚,冰川廣布。黃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黃土,地形豐富多彩。黃土質地疏松,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許多地方溝壑縱橫。云貴高原地面崎嶇不平,農田多為重重疊疊的梯田,城市、村莊多集中在“壩子”里。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無垠。東部水草豐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2)平原:集中在東部,這里經濟發達,人口集中。有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3)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如東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緩,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這里。
(4)盆地:主要位于群山環抱中。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3.前面我們已經知道五種地形在我國都有分布,下面讓我們對照圖2.3來分析我國各類地形所占的面積比例。
通過對比,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我國的山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達到70%.這說明山區在我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廣大的山區給我們國家的經濟開發建設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許多困難,但也有不少有利條件。請同學們從利和弊兩個方面來考慮山區對我國的影響。
(學生討論)
(二)認識我國主要地形區的分布
1.我國有眾多的山脈,請同學們首先閱讀圖2.6《中國陸上主要山脈的分布》,讓我們從圖中找出一些規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我國山脈的走向主要有哪幾個方向?
(生答)東西走向、南北走向、東北-西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
(2)在幾個主要方向上有哪幾條山脈?
(生答)①東西走向的山脈有天山、陰山、燕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②南北走向的山脈有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③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有長白山、武夷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④西北-東南走向的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
⑤弧形走向的有喜馬拉雅山。
大家看看,在這些走向中,哪些走向的山脈比較多呢?(以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為主。)
2.完成課本P25“活動2”和“活動3”.
我們按照課本的要求,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將不同走向的山脈分別連線。
連線以后,可以看到:這些山脈將大陸分隔成許多網格,盆地、高原、平原等就分布在這些網格中。
三、課外作業
此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五種地形,同學們下課后去調査一下我們家鄉所處的地形是什么,有什么特點。進而對我們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